孩子被欺負或欺負別人的的案例分析
朱洪艷
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免不了要擔心孩子是否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或者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的孩子。那么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們家長應該怎么辦呢?針對欺負,我們分析如下:
一、孩子打人的原因:
1.環(huán)境影響:2歲多的小孩模仿性極強,被別的小孩打或父母打,所以模仿人也動手打人,并成“習慣”。
2.看到相對于自己比是屬于弱者的人,被打后不會還手,對自己沒有威嚇,所以打喜歡的小朋友。
3.孩子打人,可能是在吸引媽咪的注意力。孩子的表現(xiàn)來看,她是在用攻擊行為來爭取媽咪的注意力。因為,媽咪跟她分離得太久了,讓孩子缺少安全感,爺爺奶奶的愛是無法代替父母的愛的。潛意識擔心媽咪突然離開的孩子,可能會采取破壞性的行為來吸引媽咪的注意。
4、 孩子個性比較沖動,易興奮,而容易動手。
5、 孩子缺乏自信或交往的能力而動手。
二、孩子打人,家長應該怎么做:
方法1:父母克制自己的情緒,注意自己言行對孩子的影響,說服為主,賞罰結(jié)合。
對于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打人一般是無意識的,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會抬手打人,這時,你一定要趕緊制止他的行為,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樣子。但是你千萬不要打孩子,如果打孩子會起到反作用的,他會認為只要我不高興的時候就可以打人。研究證明,孩子不但模仿令人滿意的行為,而且模仿不恰當?shù)男袨?,體罰只會讓孩子學會以暴制暴。當孩子激烈地發(fā)脾氣的時候,同他說理是無用的,轉(zhuǎn)過身不理會這些持續(xù)的發(fā)脾氣,或者走開不聽,這樣有助于你恰當對待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冷靜下來,應該告訴他為什么這種行為不可接受。小朋友們都不喜歡這樣的,幫孩子分析一下。允許孩子申訴打人的原因,父母要明確地表示對此事的態(tài)度,并給孩子講清道理。如是其他小朋友引起的,應告訴孩子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打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如果孩子情緒激動,聽不進道理,可以暫時“冷處理”,待孩子平靜以后,進一步講清。耐心細致地講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師或爸爸媽媽幫助解決,打是沒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 也可利用故事、兒歌及其他形式灌輸?shù)览硇袨闃藴?。使孩子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然后領(lǐng)孩子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問。再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保證以后不再打人。如果孩子好打人的毛病通過教育一時還難以改正,還可以采取短時間地剝奪其游戲權(quán)利或?qū)⒑贸缘氖称贰⒑猛娴耐婢邥簳r沒收的方法,使其認識到打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歡,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們才樂意和他玩,以幫助他改正缺點。對于孩子行為轉(zhuǎn)變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成人都應及時給予鼓勵,使孩子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歡,有錯就改大人才喜歡。
方法2:借助外力,改變孩子惡習。
父母可將此情況和班上老師溝通,求得老師配合;也可與被打的小朋友家長聯(lián)系,請小朋友提高自身的保護能力,并能勇敢地對他說“不許打人”,讓他感到對方不是弱者,必要時可雙方“隔離”一段時間,即讓小朋友不跟他玩,讓他體驗失去朋友的心情。有意識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孩子為其他小朋友做好事,增進彼此的友誼,只要有進步就表揚。
方法3:優(yōu)化孩子的交際環(huán)境。
讓孩子看到好的榜樣。如果孩子與一個“小霸王”在一起,應盡快叫孩子脫離這種關(guān)系,以消除不利因素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你可讓孩子接觸表現(xiàn)溫和行為的孩子,并給表現(xiàn)好的孩子獎勵。當他看見因這種行為而獲得獎勵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效果。要教會孩子新的行為方式,給他機會觀察別人如何實施要求做到的行為。
方法4:樹立孩子自信,減少攻擊性。
幫助孩子變得自信。有時候,孩子采取攻擊行為以應對各種挫折和羞辱。如果能幫助孩子變得更舒適和自信,他就會更少攻擊性。
多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多鼓勵,鼓勵時表明這什么鼓勵他;多和孩子做游戲(有針對性的),讓孩子在游戲是學會和別人相處和別人交流。這一點很重要,很多家長忽視的,認為孩子自己玩就行了,自己玩的孩子,往往會造成這學校教育是表現(xiàn)異常,問題是我們沒有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自己沒有解決——只會養(yǎng),不會教;只會說教,不會指導。
