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你懂嗎
這是一個美國孩子寫給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么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己慢慢觀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
家務(wù)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yīng)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應(yīng)像對待您自己一樣。我需要您不斷鼓勵,不要經(jīng)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可以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本人。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xùn),總有一天,我會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起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里得到歡樂一樣。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兒園園長蔡蕾說,每個大人都曾經(jīng)是孩子,也都有一顆隱藏著的童心,種種生活讓大人們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開啟孩子童心的鑰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發(fā)展變化,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的變化,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這是保持童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心靈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礎(chǔ)。
家長的忽視 會使孩子“感情阻滯”
3歲男孩楠楠從幼兒園回到家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纏著媽媽給他講故事。當時,恰恰碰上媽媽為工作的事煩心?!叭?、去、去,一邊玩去。煩人!”媽媽大聲訓(xùn)斥楠楠,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錯誤,嚇得躲在一邊不吭聲。
樂樂的媽媽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厲,5歲的樂樂變得十分內(nèi)向,說話很少,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膽怯。在媽媽面前,樂樂不敢哭,笑的時候也顯得勉強,其實樂樂心里有許多想法,但他很少對媽媽說。因為,媽媽個性強,樂樂沒有機會和媽媽談心。
金水區(qū)新建幼兒園園長陰鳳云說,好多父母忽視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氣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興奮、得意統(tǒng)統(tǒng)藏在自己心里,不愿坦率表達出來。孩子若是長期處于這樣一種“感情阻滯”狀態(tài)中,會認為無人同情他,無人理解他,漸漸對親人失去信任,等父母發(fā)現(xiàn)問題的嚴重性后,已經(jīng)無法與孩子溝通。
孩子執(zhí)拗 家長不妨冷處理
媽媽:“寶寶,今天的天氣太冷,你要穿褲子,不然會感冒的?!?span lang="EN-US">
寶寶:“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span lang="EN-US">
媽媽:“不行,等天氣好了再穿?!?span lang="EN-US">
寶寶:“不,我不穿褲子?!?span lang="EN-US">
3歲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時間不知怎么了,經(jīng)常和媽媽頂牛。一向聽話的佳佳突然變得固執(zhí)、認死理、軟硬不吃,你讓她干嗎,她就偏不,跟你對著干,要么就大哭大鬧。
鄭州市金拇指幼兒園孫園園老師分析,兩歲以后的孩子,突然變得任性、固執(zhí)、不聽話、愛發(fā)脾氣,這是正常的心理發(fā)展表現(xiàn)。因為兩歲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明確,“我”的概念逐漸清晰,如果成人的語言或行為妨礙了孩子獨立的發(fā)展需要,孩子就會哭鬧、焦慮、反抗,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執(zhí)拗期”。孫園園提醒家長,對待“執(zhí)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為圖清靜一味地順從、遷就孩子,或是不耐煩、壓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協(xié)聽話。相反,家長應(yīng)該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變化,理解孩子;對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調(diào)教、善于等待,因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有自我反省的能力。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家長不要和孩子對著干或是用武力,可以采取“冷處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后,再和孩子溝通。
多傾聽孩子心聲
怎樣才能有效地約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讓他陷入感情阻滯狀態(tài)中呢?陰鳳云園長介紹這樣一些方法:
一是要區(qū)分孩子的行動與感覺。孩子在馬路上亂跑,動不動打人,亂扔?xùn)|西,這屬于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告訴他這樣不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孩子興奮、苦惱,或喜或怒,或恐懼或害羞,這屬于孩子的感覺,父母不要壓抑或控制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即使是咿呀學(xué)語的孩子,也想說出內(nèi)心的感受和愿望。孩子長大了,有時多嘴多舌,問這問那。對此父母不可厭煩,絕對不要把他們的話當作取樂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傾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