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個小測試:
先給父母做一個小小的測驗:
在每一個新的學年,你是否主動去拜訪孩子的老師
你是否以請教專家的態(tài)度去拜訪老師
你是否提供老師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資料
你是否接納老師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你是否同理老師的一些困難,包括牢騷在內
你是否對老師一些作法表示支持
你是否很少打斷老師的話
你是否專注的聽老師的敘述
你是否相信老師的專業(yè)能力
你是否在談話結束前感謝老師的辛勞
以上十題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個以上,相信你和老師的溝通已經(jīng)有一個很好的開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個., 之間,你和老師的溝通似乎有點問題,回頭看一看回答“否”的題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贏取合作之鑰。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個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時間,誠實的面對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嗎?是自認為懂得多嗎?是防衛(wèi)性過強嗎?還是從沒有和老師溝通的經(jīng)驗?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學校教育。那么在教育當中,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就是父母怎么和老師的溝通。沒有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為孩子回來說的話,未必都是準確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也很難教育好孩子。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尤其是缺點多一點兒的孩子,家長更應注意和老師溝通。
溝通方法:
一、 要尊重老師,才有效果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么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fā)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 ——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癡,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于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師是不實際的。如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某某老師,不好意思打擾您,我是某某的家長,我常聽到孩子談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謝謝您這么認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說他在學校里發(fā)生……(把事件長話短說),我想這問題得請教您,看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傾聽老師的說明。
二、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兩者之間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如果家長需要教師協(xié)助幫助孩子解決,則必須及時告知教師,及時進行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xié)作者而非雇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 正確定位之后,心態(tài)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而是會真誠地把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協(xié)作者的態(tài)度告知教師,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接著,耐心地聽聽教師的解釋,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風格。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雙方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對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三:積極主動,及時溝通
在這個問題上關鴻羽教授說的好:“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 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這是因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y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而我們當家長的多數(shù)人不搞教育工作,沒那么多時間看教育理論的專業(yè)書籍;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而我們家長一輩子才養(yǎng)活一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鑒別孩子的優(yōu)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估價往往容易偏頗。
作為學校往往比較強調老師要家訪,而作為家庭,應該強調家長主動去拜訪老師。這是因為現(xiàn)在教師負擔很重,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都經(jīng)常訪問,而我們當家長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span>(家長注意:)家長最好一個月左右到學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只靠家長會了解是不夠的。開家長會時,那么多家長都在等著,老師不可以能對您孩子的情況談很多。別人不去的時候,您去訪老師,可以細談,從學習到紀律,從思想到生活,細致了解一下。您想,全班幾十個孩子,哪個孩子的家長經(jīng)常去學校訪問教師,教師自然就得多觀察、多了解這孩子,不然家長來了說什么,這無形中就督促教師多關注您的孩子了,這不是很好嗎? 家長千萬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lián)系。要想發(fā)現(xiàn)微小的變化,必須與老師經(jīng)常聯(lián)系。
另外,家長如果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要注意幾個細節(jié):1看時間表 :不要選老師午休時間,如果是在工作時間打電話或面訪,先問問老師方不方便,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2看場合,家長來學校接孩子,有時想跟老師面談,要看老師是否正在開會或是否正有緊急的事要處理,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擾;3如果家長對老師處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滿意,可以提建議,但不要命令教師怎么做;4如果孩子與班上同學發(fā)生沖突,家長可以轉告老師協(xié)商處理,但不要直接到學校去找某個同學理論,這樣做,也會將問題激化。
相鄰博客
- 富養(yǎng)女孩:維護自尊心很重要(轉高虹老師的文章) [2009-11-25 17:02:00]
-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2 [2009-11-29 09:25:00]
- 蟻族:特殊的80后群體無處安放青春和夢想 [2009-12-01 06:05:00]
- 讓心理年齡永遠年輕(郜瑩講座) [2010-05-02 20: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