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家庭教育指導師來說,個案指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子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和家庭教育講座不同,個案指導更有針對性,它可以根據(jù)家長和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予恰當?shù)闹笇?,可行性很強,因此,也很受家長們喜歡。
如果你將來想在社會中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必定離不開個案指導,而且對于我們家庭教育執(zhí)導師來說,個案指導和講座不同,它更能檢驗一個指導師的水平,如果是做講座,你可以提前搜集資料、精心準備,甚至可以反復練習,個案指導卻不同,你要和家長或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而且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準備的時間,需要即刻反應,特別能檢驗一個指導師指導水平。因此,增強個案指導的能力對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來說非常重要。
我在石家莊市未成年人心理維護中心做志愿者,有很多心理咨詢師朋友。因為我在做家庭教育,因此,我們在聊天的時候,我經常會提起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朋友說:我也接觸過做家庭教育的,我覺得做家庭教育的人有一個問題,就是好為人師,特愿意給人支招。說實話,因為我在做家庭教育,我聽了這位朋友的話,當時很有些不舒服。但我記得這樣一句話,叫“良好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位朋友的話深深留在我的心里。后來,我在接觸我們的指導師朋友,看大家在qq群里給家長做指導的時候,真的發(fā)現(xiàn)存在這樣的問題。每當一個家長帶著種種困惑問我們該怎么做的時候,我們大家充滿的熱情,毫無保留、毫不吝嗇,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掏給對方:你可以這樣,你可以那樣。當然了,這種熱情和愛心非??少F,這種做法也沒有錯,我們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做什么?不就是要把自己掌握的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方式、方法教給家長嗎?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我們都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個案指導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為了展示自己豐富的知識?還是讓家長接受你的理念和建議?我相信我們的指導師特別有愛心,特別想幫助家長,既然我們是想讓家長接受正確的教子方法,那我們就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你的指導,家長能接受多少?有沒有實際的作用?
我絲毫不懷疑我們的指導師們,我相信你給家長的指導都是科學的、先進的、可行的,因為我們都受過正規(guī)的學習和訓練,但是,你的好東西,家長能不能接受,這是另一回事。就像你的手里全是誘人的美食,它們秀色可餐、營養(yǎng)豐富,但是,如果這個人沒有食欲, 你再怎么努力,對方也是吃不下的。我們指導師首先需要做的是調動起對方的食欲,當他饑餓難耐的時候,不用你送,他自然就來吃了,而且,肯定比你送過去的東西吃得香。
所以,對于指導師來說,怎樣讓家長心悅誠服地、主動的接受你的好東西、好建議,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除了需要我們指導師具有豐富的、先進的、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技巧。
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探討一下個案咨詢的技巧和需要主意的幾個問題。
一、無條件接納對方,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
記得在心理咨詢課上,老師告訴我們,一個良好咨訪關系的建立,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是一個成功的咨詢。家庭教育個案指導和心理咨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雙方心靈的溝通,如果沒有彼此信任和包容放松的環(huán)境,指導是很難有效的。一個家長滿懷對你的尊敬和信任來向你咨詢,結果一接觸,對你產生了種種看法,或者產生阻抗,你再怎么努力都無濟于事。
1、首先要接納對方的情緒。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情緒,情緒分正面和負面,正面的情緒包括:高興、幸福、興奮、滿意、享受、快樂等,負面的情緒包括:失望、失落、無奈、憂傷、憂郁、痛苦、焦慮、憤恨等等。我們要知道,幾乎所有的家長來咨詢問題都是帶著情緒的,而且多是負面的情緒。每個家長都想做一個好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它們來你這里咨詢之前已經做了很多努力,許多問題讓他們焦慮、無奈,甚至痛苦,自己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來求助與你,肯定有很強的情緒在里面。
