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細節(jié)5
假如你贏了,或把事情做得挺漂亮,千萬別吹牛;如果輸了,也別把不高興寫在臉上。相反,你應該說:“這場比賽真過癮,我還想接著跟你玩兒?!被蛘f:“賽得不錯!”要不干脆什么都別說。若表現(xiàn)出不愉快的情緒或挖苦別人,比如說:“你打得實在不怎么樣,我根本就沒好好和你比!”這樣的話只能顯示出你的虛弱。
如果你擅長做什么事,別人一定能看在眼里,不用你跟別人吹噓你多有天分。一旦自吹自擂,效果會適得其反。別人除了注意到你在吹牛以外,根本就忽略了你真的擅長什么。這一點很多人意識不到,原因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每個人都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和能力。我曾經(jīng)是一個狂熱的追星族,崇拜的對象是一位影視明星兼主持人。我覺得他是一個特別的天才,我非常欣賞他的作品。但是后來,每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他或在雜志上讀到有關他的內(nèi)容,他都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他竟然告訴人們,在當今在世的演員中,他是最偉大的。他太令我失望了,以至于后來任何與他有關聯(lián)的東西,我都不會花錢去買了。令人遺憾的是,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個天才,他根本沒必要自我吹捧。
我不想讓這類事發(fā)生在我的學生們身上,不論程度輕重。不管他們能力如何,我都希望他們保持自信,并不失謙遜。在北卡羅來納州,每年我都組織我的學生們參加籃球競賽聯(lián)合會組織的活動。每次賽季結束的時候,學生們都要投票選出本屆最優(yōu)秀的運動員。有一個叫萊蒙德的男孩兒特別優(yōu)秀,但他總以為有必要提醒別人自己有多棒。然而每次評選的結果都令他生氣,因為他總落選。這個獎項通常授予那些更謙虛的運動員,因為他們在比賽時內(nèi)心真正想的是為團隊效力。
我告訴我的學生,要想讓人們不去自我感覺良好、不夸耀自己的能力有時是很難的。但是如果可能的話,讓別人意識到你的能力要比自夸強得多。萊蒙德不需要告訴別人他籃球打得有多棒,這是很容易被別人看到的事實。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全部心思放在打球上,讓他的表現(xiàn)來說話。這就是我想傳達給我的學生們的思想。
我用了很長時間和我的學生們談論的另一個問題是:怎樣失敗得體面。最令我生氣的情景之一,就是一個人在輸了的時候說“我沒好好比”,或“我是故意讓你的”。
我爸爸羅尼•克拉克,擅長你想得出來的各種類型的游戲:飛鏢、桌球、套圈、紙牌等。他跟我玩兒,每次幾乎都是他贏,但他也確實失過手。在我拼死抵抗贏了他之后,他總會這么說:“哈,我是故意讓你的!”或說:“難道你沒意識到嗎,我在有意讓你贏!”他的這些話幾乎能把我逼瘋了。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挫折和失望之后,現(xiàn)在無論在我們家里還是在我們班上,大家都遵守一個共同的規(guī)則,那就是:任何一場比賽,我們都必須竭盡全力,輸了就是輸了,別為自己找臺階。從此以后,情況就變得好多了,大家在玩兒的時候都感到更加輕松有趣了。最后,我們逐漸達成了一項共識:誰輸誰贏都沒關系,因為大家都盡力了。無論比賽的最終結果是什么,我們大家都因為盡了力而感到高興。
第一部分細節(jié)6
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如果別人問你一個問題,你就應該回問對方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問:“周末過得怎么樣?”你應該先回答,然后再回問一句。下面做個示范。
我問:“周末過得怎么樣?”
你答:“不錯!我們?nèi)夜渖痰耆チ?。你怎么樣?周末過得好嗎?”
這是個禮貌問題,你要向別人表示:像他們對你感興趣一樣,你也對他們感興趣。
掌握這個細節(jié)只需一會兒工夫,但事實上,我遇到的很多成年人至今也沒有掌握它。而且我認為他們永遠也不會照此去做的。我告訴我的學生,與別人談話時,應該確保不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在說話。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人:說話時嘴巴永遠停不下來,我可不想讓我的學生成為這樣的人。我努力讓孩子們理解,如果他們多問別人一些問題,讓別人也談談他們的想法、觀點什么的,那么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就會顯得更討人喜歡和更值得尊重。這是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讓人們知道你對他們是誰、是怎樣一個人很感興趣。
學生們走進教室時,我通常會說些諸如“早上好,特里,周末過得怎么樣?”之類的話。他會回答:“好極了,克拉克先生,我和我的表兄們?nèi)チ撕_?。”然后特里就跑回他自己的座位上去了。這時候,我就會喊這個孩子回來,并告訴他:“嘿,我剛才是表示對你的周末過得如何感興趣,你要給我一個同樣禮貌的反饋呀??赡戕D身跑回自己的座位了。來,再試一遍!特里,周末過得怎么樣?”這時,特里就會回答:“好極了,克拉克先生,我和我的表兄們?nèi)チ撕_叀D闹苣┻^得怎么樣?”對小孩子來說,反復地訓練他們的過程并不輕松,但結果是值得的。
參加面試時,主動提些問題也是個很管用的法子。我在哈萊姆學校的學生希望進曼哈頓東區(qū)一所教學質量比較好的高中學習。當他們?nèi)⒓用嬖嚂r,主考官問他們最喜歡的作家是誰,很多孩子回來后告訴我,他們回答完這個問題后反問主考官:“您最喜歡讀誰的作品?”這句反問表明這個孩子比其他孩子有更高的認知水平,也表明這個孩子能意識到別人也有個人愛好,例如讀書等。這不僅適用于面試,而且適用于與他人的談話中。
這個細節(jié)就是讓人們知道,你對他們也同樣感興趣。只要你做到了,就一定能看到效果。我第一次參加工作是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斯諾登小學教書。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和同學們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我詢問他們的好惡,以及他們喜歡做什么有趣的事。我當時的目的是想讓他們知道,我想了解他們,而不只是教他們課本上的那點知識。
我還記得我在那里教書的第一年,我的學生里有一個叫詹森的。一個周末,他要在他祖父的裁縫店里舉辦生日慶祝會。詹森邀請了我,同時也邀請了學校里其他所有的老師。我問了一圈,沒有老師要去參加,但是我告訴詹森我要去。于是詹森和他的同學們每隔5分鐘就來問我一次是不是真的去。我跟那幫孩子發(fā)誓我星期六一定去,我也確信他們不希望我半路開溜。當我出現(xiàn)在裁縫鋪里的時候,所有的孩子像潮水一樣涌過來把我團團圍住,好像過生日的人是我!我們做捉人游戲、捉迷藏,玩得特別盡興。那天,我和學生們的關系大大拉近了,他們也開始信任我了。
到了星期一,當我要求孩子們坐好了注意聽講時,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變化。他們很尊重我,也更聽話了。
對別人表示感興趣有很多種方式。你可以當一名積極的聽眾,可以成為一個不攙雜任何個人好惡的談話對象,也可以用特別的方式向別人表達你的關心,而你所做的一切最終一定會奏效的。
相鄰博客
- 掌握別人心理的14招! [2010-01-15 20:32:00]
- 科學排毒來保持健康美麗 [2010-01-15 20:53:00]
- 教育的55個細節(jié)(四) [2010-01-18 18:28:00]
- 媽媽的自述 走出“嚴教”的誤區(qū)(轉肖慶蘭博客) [2010-01-23 09: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