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急切地需要擴大自己的探索范圍,手的敏感期的來臨之前,兒童就試探著通過自己的運動方式,到達(dá)自己的目的地。一開始他們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帶來腿和手的諧調(diào)運動,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運動神經(jīng)的控制能力。這時的兒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感到鼓舞,因為他從此獲得了真正的獨立,這種感覺像獲得第二次誕生一樣令他欣喜。自行活動將兒童帶到任何一個他想去的地方,這時的兒童對走路無限癡迷,人一生中最喜歡走路的時期大約也就是這個時期。兒童為了感受腿和腳與地面碰觸的感覺而不斷地行走,為由自己的腿、腳把自己帶到了目的地而欣喜。這個時期,成人要跟在兒童的后面,讓他們滿足自己走路的欲望。這時的孩子還有一個特征: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臟往哪里走。這也會造成成人與兒童的沖突。因為成人為了效率一般會挑選近的、比較平坦的路,這使他們不能理解兒童的行為,強行將兒童從我們認(rèn)為不好的道路上拉回來。這時候,孩子一般都會大哭,要求回到原來的路上去。
還有一種最不可取的方式:將孩子的鞋上裝上會響的笛子。這種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時會發(fā)出尖利的響聲,會打亂孩子對腿的感受和周圍事物的觀察,使孩子心煩意亂,要求媽媽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來自腿的感覺。
著名兒童心理學(xué)家蒙特棱利認(rèn)為:“一個一歲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幾里路不會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時不像成人那樣在心里有一個目標(biāo)。幼兒學(xué)習(xí)走路是為了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沒有節(jié)奏,也沒有目標(biāo),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著他,鼓舞著他繼續(xù)向前。如果成人這時想幫助孩子,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步伐與目標(biāo)。”(引自:《恢復(fù)蒙特棱利》,第33頁)
我曾經(jīng)見過這樣一件事。那是一個雪化后的傍晚,水泥地上有一個個美麗的小水洼,一位媽媽提著東西慢慢地走在前面,孩子跟在媽媽的后面。突然孩子對路邊的石頭路沿發(fā)生了興趣,上去了又下來,面露欣喜,不斷地重復(fù)這一動作。媽媽站在前面喊他快走,孩子像沒聽見一樣。最后,媽媽實在不耐煩了,過去一把將他從石沿上拉下來,嚴(yán)厲地呵斥他為什么不跟著媽媽快走,在那里干什么。我們這位媽媽粗暴地打斷了孩子用腿去探索路邊的石沿,這種探索對孩子來說,是一次非常珍貴的機會。
接著孩子又對路上的水洼發(fā)生了興趣,小腳在水洼里叭嘰叭嘰地踩著,感受來自腿的那種感覺。這時媽媽看到孩子在踩水,又在前面大叫起來,呵斥孩子把鞋都弄臟了,過來一把將孩子拉出水洼,硬拖著向前走去。孩子無限留戀地回望著那些水洼,媽媽卻全然不覺。
對兒童敏感期需求的滿足就是對兒童成長的滿足,而成長是每一個兒童的權(quán)利。如果媽媽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變得優(yōu)秀,此刻就應(yīng)該耐心地等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探索工作。 來源: 當(dāng)代家庭教育報
源自:u/6301/archives/2009/2009328145220.html
相鄰博客
- 摘錄家長咨詢—如何鍛煉孩子的學(xué)習(xí)能力 [2010-03-31 12:13:00]
- 兒童如何順利渡過人際關(guān)系敏感期_孫瑞雪 [2010-03-31 13:53:00]
- 掌握幼兒九大敏感期(轉(zhuǎn)) [2010-03-31 13:59:00]
- 抓緊寶寶學(xué)習(xí)敏感期(轉(zhuǎn)) [2010-03-31 14:0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