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存在的四個問題
上一篇文章講了家長對于孩子上興趣班的幾點誤區(qū),現(xiàn)在說說一些興趣班和老師存在的問題?,F(xiàn)在是一個商業(yè)社會,辦興趣班也是要賺錢的,所以,選擇的興趣班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家長也要冷靜地進行判斷,不能盲目相信權威和廣告。下面就說說目前一些興趣學習機構和老師存在的問題,給家長們提個醒。
導讀:
問題1:培養(yǎng)興趣還是教技能?
問題2: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問題3:只顧迎合家長的要求
問題4:光快樂,不發(fā)展
問題一、培養(yǎng)興趣還是教技能?
●故事:愛跳舞的妮妮為何不肯上舞蹈課?
妮妮從小喜歡音樂、愛唱歌,常常聽著音樂邊唱邊跳,節(jié)奏感特別好,一副樂在其中、很陶醉的樣子。媽媽為了發(fā)展孩子這方面的潛質,在妮妮4歲的時候,給妮妮報了鋼琴和舞蹈班。但是,沒過多久,這兩個班妮妮就都不想上了,妮妮還哭著告訴媽媽,舞蹈課太疼了,原來,舞蹈課上的形體訓練,由于老師很嚴格,妮妮非常受不了。媽媽很迷茫,本來是為了讓孩子發(fā)展興趣才花錢報班的,怎么到頭來反而沒興趣了呢?
★思考:保護興趣和學技能,哪個更重要?
針對這個話題,我們需要探討的是,孩子參加的興趣班,是為了激發(fā)和保護孩子興趣,還是讓孩子學習一項技能?比如,現(xiàn)在一些藝術方面的興趣班,美術班就是教孩子素描和臨摹,音樂班就是教樂器演奏,舞蹈就是形體訓練,我并不是說這些不應該學,而是,在興趣培養(yǎng)的初期,過早地進行技能方面的學習和訓練,對孩子有何影響?技能學習是激發(fā)還是限制了孩子的興趣?
★關鍵:什么是藝術學習的真正內(nèi)涵?
順延前面舉的例子,從藝術的角度來說,藝術作為一種人類共通的語言,是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種文化形式,藝術作品的核心其實是表達藝術家內(nèi)在的一種感受。而小孩子天生就具備這樣的本能,比如涂鴉,就是孩子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一種方式。畢加索曾經(jīng)說過:“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力圖使自己畫得像個孩子。”而當我們過早地讓孩子進行素描等訓練時,會讓孩子陷入一個定式思維,不再隨心所欲地畫自己的感受,從而扼殺了他的想象力,也違背了藝術學習的真正內(nèi)涵。
此外,過早的技能學習和嚴格訓練,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很多教育工作者發(fā)現(xiàn),孩子越大,技巧性的學習就越容易。比如十幾歲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只需要幾個月,就能達到幾歲孩子學好幾年的水平。學習鋼琴也是一樣,如果太小就開始,孩子手指的力量和協(xié)調性都還沒有具備條件,耐心和自我約束能量也很差,過早學反而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
問題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故事:小棋手為什么拒上象棋課?
千千4歲以后,對下棋很感興趣。有時他看到別人下棋,在旁邊看得很專注,一坐就是大半天。媽媽覺得應該趁機引導一下千千在這方面的興趣,就給千千報了一個國際象棋的興趣班。興趣班的老師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長者,下棋水平很高。一開始,千千興致盎然,回到家還教爸爸媽媽怎么擺棋。但是上了幾節(jié)課后,千千就不愿意再去了。媽媽和千千一起聽了一次課,發(fā)現(xiàn)老師教孩子的方法很傳統(tǒng),完全是填鴨般的灌輸式教學,讓孩子們死記硬背;而且,對課堂紀律的要求還很嚴格。千千由于年紀小,課程內(nèi)容又過于枯燥,他坐一會就坐不住了,因此會遭到老師批評。所以孩子就不愿意去學了。
★思考:該為孩子選擇怎樣的老師?
