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琚金民
有一個故事:一個夜晚,3歲的羅布跟媽媽到一個朋友家去串門?;丶覅s發(fā)現(xiàn)裝在自己口袋里的糕點不見了。那塊糕點是媽媽的朋友給的,自己家沒有這樣的糕點。羅布哭了起來,家里人說,明天給他買很多好吃的東西,而他鬧得更兇,在地上打滾,非要那塊糕點不可。家里人心疼孩子,便“傾巢”出動,打著電筒在路上來回找,也沒找到,快半夜了,媽媽被迫硬著頭皮敲開朋友家的門又要了一個糕點。羅布長大了,他看上了一個女孩,可這女孩不喜歡他。他割脈自殺,幸虧搶救及時,他活過來又開始絕食。父母哭著說:“天下好女孩多得是,再找一個不就得了。”他固執(zhí)地說:“我一定要娶她。”
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家庭教育很有啟發(fā)。在獨生子女家庭日益普遍的今天,我們常常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泛濫的溺愛像慢性毒素,會長期漸漸地侵蝕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我們家長卻渾然不知。父母無原則無條件地施愛,一味地遷就,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更常見。瘋狂的溺愛不僅不會促進孩子發(fā)展,而且會淹沒孩子的前程。父母在生活上大包大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長一律代辦,初中生還要喂飯,高中生不會洗衣,大學(xué)生還要父母陪讀。這樣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能自立,孩子養(yǎng)成依賴心理,面對挫折無能為力,心理承受能力差,耐挫力小,生存能力弱化,無法適應(yīng)社會,遲早會被社會淘汰?!芭踉谑掷锱碌袅?,含在口里怕化了。”不問對錯與否,只要孩子提出了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盡量滿足,這樣教養(yǎng)出來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偏執(zhí)任性,驕縱放肆。一個北京少年在英國留學(xué),他以等公交車上學(xué)不方便為由(實際上那地方等公交車非常方便),要求父母給他買一輛車,父母也不管他會不會駕駛、夠不夠法定年齡就給他買了輛車。結(jié)果汽車一上路就車毀人亡。溺愛就這樣毀掉了一個花季少年。
真正愛孩子,要愛得深,愛得遠,愛得有節(jié)制。節(jié)制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適度的愛。過度的關(guān)心,并不能讓孩子感到快樂??鞓肥且环N感受滿足的體驗,而這種滿足感以“感覺缺失”為前提的,一個人在某方面缺失得越多,他的需要越容易得到滿足,也越能感受到快樂。過度的關(guān)心,孩子不會產(chǎn)生“缺失感”,沒有追求,沒有企盼,因此體會不到需要滿足帶來的快樂。欲壑難填,人的欲望不加節(jié)制就會肆意泛濫。欲望太多,就會淹沒自己。節(jié)制的愛讓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學(xué)會自立自強,孩子該吃的苦一定要吃,不可人為代勞。
我們要多給孩子一些逆向關(guān)懷,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一個小女孩為了讓蛾子免受破繭之苦,將繭子人為劃破,蛾子由于被剝奪了磨煉的機會,結(jié)果卻無法飛起來。挫折教育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課。五味人生,挫折是不可少的一味。挫折是成功的入場券,水到絕境是飛瀑。
如果我們家長懷著好心給孩子過多的愛,就會剪斷孩子飛翔的翅膀,就會事與愿違。我們施愛應(yīng)該是有條件有節(jié)制的。愛孩子不是為了哄孩子,不是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的欲望,孩子畢竟是孩子,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看不到那么遠。你愛孩子,讓他成為一個知、情、意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的人,為孩子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愛他就讓他懂得愛,回報愛,由自愛而愛人。愛不是單向注入的,而是多向互動的。不節(jié)制的愛就會泛濫成災(zāi),甚至?xí)o孩子帶來滅頂之禍。
為人父母者要愛之有度,育之有道。
相鄰博客
-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顧曉鳴) [2010-05-12 22:55:00]
- 父母如何當(dāng)好孩子的“領(lǐng)航人”(轉(zhuǎn)) [2010-05-13 08:27:00]
- 內(nèi)蒙古家長 [2010-05-13 09:42:00]
- 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顧曉鳴) [2010-05-13 12: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