雖然從表面看來,家長都是在尋求方法,比如家長說:“老師,我的孩子厭學,初中剛上了一年,說什么也不去上學了,我們用盡了各種辦法都不頂用,老師,你說我該怎么辦???”“我的孩子寫作業(yè)磨磨蹭蹭,上課不專心聽講,學習成績差,老師,你說該怎么辦?。俊蔽覀兛?,家長是不是在尋求方法?是。如果你覺得,你要的是方法,我就給你方法吧,你可以這樣,你可以那樣,等等,對方可能會怎樣?你說的方法他可能都試過了,他心里可能會想:這些方法我都知道,原來你也就這幾下。當對方從心理對你有了抵觸和看法 ,你手中的東西再好吃,他也沒有吃的欲望了。他會覺得,你不懂他。
我們在石家莊未成年心里維護中心經常上督導課,督導課上有一個內容就是現(xiàn)場模擬咨詢,一個人做咨詢師,一個人做來訪者,然后大家點評、交流。記得剛加入不久的一次督導課,我做來訪者。我講了令自己困惑很久的一個問題,當時很激動,邊講邊哭。那個咨詢師就是一直在幫我找問題的根源,給我建議,我覺得他根本就沒有讀懂我。后來在分享時我說:你說的辦法我都試過。我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就是沒有效果,心里特別委屈和無助,那時候,我多么希望有人說:你是一個好媽媽,你已經做的夠多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如果有人當時給我說這些話,我一定會像遇見親人一樣嚎啕大哭。那個時候,我真切體會到,我需要的并不是他給我說的種種辦法,而是他的理解和支持。
那我們該怎樣做?那就是首先要接納對方的情緒。如果是面詢,你會觀察到或者聽到對方的情緒,如果是網絡qq,你也會從文字里讀到他的情緒,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你觀察到的對方的情緒說出來,告訴他,比如說“你說,你的孩子厭學,我感覺到你對這件事很焦慮,很希望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是嗎?”“你說孩子寫作業(yè)磨蹭,你很著急,是嗎?”或者說:“我很理解你此時無助的感覺。”等等,當一個人的情緒被對方和讀懂和接納后,會有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有的時候甚至會悲喜交加。當對方有這種感覺時,你就已經開始同對方建立起良好的咨訪關系,只有有了相互信任的咨訪關系,對方才有可能把更詳細、更具體、更真實的細節(jié)告訴你,你才能對癥下藥,如果對方充分信任你,你的種種建議才可能奏效。
記得有一次在qq上,有一個家長咨詢,說她上初中的孩子,做事拖拉,沒有上進心。這個媽媽做了很多很多,很盡心、很盡力,差不多是包辦了,就連上廁所的時間長短都要管。這個媽媽很焦慮。作為指導師,作為第三者,可以說,我們把問題看的很清楚,正是因為這個媽媽的包辦才導致了這個孩子的拖拉。那有的指導師就說:“你是不是管的太多了?”我們仔細考慮一下這句話,表面看來很溫婉,其實里面帶著指責,家長會怎樣想?我不管行嗎?那是我的孩子!你當然不著急。我們看看,指導師和家長是不是處在了心理對立的立場?一旦你和來訪者成了對立的關系,你的咨詢可以說不會成功。我對這個媽媽說“你為孩子做了很多,你太不容易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個家長立刻說;“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做”。我馬上給她發(fā)過去一個鼓勵的圖標“一個可敬的母親”,然后順著她的話說:“你說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做,想必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你也是愿意做的,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想必你也是愿意做的,是嗎?”我想,我給這位家長的建議,不比別的指導師高明多少,但家長很容易接受。后來,那個家長說:“老師,我是在流著淚和你交流的。”我想,她之所以這樣激動,一定是感受到了我的接納、理解和支持。有人說,我的咨詢和別人不太一樣,我想,大概是因為我給了對方接納和鼓勵。
所以,我們指導師在接觸個案咨詢時,不要太急于給家長出主意、想辦法,你要做的,首先是接納家長的情緒,讓家長感覺到你的理解和溫暖,建立一個良好的咨訪關系,這樣,你的咨詢就成功了一半。
2、無條件接納對方,不做價值評判。對于這一條,可能有的人有想法,無條件?難道家長的種種錯誤觀念和做法也要接納嗎?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接納,接納就是允許對方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不等于贊同。來向我們做咨詢的家長是各種各樣的,什么樣的性格、觀念和處事方式的都有,你要想充分理解對方,走進對方的心里,必須走出自己的價值參考框架,用對方的參考框架來解讀對方,你才能真正理解他,才能知道他為什么會這樣做,你才能知道從哪里入手幫他。
另一個,對方感覺到你的接納和理解,才會放心地對你敞開心扉,你才能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你的指導才會奏效。
不做價值評判就是不直接對對方的做法和觀點做對與否的評判,當然,不做評判也不意味著同意他的觀點,許多家長的觀念和做法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怎么辦?指導師的任務是,你要用你的技術讓家長自己意識到自己錯了,而不是你告訴他錯了。試想一下,如果你和一個人交流,對方總說:你錯了,你怎么這樣?你這樣做不好等,你會是一種什么感受,你能感受到對方的理解嗎?你愿意和他說心里話嗎?
