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一個中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度過,各科知識的獲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上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從學法調查中可知: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學生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huán)。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最主要就差在沒有專心上課上。
那么怎樣才能專心上好課呢?
1.重視聽講。充分認識到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上課時表現(xiàn)得最充分,時而指引方向,時而啟發(fā)誘導,時而鼓勁加油,時而扶持幫助,教者始終處在學生的前列,為學生引路導航、指點迷津。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fā)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xù)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tǒng)性、靈活性,都比課后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教師還能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不斷調整教學的進度和方式。千方百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梢哉f,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走的是一條最簡捷的認識道路。每位同學應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指導啟發(fā)下上好每一節(jié)課。有的同學認為,父母懂得數(shù)理化,回家補補就行了,這些想法千萬要不得,有了這些念頭無意之中就會放松聽課,降低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的嘴;看老師表情;耳朵聽老師講課的聲音;頭腦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保持一致。有的同學努力這樣去做了,但是,有時聽著聽著,自己的思路離開了老師講解的思路,獨自思考起來。我們說,上課向老師學習是有時間性的,千萬不要丟掉這個寶貴的機會。要盡量強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進。如果自己在老師啟發(fā)下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幾筆,等下課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課堂上思路不可離開“向導”,單獨行動,更不能亂發(fā)奇想,思想上“開小差”。課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馬”是學習的大敵。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上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進行分析、論證、推理。啟發(fā)引導同學們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后還要概括小結一下。如果是數(shù)理化英語等科目,中間可能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練習。同學們要聽得出來,明白每一步驟講話的目的。
另外,在聽課時,有的同學從興趣出發(fā),對自己想聽的認真聽,對那些理論性強、比較枯燥的內容就不認真聽,這樣也是不行的,因為知識是有連續(xù)性的,忽視了哪一部分都會破壞知識的系統(tǒng)性,降低學習效果。
4.當堂弄懂。指課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學的新內容。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關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對數(shù)理化中的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變形和運用。對政史地文中的原則、要點、方法要當堂理解和記憶。對英語中的新詞、句型、語法關系要及時熟記和掌握,當堂任務當堂完成,盡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課后負擔。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當堂懂呢?這與個人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以及預習程度都有關系。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里,你就想到哪里,教師講什么問題,你就理解什么問題,教師“啟”,你就“發(f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思考理解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下面兩種情況,要學會處理。
一是在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應爭取在老師允許下提出問題。當場把它弄懂。如果課堂上不允許停下來解答你的問題,這時的思路就不要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應該暫時跨過去,繼續(xù)聽老師分析講解下面的內容,等下課后再去請教老師,把課上“卡殼”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學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顧不上記筆記。一課下來見別人記了很多,自己記的甚少,心里不踏實,懷疑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記筆記是為了幫助理解記憶的,記是手段,理解是目的。如果上課時既能理解又能記好筆記,當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顧其一的話,那么就干脆不記,以保證專心聽講和當堂理解。等下課后,再借別人的筆記補一補。課上雖說顧不上記,手里也要拿一支筆,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fā)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時,可在紙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后重點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或有價值的地方漏掉。有的同學認為,不管懂不懂,先記下來,等課后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并不錯,但是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上課腦筋不大動,拼命記筆記,下課筆記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想把一個一個問題都思考弄通,但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無行當中“欠”了帳,欠帳多了,成績就拉下來了,智力發(fā)展也就慢了。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fā)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理清楚。知識發(fā)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jié)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么從上節(jié)課發(fā)展來的,在本學科知識體系中處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這樣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與記憶。
教師講課時,不但要理清知識發(fā)展思路,而且要想方設法講解、啟發(fā),讓同學們懂,這就是教師的引導思路。怎樣理清教師的引導思路呢?一般來說,應做到如下四點:首先應認清“一條大路”,即老師每上一節(jié)課,從頭至尾所走過的路。這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什么,老師開頭怎樣引入的,中間怎樣分析引導的,最后怎么解決的,都應瞻前顧后地認識清楚。其次看怎樣“過關斬將”。一條大路不是直的,看有幾道彎,有幾個關卡,老師帶領學生怎么過去的。第三看是否步步有據(jù),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轉一個彎,每過一個關,是否順利通達,還有沒有“含糊”的地方。第四要評價老師思路。一般來說,老師思路是高明的,要搞清高明在什么地方,用哪些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怎樣,虛心向老師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但是,有時老師的思路不一定是最佳的,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思路與其比較,通過比較一定受益匪淺。
有的學生課上不大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與記憶老師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一條“捷徑”。其實,這是一條“死路”。因為學習是為了達到增長知識和發(fā)展智力這兩個目的,跳過認識事物的艱苦思考過程,死背結論是記不住的。就是記住一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決問題,更談不上發(fā)展智力。
6.抓住關鍵。指抓住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和學科特點上的關鍵。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因學科及具體內容而異。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關系式是關鍵,當老師講到這些關鍵地方,你一定要特別注意,緊抓不放。例如講到“勾股定理”一節(jié),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內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證明(怎么來的?)定理的應用(怎么用的?)這些關鍵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對于學科特點,不少同學往往容易忽視,不管上什么學科的課,總是“聽、記、想”,不懂抓住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例如,有的學生,外語課上不愿意跟著老師大聲朗讀,做分組實驗時,自己不動手,光看別人做,自己抄個結果;老師做演示實驗時,不注意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觀察和思考,只是看熱鬧,這些都是未抓住學科特點學習的具體表現(xiàn)。長此下去,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fā)展思路、訓練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例如,生物課經常使用實物模型、標本和掛圖進行教學,物理和化學課,則經常要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來認識物質的理化性質,因此,在上物理、化學、生物課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并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的概念和規(guī)律。代數(shù)的內容體系是通過運算種類的增加和數(shù)域的擴大來展開的,幾何的內容是通過由簡單的圖形到復雜圖形的認識逐步深入的,學習時就要抓住知識發(fā)展脈絡,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課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學習字、詞、句、章節(jié)等基本知識,并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相鄰博客
- 學習方法大課堂(一)學習要有科學的方法 [轉] [2009-11-20 22:49:00]
- [轉] 學習方法大課堂(二)認真預習 初步加工 [2009-11-21 19:43:00]
- [轉] 學習方法大課堂(四)及時整理 理解消化 [2009-11-24 06:53:00]
- [轉] 學習方法大課堂(五)獨立作業(yè) 練習鞏固 [2009-11-24 06: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