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本書的一些論述超越了1996年城市獨生子女人格調(diào)查研究的范圍,增加了新的章節(jié),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變化,并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對兒童教育進行了討論。我們聘請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心理學博士周海宏教授來談兒童學樂器的問題,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副研究員來談獨生子女身心健康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卜衛(wèi)教授撰寫了“兒童權利”、“兒童暴力”以及“兒童的媒介使用”等章節(jié)。這種討論已經(jīng)不局限于獨生子女教育,相信對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都會有所啟迪。因此,此書適合獨生子女及所有未成年人父母、教師及有關人士閱讀。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作品相關
![]() |
改革開放30年讓我們對一個哲學命題刻骨銘心,那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目錄(1)
- 《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目錄(2)
- 前言 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1)
- 前言 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2)
- 前言 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3)
- 前言 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4)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一章 獨生子女的“最高興”與“最煩惱”
北京教育界流傳著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吨袊嗄陥蟆返那啻簾峋€主編陸小婭曾在1994年“老三屆子女教育研討會”上講過這個故事:一位母親帶著小孩子去到商場里買玩具,看到商場里的琳瑯滿目的玩具,母親本以為孩子會興高采烈,卻不料孩子哭著鬧著要回家。母親很納悶,當她蹲下來哄孩子時,她才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在擁來擠去的人群中,孩子什么玩具也看不見,看到的只是無數(shù)條腿。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二章 了解兒童的人格
人格,似乎是一個很學術的名詞,但實際上,如果對人格略有所知的話,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人格”。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chuàng)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個孩子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
這一章專門談論獨生子女的人格。我們不希望用學術的語言來談,而希望用日常用語來談,有時還需要與家長、教師討論。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三章 身體健康——健全人格的基石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指不但沒有身體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對于青少年的健康狀況,也有人認為可以從六個方面來考察:身體健康、認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關系和諧、行為穩(wěn)定??梢?一個人的健康人格與他的身心健康是緊密相連的,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兩者共同構成了健康的重要基石。同時,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又是相互影響的,身體上的某些生理變化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變化,不良的心理情緒也會給身體帶來變化。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四章 每個孩子都需要成就感
在我們的印象中,現(xiàn)代城市父母對其子女都抱有厚望,而獨生子女本人也雄心勃勃地渴望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成功。成就需要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人格特征,它能激發(fā)、調(diào)動兒童的潛能,使兒童得到較充分的發(fā)展。
但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獨生子女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強烈的對成就感的渴望。與其他人格需要相比,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分布在成就需要的低分組和中分組。
- 一、問題的提出
- 二、學習壓力壓“跑”了成就需要(1)
- 二、學習壓力壓“跑”了成就需要(2)
- 三、班主任:孩子們需要你的公正和鼓勵(1)..
- 三、班主任:孩子們需要你的公正和鼓勵(2)..
- 四、積極鼓勵還是消極否定(1)
- 四、積極鼓勵還是消極否定(2)
- 四、積極鼓勵還是消極否定(3)
- 五、家長:你可以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1)
- 五、家長:你可以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2)
- 六、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一)(1)
- 六、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一)(2)
- 七、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二)(1)
- 七、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二)(2)
- 七、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二)(3)
- 七、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二)(4)
- 八、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三)(1)
- 八、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三)(2)
- 八、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三)(3)
- 八、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三)(4)
- 八、學生為什么而學習(之三)(5)
- 九、走近“低分部落”(1)
- 九、走近“低分部落”(2)
- 九、走近“低分部落”(3)
- 十、怎樣看待孩子的成功(1)
- 十、怎樣看待孩子的成功(2)
- 十、怎樣看待孩子的成功(3)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五章 補上道德教育的“短板”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道德發(fā)展始終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如何處世、怎樣做人的首要問題。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一切的道德都是一個包括有許多規(guī)則的系統(tǒng),而一切道德的實質(zhì)就在于個人學會遵守這些規(guī)則?!睘榱俗陨淼拇嬖诤桶l(fā)展,每個社會都必然要向自己的公民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包括道德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各種渠道和方式傳授給下一代,使他們認識到遵守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
- 一、德是為人之本(1)
- 一、德是為人之本(2)
- 一、德是為人之本(3)
- 一、德是為人之本(4)
- 二、父母——兒童道德的塑造者(1)
- 二、父母——兒童道德的塑造者(2)
- 二、父母——兒童道德的塑造者(3)
- 二、父母——兒童道德的塑造者(4)
- 三、獨生子女缺少同情心嗎(1)
- 三、獨生子女缺少同情心嗎(2)
- 三、獨生子女缺少同情心嗎(3)
- 四、學會做家務(1)
- 四、學會做家務(2)
- 四、學會做家務(3)
- 四、學會做家務(4)
- 五、孩子為什么“長不大”(1)
- 五、孩子為什么“長不大”(2)
- 五、孩子為什么“長不大”(3)
- 五、孩子為什么“長不大”(4)
- 六、教孩子知榮辱(1)
- 六、教孩子知榮辱(2)
- 六、教孩子知榮辱(3)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六章 在同伴交往中長大成人
讓一些自愿被試的大學生單獨呆在一個小屋里,靜躺在帆布床上。這些大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最大限度地被阻斷,與外界的環(huán)境相對隔絕。他們會怎么樣呢?