我并不是對興趣班的老師全盤否定,但是,有很多興趣班的老師,都是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如果一味只是用教的方式讓孩子學習,結果孩子可能只是記住或者背會了一些技術和技巧,即使當時看起來有很大進步,卻沒有真正領悟到所學東西的內(nèi)涵,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枯燥,失去興趣。
越是小的孩子,選擇適合的興趣班的老師越重要,因為在很小的時候,更需要保護孩子的興趣,興趣班的老師不一定是大師或者專家,但是一定要能懂孩子的內(nèi)心,不能僅從技能的角度去傳授知識,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和發(fā)展的特點。如何教,需要相當精細的把握,不要讓灌輸式的學習埋沒了孩子的興趣。
問題三、只顧迎合家長的要求
●故事:看起來完美就完美嗎?
4歲的齊齊參加了一個繪畫興趣班。這個興趣班的理念很新,提倡讓孩子體驗藝術而不是學習繪畫技巧。興趣班經(jīng)常組織孩子們?nèi)ソ纪鈱懮?,家長也都一同前往。有一次,老師讓孩子們在動物園里觀察袋鼠,然后畫下來。觀察時,孩子們七嘴八舌,有的說袋鼠兩個尾巴,有的說袋鼠的耳朵長長的,老師打斷了孩子們的討論,統(tǒng)一講了袋鼠的每個細節(jié)。畫的時候,老師到每個孩子面前指導,如果孩子畫得不象,就指出該怎么畫,甚至把著孩子的手改幾筆。最后,孩子們畫出了很像的袋鼠,家長們都很滿意,興趣班也把孩子們的作品作為教學效果展示出來,吸引其他家長。
★思考:這個完美是為了誰?
這個興趣班,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但是,為了迎合家長的愿望——讓孩子畫得象,老師沒有讓孩子充分進行觀察和感受,也沒有在孩子繪畫時給予自由發(fā)揮的機會,只是一味滿足家長的意愿,讓孩子們畫出家長滿意的作品,并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家長來花錢報班。
這個現(xiàn)象,與其說是機構和老師問題,其實,深層次上是源于家長的心態(tài)。因為興趣學習要花錢,錢花了,就會期待回報,而且要看得見的回報,再加上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局限,并不理解孩子學習的內(nèi)容,那種期待很可能就是錯誤的。這樣一來,如果興趣班的宗旨只是讓家長滿意,而不是為了從保護和發(fā)展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反而很可能讓孩子失去很多其原有的內(nèi)在潛質。
問題四、光快樂,不發(fā)展
★思考一:你為什么要讓孩子上興趣班?
這一點,其實也是針對上面那條“只顧迎合家長要求”的深入探討。
教育專家李躍兒,也是一位畫家,她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很多美術班的問題:“老師想法設法創(chuàng)造一些讓孩子感興趣的繪畫方式,比如,在蛋殼上畫、在玻璃上畫,玩畫等等,由于方式和工具的多樣,使孩子對繪畫特別感興趣。孩子產(chǎn)生繪畫的愿望被老師借用,老師設計一些能夠產(chǎn)生良好效果的繪畫內(nèi)容,就會產(chǎn)生一批看上去令人震驚的繪畫作品。老師、家長和孩子都樂在其中,但是時間久了,唯一糊涂的可能就是孩子。他們會搞不清這樣的作品好在哪里,也搞不清自己想表達什么。
★思考二:甄別興趣班的良莠,你有一雙慧眼嗎?
這樣的美術班目前是市場上最流行也是最受歡迎的。老師會在事后給這些畫冠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想象力等類別,家長也區(qū)分不出來。這樣的繪畫課不能讓孩子獲得太多用來幫助內(nèi)在建構的東西。將來有一天,孩子不滿足于這種繪畫形式了,可能會變得象沒有學過畫一樣?!?/font>
現(xiàn)在有很多興趣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利用家長不懂、卻又期待看得見回報這個心理,采取一些表面上讓孩子感興趣又能出彩的方式,讓家長看起來,覺得孩子很喜歡,而且學習效果明顯。但是,歸根結底,孩子卻什么也沒學到,白白浪費了時間、金錢和精力。對于這樣的興趣班,家長們要擦亮雙眼,加強和提高自身的認識。
(文:友童)
相鄰博客
- 關于興趣班的三大行動方案(下) [2009-07-02 21:48:00]
- 興趣班,家長要避免三種錯誤心態(tài) [2009-07-02 21:52:00]
- 細說懲罰 [2009-07-02 22:04:00]
- 讓寶寶不再任性的十三妙招 [2009-07-05 08:3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