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年級新生家長的十七條建議 |
[ 2010-8-4 0:01:00 | By: gydbk ] |
0
1、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給,保證營養(yǎng)的全面攝入。有些家長處于對孩子的愛心,擔心孩子的營養(yǎng)不夠,往往會準備大量的零食,以備不時之需。進入小學后,學校不支持孩子吃零食,應為孩子的吃零食的習慣往往會導致孩子厭食,造成營養(yǎng)攝入不均衡。所以家長盡可能的在正餐時讓孩子吃飽吃好,不給孩子過多的零食。 2、如何準備孩子的學習用品。 一年級新生的學習用品主要是書包、文具盒及鉛筆橡皮等。首先,要準備一個雙肩背的書包。市場的書包很多,但不是全適合小學生的,在選購書包時,要考慮重量、大小、便捷的要素。如,書包的寬度最好選擇和孩子肩寬差不多的,否則,會在視覺上產生壓抑感;有些書包上有許多的口袋、網眼,不利于清洗,也容易讓孩子被尖銳物鉤住,造成危險;書包的打開方式最好能一次操作完成,即將書包放入抽屜后,如果再拿書本,不需將書包完全抽出--打開蓋--拉開拉鏈--取到書。那些翻蓋式的書包,不適合低年紀孩子使用。 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最好是用筆袋。每天有五六支削好的hb鉛筆,還應備好直尺、橡皮、卷筆刀和一個16K的墊紙板,以及必要的練習本等文具用品。橡皮最好是繪圖用的較軟的那種,并教會孩子怎樣使用卷筆刀。另外,家長要多準備一些包書用的掛歷紙或者專用的包書套。要注意所購買的文具用品都應簡單實用,不可過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 3、需要讓孩子知道的基本信息。 孩子入學時要讓孩子學會規(guī)范地寫出自己的名字,能說出甚至寫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帶領孩子認識上學的路線,進而能夠自己上下學,是孩子小學生活的目標之一。如果家與學校離得很近,那么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家步行到學校,邊走邊告訴孩子走哪條路可以到達學?;蛘呋丶?,一定要多走幾次,這樣孩子才記得住。平時讓孩子一個人出去買報紙或者拿牛奶,讓他一個人走路也不會害怕。家長還要讓孩子記住家里的地址和家庭成員所有的聯系電話,以防萬一,并加強安全教育。孩子入學后,還要讓孩子認識課程表,并按課程表收拾書包。 4、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一般說來,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就應適當提高對作息時間的要求。到了小學,對時間的要求更加嚴格,而且基本上沒有午休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與孩子一起商討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并嚴格遵守。以便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按時睡覺,也要按時起床,按時到校。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上學不遲到開始的。相對嚴格的遵守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節(jié)奏。 5、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會孩子一些入學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脫衣服,系鞋帶,自理大小便,整理書包,遇到困難會尋求幫助,行走時不在馬路上玩耍,會用鑰匙開門,倒開水等。特別是讓孩子知道課間要先小便,做好課前準備再玩。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家長不知不覺替孩子做了許多事情,孩子就沒有鍛煉的機會。許多孩子入學后是不會掃地的,其實學會掃地是很重要的,既是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又是在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促進孩子的大腦發(fā)育。 6、幫助孩子轉換角色。 從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就應該意識到,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也發(fā)生了變化。原先完全有家長扶持的生活變成了由相當的時間離開家長的獨立生活。因此家長要盡快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充分意識到自己面對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過去的一些方法和態(tài)度可能已經不太適應了。既不能把孩子交給老師自己放任不管,也不能過于擔心、過分照顧或過分干涉。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提醒孩子“你已經是個小學生了”。并告訴孩子作為一個小學生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注意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變化,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轉型期。 7、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上小學后,孩子上課和完成作業(yè),很大程度上需要較強的堅持性。幼兒園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時間為8~10分鐘,而到了小學階段,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分鐘。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活動的時間。對孩子借口不感興趣而頻繁變換活動內容的現象,父母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并陪著玩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直到孩子一個活動二十五分鐘不覺疲勞。上小學后,對孩子在知識上的要求也提高了,老師的要求也會更嚴格,所以孩子必然會遭受各種能夠挫折。所以家長要和老師一起,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提出較高的要求或較難的問題。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逐漸提高受挫能力。