三、孩子打人,家長的錯誤做法
1、用商量的口吻制止:當孩子打了別人,媽媽用商量的口氣說:寶寶,咱別再打小朋友了好嗎?這樣的問句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 2、顯而易見的明貶暗褒:“我家陽陽總被告狀,整個幼兒園誰也打不過他,真拿他沒辦法。” 3、不恰當?shù)耐嫘Γ?span lang="EN-US">“冉冉,打這個臭哥哥。” 4、口頭制止沒有行動:看到孩子打別人,家長只是呵斥孩子一句“不要打人。”但沒有用行動去拉開孩子。 5、有制止的行動沒有批評:只是拉開了打人的孩子,但沒有告訴孩子他的錯誤所在。 6、過激的反應強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識:面對其他家長的告狀,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再打人!”。孩子也會學著把打人視作發(fā)泄情緒的手段。
最忌諱的是以下三種做法:一是家長直接插手去懲罰欺負孩子的人,二是家長拉著孩子到幼兒園里去大吵大鬧,三是暗地里唆使孩子用嚴厲的手段去報復對方。采用這些做法都是極不明智的,它既不利問題的解決,還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以上這些方法對孩子“打人”的行為沒有十分明確的善惡觀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四、如何避免孩子遭受欺負
首先,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同伴中,總有幾個比較霸道和蠻橫的人,但他們一般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欺負人,要欺負人時,也總得找一些理由或借口。有些孩子被人欺負,很可能是中先挑逗了對方,或者招惹了對方。家長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強悍的同伴面前,手不能癢,嘴不要多,這樣可以避免或減少被人欺負。
其次,可教育孩子學會用聲音表示強烈的抗議。告訴孩子,面臨欺負時,可大聲呼喊表示抵抗。有些孩子面臨欺負或遭受欺負時,一聲不響,有的索性退到墻角縮成一團,怕得要命,有的只會嗚嗚地哭。有的就連忙求饒,過些都是不可取的,這樣很可能會招來更厲害的欺負。面臨欺負,大聲呼喊,是比較巧妙的方法,一方面,它能引起旁人的注意,獲得別人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是給欺負者的一種警告和示威,欺負別人的人畢竟是理虧的,你一喊,他自然會心慌,就不敢為所欲為了。
再次,要教育孩子平時多結(jié)交幾個好朋友。孩子在幼兒園,多結(jié)交幾個好朋友,一道玩,結(jié)伴行,這樣就不容易遭受別人的欺負,而且也有利于心理發(fā)展和性格完善。
五、孩子被人欺負了怎么辦?
發(fā)現(xiàn)孩子被別人欺負后,可直接向幼兒園老師反映。如果欺負的程度不大嚴重,對孩子沒有造成傷害或損壞東西,一般就不要反映。在一般情況下,不要直接向園領(lǐng)導反映,這樣容易與老師造成心理上的隔閡。當然,孩子被人多次欺負,如果已經(jīng)向老師反映多次,情況仍然沒有改觀,那就有必要向園領(lǐng)導反映。另外,如果平時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經(jīng)常碰到對方家長,也可以和對方家長直接取得聯(lián)系,把事實客觀地告訴對方的家長。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在與對方家長溝通時,態(tài)度上一定要心平氣和,要用商討或詢問的口氣,不要一味指責。
建議教孩子的自我保護方法: 1.面對面嚴肅地說“請不要碰我”。 2.大聲地說 “不許你打我”。 3.用手用力地推開他。 4.找老師講明情況。
如果對方是很強勢的孩子,可以告訴孩子第一要跑開。如果跑不開,就用手臂擋住,千萬別讓人打著你的臉或耳朵,特別是眼睛。如果眼睛被打瞎了或耳朵給打聾了,一輩子都看不見或聽不見,怎么辦?第二就是遠離那些愛打人的孩子,一般都知道哪些孩子愛打人,盡量離他們遠點,盡量不要和他們發(fā)生爭執(zhí),盡量在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首先想到他/她可能出手打人,所以爭執(zhí)的時候,盡量保持距離,那么他/她要打你就沒那么容易了,更不容易傷到你的臉或眼睛或耳朵。距離近了,那個孩子可能一下就向你臉上抓來,如果抓到眼睛怎么辦?或一下向你臉上打來,打著眼睛怎么辦?因為你們幾乎一樣高,很容易打臉部。
一般來說,當孩子能勇敢地用上面的方法保護自己的話,幾次下來,挨“欺負”的情況就會改變。
孩子間的交往,如果不是很嚴重的矛盾沖突,家長還是少插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解決,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孩子會在不斷的體驗中糾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己成長。但如果孩子經(jīng)常向你們求助時,那么你們可適當提提你們的建議,給孩子一個參考。
在處理中父母盡量不要去強化孩子的痛苦以及大人的憐憫,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委屈,也不會在心里留下任何傷痕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只要成人堅持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相信孩子就一定會改掉打人的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