假如你是一個老師,一天,一個男生偷偷對你說“我喜歡上了一個女生”,你會怎么說?如果你說:“中學生可不能談戀愛,會影響學習的”,學生會怎樣?你的不接納和價值評判會直接把對方的話堵回去,誰還會和你說心里話?一個咨詢
對于家長也一樣,比如一個家長來向你咨詢女兒早戀問題,媽媽的觀點是,學習好不如嫁的好,你不能接納家長的觀念,就對家長說:“你這種觀點可不對,女人要學會自強自立”,家長心里會說你老冒,都什么年代了,心里自然會對你產生阻抗,這個時候,你再說什么家長也是聽不進屋的。
因此,在個案咨詢中,要避免說;“你這樣做不對”、“你怎么這樣?”“這事你憑什么那么肯定?”等評判性的話。
3、找到對方的積極面,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就是家長需要鼓勵和支持。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不管他們的做法對不對,他們都在盡心盡力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將來有所成就。只是,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家長們很著急、很焦慮,很無助,有時也很委屈,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別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心理咨詢技術中,有一種技術叫陽性強化法,就是對方表現(xiàn)好的時候要及時表樣和強化,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也經常會用到這樣的方法,把孩子的優(yōu)點擴大再擴大,用正向激勵的方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好的行為習慣。對家長也一樣,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家長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鼓勵和強化。一是可以讓家長感到理解和支持,二是可以增強家長教育好孩子的信心,這些對個案指導的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
尤其是在咨詢開始的階段,家長一般要向你說一些問題和困惑,你可以適時的給予肯定,比如說:“你太不容易了”、“你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你已經很努力了”等待,你的理解和肯定會讓家長感受到理解和溫暖,甚至會百感交集。
這些都是有助于良好咨方關系的建立,是一個良好指導效果的基礎。
二、分清咨詢的對象,以來訪者為中心。
關于咨詢的對象,我們從群體上來分,大概可以分:家長、學生、老師這樣三個群體,這是我們常接觸的。我們在個案指導的時候,你首先要分清你的咨詢對象是誰,弄清楚你在給誰咨詢。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人覺得不以為然,難道我還不知道是家長還是孩子向我咨詢嗎?仔細分析一下,不一定。
比如: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你滔滔不絕,給對方很多如何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建議,其中可能會談到如何預習、聽講、復習等問題,談到科學的學習方法等,我們仔細考慮一下,你說的這些方法都是孩子自己需要做的,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是無法替代的。家長掌握了這些方法,你說有用嗎?你說你是在給誰咨詢?
所以,誰來向你咨詢就解決誰的問題。家長來咨詢孩子學習習慣不好的問題,你要告訴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習慣,家長需要做些什么。
只有分清了咨詢對象,你的建議才能更有針對性。對于同一個問題,咨詢對象不同,切入點和咨詢的方向就不同。
比如:
關
如果家長來咨詢,說自己很郁悶、很生氣。要記住這一點,誰來咨詢解決誰的問題,那你就要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孩子打架的事情,心平氣和的弄清楚打架的原因,給孩子理解和接納,指導孩子自己處理這些事情。如果你有能力,還可以幫家長分析沒面子的心理原因,為什么忍不住打罵孩子。
如果孩子來咨詢,說自己如何委屈。你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相信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引導他說出事情的真相,讓他明白,雖然自己有理,但采取這樣過激的辦法是不妥的。老師冤枉了你,是老師的不對,但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老師之所以冤枉你,可能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你可以采取適當
如果老師向你來訴苦,說自己多么生氣,學生多么難管。你首先要接納老師的委屈,理
三、弄清楚對方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一個家長向你咨詢說,我的孩子不愛學習,特貪玩,學習沒有主動性,我怎么說都不行,老師,我該怎么辦?我們看這樣一個咨詢,你覺得應該怎樣回答?怎樣幫助這個家長?從字面上看,“不愛學習,特貪玩,學習沒有主動性,”一是說明孩子沒有主動性,沒有興趣,二是可能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對癥下藥,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我想,你心里可能會有很多方法教給家長,我們的中華家庭教育網上就有很多這樣的內容,關于這個話題,甚至你可以辦一場講座。
