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走出誤區(qū)呢? 今天,我隆重地向你推薦一本好書,德國女記者安德里亞?比朔夫所著的《教育者謬誤手冊——糾正教育者的謬誤,讓孩子感受教育是愛》。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因為書中的238個教育謬誤,不是作者在屋子里杜撰出來的,而是通過認真地調查研究,采訪了20多位專業(yè)人士,查閱了大量專業(yè)書籍,并且加入自己的教子實踐與思考后寫出來的。所以你閱讀時,會有一種和你交談的親切感,而且你會覺得她講的問題,你都經歷過,她講的許多誤區(qū),你都有過。正因為她所講的現象都源于生活,所以你會感覺此書貼近生活,十分實用。 這本書更大的價值還在于,引發(fā)人們去思考。作者是用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告訴天下的父母教子是一門科學,要遵循自己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而不是照抄照搬別人的做法??茖W在不斷地變化,新的認識層出不窮,所以教育孩子不存在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存在對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一樣奏效的公理定理。個體之間都是有差異的,因此每個家庭都有適合自身情況的方法。作者希望“面對種種誤區(qū),每位父母都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我十分贊同作者這種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我始終認為,家教沒有“百科全書”,天下沒有哪條“秘訣”能拯救你的孩子,任何經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作為父母,讀這本書時,要靜下心來,面對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試一試,改一改。
想一想,你是否也進入了誤區(qū)?比如:你是否也認為“只有打孩子才是暴力?”過去你傳承老祖宗的教子觀“不打不成才”,現在你進步了,知道孩子是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隨意打孩子是行不通的。但是,你是否意識到“對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蔑視,讓孩子承受超過他能力的責任和工作、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暴力呢”?再比如:你是否也認為“再多的表揚也不過分”?有的媽媽讀了我寫的《告訴孩子,你真棒》一書后,對我說,我整天對孩子說‘你真棒’,他怎么就‘棒’不起來呢?我問她,你說他‘棒’有具體的事情和理由嗎?她說:“沒什么理由,我說他‘棒’是希望他更‘棒’?!眴栴}就出在這里。我十分贊同作者的觀點:“最美好的體驗并不是得到表揚,而是真正完成了一件事情。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什么比他做成一件事情的喜悅以及體會到自己是有用的,更能促進兒童性格的發(fā)展了?!弊尯⒆影羝饋?,不是空洞地說他棒,而是給他機會讓他做事,讓他切身體會自己有多棒!正像德國詩人和教育家讓?保羅說的:“孩子和鬧鐘一樣,不能一味地給他上弦,必須給他機會讓他自己走?!弊约鹤叱龅穆罚攀亲钪档米院赖?。
試一試,這些方法對我的孩子靈不靈?別人的做法不一定合適你的孩子,適合不適合,要親自試一試才知道,道理像買鞋一樣。比如:怎樣讓孩子聽話?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可能打過、罵過、罰過、可效果卻不好,那應該怎么做呢?是不是可以“不去懲罰孩子,而是讓他去感受并覺察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后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作自受,讓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孩子就會從自身的經歷中體會到“聽話”會比“不聽話”要好受些。試一試多種方法,就會總結出你的教子經驗。
改一改,認識到自己教子觀念不正確,就要勇敢改正。比如:許多父母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替孩子把一切想好”。大量的事實證明,父母替孩子做的事情越多,孩子能力越差;父母越怕孩子吃苦,孩子離開父母吃的苦就會越大;父母越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快樂,孩子越是不快樂。因為父母的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無法享受自己獨立來做決定的快樂。一個二年級的上海男孩,在家什么事都由媽媽替他干。暑假,他參加了“知心姐姐”組織的“革命發(fā)現之旅”夏令營,和我們一起去了內蒙古大草原。160多個孩子中他最小,每天他都自己提著行李上車下車,今天住賓館,明天住草原蒙古包,和大孩子一樣跑來跑去,從不喊苦?;氐缴虾?,媽媽陪他去學琴,媽媽說琴很沉要替他拎著,他拒絕了:“不用,我能行,這琴一點也不重,比我的書包輕多了。知心姐姐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眿寢屟蹨I都流出來了:“兒子,你長大了!” 父母要希望孩子喊出“我能行”,自己一定要放手。父母只要做小小的改變,孩子就會有大大的改變。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真心希望每一位愛孩子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長,為了孩子,改變自己的世界。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教育孩子,也沒有現成的路,自己要走出自己的路。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父母和孩子是同路人,一邊走,一邊尋,走錯了,再回來。請記?。哼m合的,才是最好的。
轉載自:u/4932/archives/2010/201031164636.html相鄰博客
- 沒有辦法了(牛永亮) [2010-03-14 23:50:00]
- 中國的教育缺什么(轉載) [2010-04-01 23:52:00]
- 不了解孩子(牛永亮) [2010-04-19 22:21:00]
- 家庭教育講座匯總(轉載) [2010-04-19 23:4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