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幸福家長哪有幸福孩子 咋教會學生幸福能力
“緩解學習考試壓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與同伴和家長愉快相處”、“自信的提升”,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理事長倪子君在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公布了《高中學生積極心理教育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這5項是高中生最希望接受的積極心理教育內(nèi)容。“最希望接受的”也就意味著“最缺乏的”,學習考試的壓力仍然是目前高中生面臨的最大的心理困惑。
盡管教育部早就下文要求中小學應(yīng)該配備心理老師,盡管與身體健康相比,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但與為身體健康而開設(shè)的體育課相比較,80%的學校的心理課在課程設(shè)置、課時安排、師資配置等方面,其關(guān)注程度遠遠不夠。
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的主題就是探討如何幫助人們尋求獲得幸福的方法。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希望,因此,如何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如何讓孩子找到獲得幸福的方法,也成了專家們的關(guān)注點。
◇沒有幸福的老師哪有幸福的學生
“一批批的學生被這種教育壓得氣喘吁吁,廣大的教師也心力交瘁。”一位校長在大會分論壇上的發(fā)言,立刻引起了不少參會老師的共鳴。
一位來自中學的心理老師說:“現(xiàn)在都說學生壓力大,其實我們的壓力也大,學生身上的壓力我們同樣要承受,甚至比他們承受的還要多,因為我們不僅要承受考試、升學的壓力,還有評級、晉升等等很多壓力?!?/span>
本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曾對90964名公眾進行了“中國教師健康狀況調(diào)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5.3%的人認為教師是一個辛苦的職業(yè)。
“一輪一輪的教育改革,最累的就是我們這些老師。要符合教改的要求,我們必須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标P(guān)穎是北京的一位中年數(shù)學老師,她介紹,中學教師既要應(yīng)付學校對老師講課的抽查,還有匯報課的展示,同時還要開展學生工作、組織班會,“所有這些再加上高考(論壇)、升學率的壓力,兒子總抱怨我回家就皺著眉頭,很少看到我笑?!?/span>
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學校長楊遠芳說,在片面追求成績的評價體系下,家長、教師們也往往過度看重學習成績,這樣的教育形勢形成的升學、評價等競爭壓力正逐漸使教育遠離應(yīng)有的幸福。
◇沒有幸福的家長哪有幸福的孩子
被應(yīng)試教育壓得喘不過氣的老師認為,孩子們離開了學校就應(yīng)該是幸福的了,但是,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登峰卻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說:“孩子們幸福感的缺失最大原因來自父母。孩子們很可憐,他們基本上沒有什么可以感到幸福的事情。”
王登峰說,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家長對孩子“只生不養(yǎng)”,孩子出生之后就把孩子扔給祖父母或是保姆,殊不知對孩子來說擁有再大的房子,再多的玩具,都不如跟父母在一起講故事更加幸福。
幾年前杭州一中學公布了對全校學生展開的幸福指數(shù)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總分100分的記載卡,一些學生只得了70多分。特別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些記載卡只有70多分的學生,不少是家庭條件富裕,成績也不錯的孩子。其中一個幸福感很低的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只是希望周末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出游,哪怕逛逛西湖也可以?!?/span>
疏于陪伴孩子只是造成孩子不幸福的一個方面。倪子君他們有一項專門針對父母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專門針對12歲以下兒童的父母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中,低年齡段孩子的母親提到的一些她們認為很困難的關(guān)于孩子教育、情緒等方面的問題,在較大年齡孩子的母親看來是非常正常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可以自然解決的。這一點引起了訪談?wù)叩淖⒁?,也證明了在現(xiàn)今中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下,父母往往沒渠道獲得培養(yǎng)孩子積極心理和情緒方面的知識,使自己往往困于一個沒有必要過于擔心的問題上。
我國多位兒童心理學專家指出,孩子是能非常直接地感受到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情緒的,因此,若想讓孩子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家長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增加心理彈性 教會學生幸福的能力
雖然,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但是綜觀這些年來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還是堵窟窿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應(yīng)急性心理健康教育,它往往是等問題出現(xiàn)了、事情發(fā)生了,心理健康工作者才出現(xiàn),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多?!碧旖蚴薪逃茖W研究院副教授曹瑞認為,“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克服困難、自我發(fā)展的潛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在于通過各種途徑去挖掘和發(fā)展心理彈性而不是針對個別問題學生進行疏導(dǎo)和治療。”
曹瑞認為在對青少年進行抗挫折教育時,不應(yīng)簡單地把兒童看作被動的接受者,要認識到他們的主動性,他們有能力自己幫助自己。
著名心理專家、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林崇德說:“我從來都反對消極心理學觀,當我看到某些媒體片面地報道大學生、中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人達到百分之三十多、五十多、七十多的時候,我曾風趣地對教育部某位司長說:教育部可以下令把大學、中學、小學通通改成精神病醫(yī)院。”
不少心理專家指出,不能總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出了問題的地方,要讓孩子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待心理現(xiàn)象,激發(fā)他們潛在的積極品質(zhì)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地走向?qū)儆谧约旱男腋1税?。這是一種教會學生自己尋找幸福的能力。
“其實幸福是可以學習的?!蹦咦泳f,在8月8日的積極心理學大會的一個分現(xiàn)場,倪子君用“心理測試”證明自己的觀點,她指著幕布最右側(cè)的一個字讓大家凝視3秒鐘。3秒鐘后,她讓大家說出整個幕布最下端到底有什么圖案,結(jié)果注意力都在最右側(cè)字上的觀眾無人能答。“當一個人過分關(guān)注自己不幸福的點,就會忽視其他很幸福的東西?!蹦咦泳f。
倪子君建議,幸福教育要從中小學開始,在校園、課堂中要引導(dǎo)孩子避免過多關(guān)注不幸福的事情,感受更多的積極情緒;培養(yǎng)孩子親和、智慧、謙遜等人格特征;營造民主、公平、互助、溫暖的校園、班級、課堂氛圍,讓孩子知道,不是成功的人才幸福,而是幸福的人才成功。曹瑞則認為:“應(yīng)該增強學生心理彈性的培養(yǎng)。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yīng)該正確認識兒童的能動性,發(fā)展兒童的積極性。”
她認為,這種培養(yǎng)并不要求教師在課表中再加上一節(jié),它不像專業(yè)技能那樣,需要對兒童進行專門的訓練。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孩子們提供充分的機會來發(fā)展與彈性有關(guān)的行為,比如可以從學生的學業(yè)適應(yīng)、人際關(guān)系、行為問題、情緒和心理適應(yīng)等幾個方面來衡量。從很小的方面一點一滴地入手,逐漸深入,這樣就可以促進彈性的形成。
“忽視潛能開發(fā)和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教育內(nèi)容最終導(dǎo)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實效性,使實現(xiàn)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的目標只能是一句空話?!辈苋鹫f。
圖為:8月7日,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國內(nèi)外的專家在認真聽會?!浾?/span> 陳劍攝
相鄰博客
- 毀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轉(zhuǎn)) [2010-03-13 23:48:00]
- 讓感恩成為你的一種習慣(轉(zhuǎn)) [2010-03-13 23:50:00]
- 換零鈔 [2010-06-29 21:30:00]
- “完美”是一種傷害(轉(zhuǎn)) [2010-08-18 13: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