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同時也要學會在有困難的時候學會向老師、家長或者其他人求助。 8、讓孩子喜歡學校和老師。 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家長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感染孩子,幫助孩子了解小學及小學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學來恐嚇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學就玩不成了!”“你開心不了幾天了,到小學有你受的!”“等上小學給你上緊箍咒”,以免孩子因態(tài)度和情感問題產生入學障礙,從而產生冷漠、緊張、懼怕等消極態(tài)度。家長也不能光以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等表面現象吸引孩子興趣,還要通過參觀、交談、激發(fā)孩子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和好奇心,從而形成正確的入學動機與學習態(tài)度。 家長需要向孩子講明上小學讀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學校還有少先隊組織,成為一名少隊員很光榮,可以佩戴紅領巾等,使他們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學校里有哪些規(guī)章制度不要急于告訴孩子,不能讓他們產生一種害怕制度約束的心理。到校后的第一天教師就會向孩子講清楚學校有哪些規(guī)章制度,到那時孩子放學回家你再跟他交流,讓其說說學校里的新鮮事,和托兒所有什么不一樣的規(guī)矩,這樣配合您的正確引導,更有利于孩子們去遵守制度。 家長還要有意識的了解學校和老師的一些信息,告訴孩子學校很棒,老師很優(yōu)秀,讓孩子產生自豪感,這會讓孩子更喜歡學校和老師,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喜歡學習。 9、鼓勵孩子結交新朋友,讓孩子學會合作。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為獨門獨戶,孩子回到家大門一關,就與外界“雞犬相聞,不相往來”。父母忙于工作,給小孩創(chuàng)造的社交活動很少,這樣一來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接觸大受限制。當他們進入小學的集體環(huán)境中,面對的同學和老師都是陌生人,難免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為了讓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不怕生,家長要鼓勵他們在住宅區(qū)內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帶他們參加集體活動,教導他們交往的本領。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誤區(qū),把小孩困在家里學這學那,這是消極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籠,讓他們和鄰居小孩多溝通。同時要鼓勵孩子在上學后,結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誼,享受集體的生活。 當今的社會對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孩子學會和別人一起合作作事情,既有利于孩子能動得適應學校的環(huán)境,又是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基礎之一。所以家長可以有意識安排孩子和同學一起游戲,一起學習等等。 10、訓練孩子有記住具體任務的方法和能力。 孩子入學后,每天都有具體的學習任務,還經常會有班級、少先隊分配的任務。六七歲的孩子,要記住這些任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可以交給孩子一些方法,任務單一的時候可以用腦子記,多想幾次,把它記住。但是更好的是讓孩子學會使用記事本,孩子小不會寫字的時候可以用畫畫、符號或者拼音來記。要引導孩子在記錄任務的時候要記清楚是什么任務、有什么要求和什么時間完成等三個要素。 11、讓孩子學會遵守規(guī)則。 規(guī)則是世界與社會得以有序運行的根本,隨著孩子升入小學,規(guī)則的重要性越來越凸現出來。孩子入學后違規(guī)現象經常發(fā)生,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懂規(guī)則,另一方面是自控能力較弱。兒童適應學校的規(guī)則是有個過程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在學校里,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都是規(guī)則的具體體現,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按時間表作息、按課程表準備上課資料。 在家庭中,要通過家庭會議,和孩子一起討論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時間,以及其他各種規(guī)則,這些都會促進孩子的學校適應。如果有自己上學的孩子,成人關注、照顧的時間相對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樹立規(guī)則和安全意識。如果我們平時帶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樹立榜樣,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種規(guī)則,如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上下樓梯靠右行,玩運動器械要輪流等,幫助孩子養(yǎng)成習慣,提高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 12、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孩子上學后,為孩子準備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非常之重要。這個空間可以不大,但是必須要孩子知道,這就是孩子專有的一個學習的空間。一般說來,我們認為這個空間應該有如下的物質準備:①課桌或其他平整的工作臺,課桌最好是能調節(jié)高度的,因為孩子生長發(fā)育很快。帶多個抽屜,以便分類放不同的學習用品;②一把舒適的坐椅,最好也是能調節(jié)高度的,讓孩子的腳剛好能平放接觸地面。③一盞臺燈;④一個小書架;⑤一個漂亮的日歷,明天或以后更長的時間,需要做什么,都可以記在上面,幫孩子養(yǎng)成做計劃的習慣。另外,也可以將學校、老師的安排和要求,寫在上面,免的孩子忘了。