一開始這些大學生們打算靜思或是睡覺,但是很快他們就感到無聊、煩躁,有的甚至產(chǎn)生了幻覺。兩三天后,大學生要求終止實驗,以擺脫這種難以忍受的痛苦。這是美國心理學家黑伯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所做的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呢?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如果脫離了社會,不與人相處,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 一、親和需要與獨生子女成長(1)
- 一、親和需要與獨生子女成長(2)
- 一、親和需要與獨生子女成長(3)
- 一、親和需要與獨生子女成長(4)
- 一、親和需要與獨生子女成長(5)
- 二、讓獨生子女學會交往(1)
- 二、讓獨生子女學會交往(2)
- 二、讓獨生子女學會交往(3)
- 三、誰是獨生子女的朋友(1)
- 三、誰是獨生子女的朋友(2)
- 四、什么樣的獨生子女更容易孤獨(1)
- 四、什么樣的獨生子女更容易孤獨(2)
- 四、什么樣的獨生子女更容易孤獨(3)
- 四、什么樣的獨生子女更容易孤獨(4)
- 五、讓兒童在伙伴交往中長大成人(1)
- 五、讓兒童在伙伴交往中長大成人(2)
- 五、讓兒童在伙伴交往中長大成人(3)
- 五、讓兒童在伙伴交往中長大成人(4)
《獨生子女教育啟示錄》第七章 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據(jù)說很久以前,歐洲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小的時候被巫婆關進了一座高塔。那個歹毒的巫婆每天都會對公主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惫飨嘈帕宋灼诺脑?怕被別人嘲笑,始終都不敢逃出高塔。一天,一位英俊的王子經(jīng)過塔下,看到公主閉月羞花的美貌,不由心生愛意,王子贊嘆公主美麗的容顏,并救走了她。從此他們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講述了王子解救公主的同時,也讓人欣慰地看到公主發(fā)現(xiàn)了美麗的自我,由此獲得了心靈的重生。
- 一、為自己的人生喝彩(1)
- 一、為自己的人生喝彩(2)
- 一、為自己的人生喝彩(3)
- 一、為自己的人生喝彩(4)
- 一、為自己的人生喝彩(5)
-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1)..
-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2)..
-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3)..
- 三、家庭中的代際交流(1)
- 三、家庭中的代際交流(2)
- 三、家庭中的代際交流(3)
- 四、家庭體驗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1)
- 四、家庭體驗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2)
- 五、面對沉重的壓力(1)
- 五、面對沉重的壓力(2)
- 五、面對沉重的壓力(3)
- 六、教師態(tài)度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1)
- 六、教師態(tài)度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2)
- 七、鼓勵孩子說出“我能行”(1)
- 七、鼓勵孩子說出“我能行”(2)
相鄰博客
- 給孩子留錢不如教孩子本事 [2010-03-04 20:50:00]
-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2010-03-04 20:57:00]
- 給男孩的危險手冊:歐美最新流行的領袖男孩培養(yǎng)法 [2010-03-06 20:43:00]
- 給女孩的神奇手冊:歐美最新流行的優(yōu)質(zhì)女孩培養(yǎng)法 [2010-03-06 20: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