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同學提供在“群”里的家庭教育故事。
案例:(九期學員吳輝)
一年級學生的回家作業(yè)里除了寫,還有很多讀、背的內容。
每天到了女兒做作業(yè)的時候,我大多還沒有下班,不能陪在她身邊。在沒有大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我漸漸發(fā)現(xiàn)她總是會對“讀”的作業(yè)“偷工減料”。于是,我告訴她,“讀”也是作業(yè),沒有完成“讀”也就不能算完成全部作業(yè)。我又問她:“為什么不讀”。她委屈地告訴我:“不想讀!自己讀沒勁”。我把《一年級的小豌豆》中一篇《一個人等待》的文章讀給她聽,與她分享,并告訴她:“一個人讀是不太有意思,你不能讀給媽媽聽,就讀給臺燈聽,讀給你喜歡的玩具聽,讀給你的鉛筆、橡皮聽。”她聽了很高興,決定試一試。
最后我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女兒自信滿滿的告訴我:這樣讀起來真有意思,很開心。我為此而感到驕傲......
孫岫(九期)點評:
這位母親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很值得贊賞:一是她抓住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善于形象思維,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讓孩子在無人陪伴讀書的時候,“讀給臺燈聽,讀給喜歡的玩具聽,讀給鉛筆、橡皮聽”,孩子接受起來很愉快;二是這位母親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在家庭教育中隨處尋找榜樣,用榜樣來帶動孩子進步——《一個人等待》的故事打動了孩子幼小的心,孩子感覺到:自己也可以做得那么好,她把這種對自己的期許隨時落實在了行動上。第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母親為孩子的進步“感到驕傲”!這位母親能為孩子這樣的點滴進步感到驕傲,及時給孩子表揚,孩子的這個行為就得到了強化,她的閱讀習慣就會得到一次優(yōu)化。
相鄰博客
- 智慧教育故事:船過無痕 [2010-06-05 11:58:00]
- 兒子的秘密武器——心理暗示(孫倩) [2010-06-25 15:24:00]
- 理解孩子的四個原則(崔華芳) [2010-07-26 14: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