⑥電話號碼本,萬一孩子將老師布置的任務忘了,可給同班同學打個電話。⑦另外廢紙簍、訂書器、訂書釘、回心針、練習紙、練習本等也必不可少。 以上是一個比較完備的環(huán)境安排,如果不能有這樣一個空間,可以簡單一點,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將孩子安排在與電視機同屋的房間,要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在注意物理環(huán)境的時候也不能忽略心理環(huán)境。有的父母出于感情交流的需要,不愿讓孩子在做作業(yè)時感覺被忽略,所以他們總喜歡在孩子做功課時對孩子問這問那?!白鰩椎懒??還有幾道?”看起來似乎是關心了孩子,殊不知這樣不時地干擾孩子,弄得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是總被打斷。因此提醒各位父母注意:不要在孩子學習時跟孩子嘮嘮叨叨。同時要注意不要被客人來訪擾亂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13、可以提前教孩子學習課本內容嗎? 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上學前就借來課本,提前就把相關的知識教給孩子。以為這樣孩子上學就輕松了。我們一般不贊成家長這樣做。一方面,一年級的知識盡管簡單,但是家長未必能正確的交給孩子,或者不能采取合理的辦法,事倍而工半。如果家長采取了不適合兒童特點的方法,往往容易損害孩子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學會了應該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以后,課堂上聽講的質量就大大下降,不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聽講習慣,損害的是以后的學習質量。 14、讓孩子學會聽講。 指導孩子學會上課聽講,主要是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但是家長也要配合學校的教育,針對自己的孩子的具體特點進行具體的指導。要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絡,參加學校的開放課堂,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上課情況,經常和孩子一起進行聽故事、講故事之類的活動,鍛煉孩子的傾聽和說話能力。鼓勵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有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自己過去上課的經驗,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其實他們什么都知道。下面這個兒歌家長可以叫孩子弄懂、記牢、照著做:專心聽講不走神兒,積極思考動腦筋兒,回答問題要大膽兒,不懂不會提問題兒,課堂練習要認真兒,當堂學會最要緊兒! 15、良好的學習規(guī)范。 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剛剛入學的孩子正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習規(guī)范開始。比如書寫要認真,卷面要清潔,聯系本部混用……孩子晚上讀書作業(yè)、上床睡覺、早上起床的時間應該盡量固定。家長可以教育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課程表提前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一樣不少地準備齊全,這樣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亂,又可保證第二天能夠帶齊學習用具,不形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剛開始的時候,也許需要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但是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后,他就會慢慢養(yǎng)成習慣。這是家長要及時檢查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情況,加以評價激勵,鞏固孩子的好習慣。 16、引導孩子多讀書。 家長能引導孩子,想辦法培養(yǎng)孩子看書的興趣,休息日可以帶孩子上新華書店,當孩子不能靜下心來閱讀時,你們要適時加入這一活動,坐下來和孩子一起閱讀,并讀些精彩片段來吸引孩子,從而引發(fā)孩子對書籍的興趣?!把越滩蝗缟斫獭?,天天讀書學習的父母,是孩子的最大的榜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父母要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進步,經常與孩子交流看書的體會。想要孩子喜歡讀書,讓孩子選他自己的喜歡的書很重要。家長可以做參謀,但是不能武斷的替孩子決定他應該讀什么,尤其不能只買學習參考書。引導孩子多讀書,讀書時間的設定也很重要。在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中,一定要有固定的一段讀書時間。這個時間開始可以短一點,循序漸進,越來越長。一年級的孩子如果能保證每天一刻鐘的讀書時間就可以了。 17、讓孩子在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學習是小學生的重要任務,我們不反對孩子又刻苦學習的精神,我們更加倡導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孩子認識了一個字,作對了一道題,做會了一套體操,學會了一首歌……這都是他學習上獲得的成功。父母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肯定他的成績,讓孩子體會獲得知識的快樂,體會成長的快樂。重視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家里來了親友,可以拿出孩子的優(yōu)秀作業(yè)給大家欣賞,朗讀學會的課文,延長學過的歌曲。甚至可以開設家庭課堂,讓孩子過一回老師癮,把一天學過的新知識教給家人。即讓孩子鞏固了新知識,還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
相鄰博客
- 孩子,請你別再“啃”媽媽(轉摘常州日報) [2010-05-03 07:53:00]
- 8年級(第二講:觀察、概括與猜想) [2010-08-06 10:27:00]
- 8年級(第三講:怎樣學會幾何定理) [2010-08-06 10:30:00]
- 8年級(第一講:基本圖形與幾何計算和證明) [2010-08-06 10: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