我就接觸過這樣一個案例,那是我在心里維護中心接待的一個來訪者。一天,一個家長過來,一開始就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對每一位來咨詢的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都報著一種好奇的心態(tài),首先心里想:“為什么家長會這樣說?他有什么憑據(jù)?這個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問題?這些好奇讓我繼續(xù)追問下去。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淡,我才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他說的那樣,這個孩子是家中的獨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老爺,6個大人守著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肩負著全家人的希望,尤其是母親,早年由于很多原因,沒有上過大學,希望孩子完成她未盡的夢想。一直對孩子很嚴格,但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平平,母親很著急。她聽人說,小男孩到了初中才會突飛猛進。所以,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初中,對孩子管理得非常嚴,只要一看見孩子離開自己的房間就很焦慮,說孩子不愛學習,就知道玩。孩子喜歡踢球,希望星期天能有半天的時間去踢球,他只允許一個月玩一次。這個孩子幾乎沒有玩的時間,有事放學后偷偷地去玩會兒,回來晚了,被母親發(fā)現(xiàn),還會發(fā)生不愉快。
我們來看看這個案例,這個案例從孩子學習不主動、自制力差開始的。她需要“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制力”的指導嗎?如果,你不弄清楚她真正需要什么,你的咨詢指導有作用嗎?在這個案例中,指導師首先要解決的是這個媽媽的焦慮心情,其次是讓她明白“手抓沙子”的道理,引導她看清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一些觀念和做法。
所以,我們作為指導師,要練就一雙慧眼,能從咨詢者的點點滴滴中發(fā)現(xiàn)事情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你的咨詢才會有效,才會成功。
四、跳出圈外看事件,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
我看到過很多我們指導師的咨詢,有的時候心里會一直跳躍著兩個字,那就是“糾纏”,包括我在心理咨詢中心上督導課、談論案例,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是我們剛剛開始做咨詢的咨詢師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太容易和來訪者“糾纏”在一起,被來訪者牽著鼻子走,陷入來訪者的問題中,和來訪者一起掙扎。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你和來訪者糾纏在一起時,你就很難看清事情的真相。
我在未成年人心里維護中心做心理熱線的接線員,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困擾了大家很長時間。
一個19歲的男孩,經常打電話來,訴說他和母親的亂倫行為。由于熱線接聽員是經常換人的(簡單介紹一下值班情況),開始,這個男孩打電話來,幾乎每次都是不同的接線員,每個接線員都會問到他的一些具體情況,比如:這個事情是什么時間發(fā)生的?那時你的生活中發(fā)生了什么?你是什么感受等等問題。他會一遍一遍的說那個過程,有的時候,一邊說會一邊自慰。
因為我們的咨詢情況都是要做記錄的,大家發(fā)現(xiàn),他每次說的情況大同小異,很多咨詢師也不知道怎樣解決,說這個案例需要督導,后來,在一次督導課上專門就這個案例進行了督導。可惜我沒有參加那次課,也不知道老師是怎樣說的。后來,有一個資深的咨詢師接他的電話,就揭穿了他的秘密,原來,他說的一切都是假的,是他靠想象編出來的,他和母親之間根本就沒有發(fā)生性關系,完全是他的幻想。而且,他每次向接線員敘述的過程,都是一個幻想的過程,享受的過程,接線員溫柔的聲音會激發(fā)他的興奮,所以才會產生邊敘述邊自慰、頻頻打電話的事情。原來,我們都被他涮了!都陷入了他編的陷阱,被他牽著鼻子走,都和他的問題糾纏在了一起。當然,可以肯定一點,他的“圈套”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編一個故事來騷擾接線員,他確實有心理問題,他牽著別人的鼻子走也是無意識的。
你知道,當我們知道了這個真相后,第一個感覺是什么嗎?這個孩子太有才了,編得和真的一樣。后來,大家都在試圖勸他到心里咨詢中心做面詢,因為這樣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必須要有咨詢師長期的陪伴和治療?,F(xiàn)在,這個男孩打電話很少了,也不知道他現(xiàn)在怎樣了。我在這里講到這個案例,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有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被咨詢者牽著鼻子走,會和對方糾纏在一起。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一個咨詢師也好,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也好,我們都要努力修煉自己,不管多么復雜的案例,只要你跳出圈外,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你才會看清廬山真面目。
關于這個問題,可能有的學員會說,那我怎樣才能做到用第三只眼睛看問題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練就體察自己的能力,你能及時意識到在你的指導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是不是已經被對方帶到問題或情感的漩渦中了,這需要一個指導師長期的學習和修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再一個,就是案例督導,這是發(fā)現(xiàn)自己問題的一個很好途徑,就是把你做個案的整個過程寫下來,拿到我們的團體里去督導。我在心理咨詢中心做兼職,經常會有案例督導課,收獲很大,我們說,旁觀者清,你看不清的東西別人會幫你,慢慢的,你自我覺察的能力就會增強。目前,我們指導師隊伍里可能還沒有這個項目,很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建立起這樣一個案例督導的機構,每個人在這里都能得到成長。
轉自李愛敏老師博客
http://ajm-engineering.com/tb.asp?id=133998&TBcode=200912181811138Lcp5BBv1Y
相鄰博客
- 幫助孩子成長的150個訣竅(二) [2009-12-16 06:20:00]
- 幫助孩子成長的150個決竅(三) [2009-12-17 19:13:00]
- 幫助孩子成長的150個決竅(四) [2009-12-20 17:10:00]
- 幫助孩子成長的150個決竅(五) [2009-12-22 16:5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