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交流·孩子行為分析3—4(唐聞) |
[ 2010-4-6 22:57:00 | By: wuhantang ] |
0
今晚交流孩子行為分析第三講和第四講內容。團隊交流越來越活躍,原定十點結束,可是最近幾次都大大突破。 就我個人來說,每一講都會發(fā)現(xiàn)有特別精彩的句子或者語錄,讓我產生共鳴,今晚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講厭學文稿中引用的蒙臺梭利的一句話:“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特征段該領悟什么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份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span> 大家說到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覺得是不是自己沒有引導好。其實這個問題,我和戶主前兩天也有過交流。他一直認為以目前孩子的狀態(tài),他已經盡力了,這個盡力不是跟別人比時間上付出多少,而是說他的心智目前就只發(fā)展到這個階段,他每天就只能花這么多時間來學習,如果再多加時間也不會有學習上的效果,這就回到剛才蒙臺梭利那句話,孩子的年齡階段性,你若要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所以我想,有時候可能不是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也不是我們沒有引導的問題,而是孩子的心智沒有發(fā)育程度問題。 課程中還有一句話,“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上大學,有的孩子會走別的謀生之路,父母要有思想準備;另外有的孩子會在16歲以后才能嘗試到學習的樂趣,有學習的動力,在此之前,你與其逼他、打他,不如想辦法使父子(母子)關系變得融洽些,靜等孩子開竅”。 這段話,我的感受是:等待不等于不作為,我們在等待的過程中,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或者說發(fā)掘。孩子的學習模式有不同,孩子的個性以及智力發(fā)展水平也是不同,所以聰明的父母不是一味去和別人比較,然后否定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努力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點,發(fā)掘孩子的潛力,然后順勢而為。 想起,昨天在一個家長交流當中,他對我說:我承認你的觀點和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科學的,但是你不要忘記了我們生在一個瘋狂的時代,你不培優(yōu),你想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就有可能拿不了高分,拿不了高分,好的機會和平臺就被別人占了。這個心態(tài)很有代表性,我自己也時常因此而矛盾,不過因為自己在學習,心里會有一桿稱,知道問題的核心在哪里。會自我做一個疏導和調整。這是我們學習的好處。 我感到我們團隊成員有一個問題是應該要克服的,就是對孩子的過度關注,比如孩子幾點幾分在干什么,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玩了多長時間的電腦,或者看了多長時間的電視,有多少作業(yè)做了,有多少作業(yè)沒做,我們事無巨細地管。我們有時候說得好聽:讓孩子自我管理,但實際我們忍不住還要去用負性的語言或者態(tài)度去評價他。孩子都是敏感的,家長語言當中的否定,哪怕是暗含的,他也能感覺到。 另外還有一個“立規(guī)”的問題,大家今天也說到了。對孩子一些不太好的表現(xiàn),我們要不要管,管到什么程度?比如玩游戲超過時間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可能有一個共性問題,過去沒有給孩子樹立規(guī)則意識,所以到現(xiàn)在青春期要重新來做,這個難度當然要比早期大得多。 立規(guī),就是我們和孩子共同商量一個雙方可以接受的規(guī)定,孩子肯定有遵守得不太好的時候,我覺得不要每次都去指責,而是觀察,三天或者五天給他總結一次。不要在他錯的時候馬上就指出來。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雙方要發(fā)揮影響力,要做示范,讓孩子從你的身上看到和感受到學習的作用。 |
相鄰博客
- 家長開學第三課——您給孩子怎么樣的環(huán)境?(林高龍) [2010-05-29 14:20:00]
- 家長的模糊分寸(唐聞) [2010-05-29 16:15:00]
- 團隊課程交流(唐聞) [2010-05-29 17:39:00]
- 犯不起的錯——團隊課程交流3(唐聞) [2010-05-29 17: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