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應該是從小養(yǎng)成的。為什么這么說呢?你想啊,孩子小,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做,玩具整理,出門要帶的必需品,上幼兒園的時候用的書包還是媽媽替她背呢。等等。從而淡化了孩子在做事前要考慮問題的習慣。時間久了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了。才有了現(xiàn)在的結果。那么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還是給孩子一個改錯的機會,不要打罵孩子,還是需要慢慢的引導他做事前要考慮好該做的準備。比方說外出旅行,要帶上地圖,望遠鏡,水壺,小食品。帶上背包,準備雨傘,登山需要防滑鞋,等等各項準備工作。也可以在生活中設計一個故事情節(jié),比如說要去給孩子買一樣他很喜歡的東西,也許是他的某件事情做得很好的獎勵品,出發(fā)前對孩子說,你考慮考慮我們都需要帶什么東西。比如說帶個背包。帶上足夠的錢,或是銀行卡。如果孩子沒有提醒你帶這些,尤其是錢。你不要害怕要多跑一趟路。到目的地了,你一掏腰包結果沒帶錢。這時你應該對孩子說:孩子對不起,媽媽年齡大點兒了,有時候也忘事了。以后媽媽要出門的時候需要兒子給媽媽想著這些事情了。讓他嘗到丟三落四的苦頭。以后在生活中你也要經(jīng)常提醒他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不知道你現(xiàn)在
丫丫老師意見:這個孩子一定平時自己做事情很少、責任心不行,可以教他方法,比如做事情之前列好單子,照著收拾物品,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你說的讓他嘗到這樣做的后果,這是體驗式教育,但重要的是養(yǎng)成性教育,從點滴事情入手,包括干家務活,這樣的孩子責任心一定不強,我認為孩子大了就直接讓他嘗試后果。讓他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孩子小就可以慢慢的給他養(yǎng)成習慣就好了。有了責任心,就有了“能力”,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他就想干好自己,就會嚴格要求自己,自我教育也就可以進行,前提是“尊重和相信孩子,對孩子充滿信任和信心,讓孩子自己感覺到這種期待,他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問題,慢慢來,急是沒有用的,跟家長說明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源自:小帥哥提供 網(wǎng)名:春夏秋冬
相鄰博客
- 講座感想(朱洪艷) [2010-04-02 23:36:00]
- 媽媽爸爸育兒巧對(黃慧賢) [2010-04-05 22:56:00]
- 電子書——愛和自由(孫瑞雪) [2010-04-05 23:54:00]
- 求助各位老師——關于重組家庭繼母教育的問題(朱洪艷) [2010-04-29 09:1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