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智能是個人自我了解、分析反思的能力,也就是建構正確的自我知覺的能力。
3、4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提升內省智能的重要時期。
在此階段,孩子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我的五官有什么用?我的身體是什么樣的?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在搗亂,應該尊重孩子的這些問題,并設法用最有趣、明了的辦法來解答孩子的疑問。當然,通過游戲的方式是最有效的辦法,能讓孩子從對自己身體的好奇發(fā)展到對自我的了解,逐步形成對自己的認識。
大多小孩都喜歡畫畫,喜歡玩橡皮泥。每當孩子畫完畫、玩過橡皮泥后,你可以問問孩子:你為什么畫這個東西?為什么用這種顏色的蠟筆?為什么捏成這個小動物?你覺得哪里畫的好看呢?……讓他對自己的游戲過程和游戲中的行為進行回憶和總結。切記不要用取笑的口吻來諷刺孩子的涂鴉,會傷害她的自尊心。
當孩子在獨立繪畫或游戲過程中遇到了挫折,父母首先要給予鼓勵和引導,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比如:積木搭到了很高的時候,卻倒塌了。小孩肯定很傷心,這時父母可以問問孩子:它為什么倒了?要怎樣搭,它才不會倒?然后與他重新搭建積木,搭建過程中要耐心地解說正確的方法,要耐心。
角色游戲對內省智能的提高非常有幫助。例如,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來玩娃娃家、小醫(yī)院、美容院、小菜場等游戲。在和小孩玩娃娃家的過程中,父母和小孩的角色可以進行互換,這樣小孩就會盡量體驗父母的感受。孩子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會有不同的心理體驗,所謂換個角度看自己在提升孩子內省智能中同樣有效?!拔摇焙汀敖巧宋铩笔莾和J識自我的一個途徑,能使小孩直接感知自己扮演的“角色人物”是不同于“我”的。
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經形成的重要時期。當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這是我的”,這就是孩子自我認識的開端。而通過游戲來提升孩子智能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自我認識的情境,使他們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去感知自己身體各部分,有助于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
游戲的的時間和場合無定式,可在任何時間和孩子來玩??稍诩彝ブ?、在戶外進行;可以在生活中隨機進行;也可以由父母根據小孩自身的發(fā)展狀況,創(chuàng)設一定的游戲情境來進行。
最后推薦一個小游戲:
認識自己
適合年齡:3歲~4歲
準備材料:空白的紙或名片;彩色筆
玩法步驟:
a.在空白紙上畫上五官、四肢和身體各部位;
b.讓孩子站在鏡子前,照照臉,照照手等;
c.讓孩子找出畫著他看到的東西的紙來。
注意事項:也可以讓寶寶畫畫爸爸媽媽,看看畫出來的東西和自己是不是一樣。
專家點評:
首先,這個游戲有助于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經形成的重要時期。當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這是我的”,這就是孩子自我認識的開端。而這個游戲正是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自我認識的情境,使他們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去感知自己身體各部分。
此外,這個游戲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心理特點。孩子都喜歡自己做東西,畫東西。這個游戲玩起來簡便且充滿童趣,適合小班(3-4歲)兒童。
內省智能評估方法
每一個孩子自小就會呈現(xiàn)內省智能的高低差別,父母可以由以下幾個判斷指針來了解孩子的內省智能。
1. 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
2. 是不是有明確的自我目標
3. 有沒有自己的看法
4. 會不會自我規(guī)劃
5. 是不是喜歡獨立工作
雖然孩子年紀尚小,但父母也可以試著問問孩子,希望長大做什么?自己知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缺點或是興趣?有些孩子面對“自己”這個問題,懵懵懂懂;不過有些孩子卻頭頭是道。盡管才幾歲大,不過他卻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很多事情喜歡搶頭自己做。大一點的孩子對于自己未來可能已經有了計劃,只是計劃是不是切合實際,或許正需要父母師長從旁協(xié)助。父母花心思觀察孩子,才能對孩子的內省智能做正確的評估與指導。
培養(yǎng)內省智能的方法
內省智能的培養(yǎng)應該由小開始,三四歲的階段就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引導。例如,父母帶著孩子出門買東西時,可以趁此機會教育,當你選一個花瓶,有A、B、C三種款式時,當決定選A時,不妨借機告訴孩子自己為什么選擇A,也許告訴他ABC三者都有不同的風格,不過因為正好需要配上長長的海芋,所以高高的玻璃花瓶最合適;也許告訴他家里的桌子是玻璃的,因此玻璃花瓶正好可以搭配。總之,讓他學習決定買一樣東西,是需要動機理由的。
幾次之后,或是他稍微大一點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買東西,例如帶他去逛書局,他可能會提出要求買哪一種書,讓他練習說說看為什么喜歡那本書,藉此讓他學習表達,也讓自己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臺北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田耐青副教授也提到自己的經驗,她的孩子對于文學和烹飪展現(xiàn)出興趣,因此她常利用自己的下廚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許多父母擔心孩子進廚房危險,不過她卻在安全原則下,帶孩子一起探索了美食的快樂。例如請孩子幫忙拿鹽巴、遞糖等,順便說說鹽巴的故事給孩子聽,或是告訴孩子各國飲食文化的不同,帶著孩子在烹煮之間也體驗旅游文學的樂趣。
除了在生活中引導之外,父母也應該多和孩子談談心。可以設定睡前談心時間,父母陪著孩子入睡前,和他一起說說今天最開心與最討厭的事,父母自己傾泄一下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發(fā)表內心感受,從他的談話中,引導他探索自我心靈、學習自我反省。
同樣也是和自己內心說話的方式就是寫日記,應該培養(yǎng)孩子寫日記的習慣,當然不是寫流水帳,而是讓他練習寫寫心情,讓他懂得檢視一下自己今天的表現(xiàn)哪些是好的、哪些需要改進。
寫心情之外,還可以畫心情。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他正在為一件事生氣,可以拿給他紙筆,告訴他畫出來自己的想法,隨手的涂鴉,對孩子來說,是情緒的發(fā)泄,也是內在的探索。而父母則從旁給予撫慰,和他一起涂鴉也好,或是放首柔和的曲子,也可以讓孩子獨處一下,讓他學習自己沉淀心情。http://baby.360edu.com/Article/jjbk/zjsd/200710/20071003120331.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左右腦均衡開發(fā),寶寶聰明加倍 [2010-05-01 11:10:00]
- 家長培養(yǎng)孩子肢體運動智能的方法 [2010-05-04 13:43:00]
- 家長培養(yǎng)孩子自然智能的方法 [2010-05-04 13:49:00]
- 怎樣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2010-05-04 13:5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