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這個道理父母們都比較熟悉,但是施行起來卻不那么容易。在家教咨詢中父母們提出了許多困惑,例如:父母工作勞累、家務(wù)繁忙、節(jié)衣縮食,為孩子付出許多,為什么孩子并不理解和感激父母?又如:父母事業(yè)很有成就,孩子對父母卻并不欽佩,其中原因又是什么?還有:家庭物質(zhì)生活很好,可是,孩子還是經(jīng)常挑剔,對父母不滿意,等等。
類似的問題不勝枚舉。而經(jīng)過與父母和孩子的深入交談,常會發(fā)現(xiàn)父母的教育作用甚微的原因。具體來說有五種常見原因:
一是父母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自我標榜的、十全十美的“救世主”角色,使孩子難以接受;
二是父母的“強者”形象像一座“大山”,構(gòu)成對孩子的過大的壓力,使他感到望塵莫及;
三是兩代人缺乏有效的溝通,各自固守自己的“領(lǐng)地”,孩子又如何理解父母呢?
四是一旦身教不起作用,父母又退而求其次,仍舊是說教、強制命令或打罵,就喪失了長輩權(quán)威;
五是父母往往承認自己“不行”,放棄進取,而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這又令孩子如何信服呢?
其實,父母的身教并不神秘,是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以,有些成功的家教經(jīng)驗,如以下幾點可供父母們參考:
1.我行,你也行,與孩子共同參與。一位年近五旬的母親,為了讓自己19歲的女兒體味堅強、體會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不但實踐了自己冬泳的諾言,還帶著女兒攀登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從玉珠峰回來,女兒一直非常感謝媽媽給了她這樣的機會,去真實地觸摸了父母的身教,很形象地理解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她對父母心悅誠服。
2.你行,我也行,放下架子向孩子學習請教。一對中年父母向上高中的兒子學習如何操作電腦,并請孩子幫助自己多次完成重要科研論文的寫作與打??;這樣,不僅“醫(yī)治”了孩子迷戀網(wǎng)絡(luò)游戲和聊天的“心理病”,而且把兒子培養(yǎng)成某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高材生。
3.我愁,你幫助,同甘共苦克服困難。一位母親下崗后重新創(chuàng)業(yè),開辦了一家小吃店,全家商量想辦法籌集資金;14歲的女兒拿出了自己積攢的壓歲錢,而且利用雙休日幫助媽媽干活,她懂得了母親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學習也更加努力了。
4.你難,我理解,同舟共濟鍛煉意志。高中生小A參加校運動會小腿不幸受傷,父母輪流接送他去治療和上學;當小A情緒不佳又發(fā)燒時,父親甚至替他去向老師同學請教新課程、借課堂筆記。小A深受感動,不僅沒有因為受傷耽誤課程,而且期末考試還名列前茅,從此親子關(guān)系更融洽。
總之,空洞的說教是難以令孩子心服口服的,父母的身教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既非只是為孩子學習好,也不是故意做給孩子看,而是兩代人共同學習和進取,全家共同進步和發(fā)展,父母自信,孩子信服開心。
相鄰博客
- 父母跟著孩子“變”(之四)(轉(zhuǎn)) [2010-03-25 22:46:00]
- 教育孩子的五個故事(轉(zhuǎn)) [2010-03-25 22:49:00]
- 中國式家長的十大特征(轉(zhuǎn)) [2010-03-25 23:02:00]
- 一只蘋果,兩種人生(轉(zhuǎn)) [2010-03-26 09:0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