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女的多思愛問做準備
子女到了智力發(fā)展的迅速時期,面前便展現(xiàn)一個奇妙的未知世界。多思 愛問、求知欲旺盛成為他們的一大年齡特點。
小明讀課外書時,看見一句“一寸光陰不可輕”的話,心里想:“一寸 光陰..光陰為什么用寸來量呢?”因為不解其義,就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 題,小敏和爸爸去看航空表演,孩子遙望晴空,提出了問題:“飛機為什么 能在天上飛?”“UFO 到底是怎么回事?”這種出自孩子的提問,不知還有 多少。象“谷粒為什么不能長得象玉米粒那樣大?”、”自行車為什么騎起 來不倒?”、“海市蜃樓什么時候才出現(xiàn)?”等等,真是提問未有窮盡時。
面對敏而好學的子女,做父母的不能不有所準備。該有什么準備呢?
首先是要有認識準備。父母要認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問是求知的 最捷途徑”,”非問,無以廣識”。子女既然拿起了提問的鑰匙,去開啟知 識的大門,父母為何不因勢利導(dǎo),支持他們的舉動,幫助他們解決疑問呢! 我們應(yīng)像愛迪生的母親南希那樣,對于愛迪生數(shù)不清的提問,總是耐心地給 予科學的解答,還支持愛迪生在地害里辦“實驗室”,對愛迪生決沒有我講 你聽,我訓(xùn)你服,我打你受的不當?shù)募彝ソ逃绞?,從而使愛迪生大為受益?/span>
父母對子女的多思愛問有認識,就要對此有熱情、有正確態(tài)度。解決知 識貧乏的父母害怕提問、耐心不多的父母厭煩提問、忽視教育的父母拒絕提 問以及不莊重的父母信口開河亂答問的問題。特別是當孩子提問頻繁、并雜 以離奇、荒謬等內(nèi)容時,父母更要態(tài)度冷靜地疏導(dǎo),不可粗暴制止,扼殺了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是要有知識儲備。為了幫助子女解決一些學習問題,父母就要增強 學習意識、充實學習動力、確定學習內(nèi)容,拿出學習行動。日積月累地擴充 知識領(lǐng)域,彌補知識缺陷,爭取成為博學廣識的人。要體會到,當今社會, 文化、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的挑戰(zhàn)逼人。父母怎能滿足于原有 的知識基礎(chǔ)止步不前呢!怎能對自己的知識底子薄而不感到不安呢!要有學 習的緊迫感和進取父母的學習,要配合子女的學習做具體安排。要讀一些諸 如《上下五千年》、《中國當代名人錄》、《學生百科知識日讀》等書籍, 還要經(jīng)常翻看青年報、少年報等報刊。此外,父母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其 它活動,通過聽音樂、逛書市、集郵、參加知識競賽..獲得新的知識信息。 當父母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對前邊提到的“寸陰”問題,能給子女以日晷 測算時間,用尺量陰影移動的距離來講明這個道理,既使子女滿意,家庭的 兩代人也獲得精神的愉悅。
當然,父母也有被子女的提問問住的時候。問住了,不要緊,那就采取 虛心態(tài)度,作好準備再回答。有時,父母不知的,或可反過來向子女請教。 一位家長曾向上中學的兒子問了“的”“地”的不同用法和一個關(guān)于原子結(jié) 構(gòu)問題,不僅學得了知識,還使孩子領(lǐng)悟了什么是“不恥下問”,產(chǎn)生了很 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