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道歉無損尊嚴(yán) 小明的媽媽發(fā)現(xiàn)錢包里少了30 元錢,就問小明:“是不是你拿了我的 錢?”小明說:“我沒有拿!”媽媽不相信,先是“啟發(fā)”孩子“需要錢可 以向我要,但不要自己拿!”后來就越說越生氣,警告小明:“不經(jīng)允許拿 媽媽的錢也算是偷!”小明不服氣,母子倆就爭吵了起來。這時,爸爸回來 了,忙解釋說:“錢是我拿的,還沒來得及告訴你呢!”媽媽這時才停止了 對兒子的逼問,但又囑咐了一句:“小明,你可要記住,花錢要管媽媽要, 可不能偷偷地自己拿??!媽媽的錢可是有數(shù)的!”小明覺得受到了不能容忍 的侮辱,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小明的離家出走,媽媽是有責(zé)任的。如果小明的媽媽知道了錢的下落之 后,能馬上向小明道歉,告訴小明:“剛才媽媽冤枉了你,由于錢少了,又
著急,對你的態(tài)度很不好,還說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話,對不起,請別生媽媽 的氣?!蔽蚁?,小明會很快就和媽媽和好的,絕不會離家出走。作為父母在 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說錯了一些話辦錯一些事,甚至一時冤枉了孩子都是 難免的,應(yīng)該是家庭生活中的正?,F(xiàn)象,關(guān)鍵是發(fā)生問題后,家長該怎樣處 理。
你看,小惠的父母也急了。
明天就要期中考試了,小惠不在家溫書,上哪玩去了?過了一會兒,小 惠回來了。父親沒等小惠解釋就數(shù)落開了,小惠沒說什么就進屋學(xué)習(xí)去了。
過了一個多星期,隔壁的張叔叔來家串門,告訴小惠的爸爸媽媽:“多 虧了小惠,要不我就見不到媽媽的最后一面了。”原來,那天小惠在家溫書, 張叔叔家來了電報,小惠想一定有急事,要不干嘛來電報呢!于是騎上車, 把電報送到了張叔叔的單位,電報上說張奶奶病危要張叔叔速歸。就這樣, 張叔叔立即請了假,馬上啟程回老家在媽媽臨終前母子見了一面。
小惠爸爸一聽才恍然大悟,十分后悔,不該如此武斷地批評孩子。
這天小惠放學(xué)回到家里,爸爸請小惠坐下,十分誠懇地對孩子說:“小 惠,那天是爸爸委屈了你,沒有問清楚,就對你亂批評?,F(xiàn)在爸爸向你道歉, 并請你原諒!”
這事之后,小惠更愛爸爸了。通過以上兩個事例,我們不難看出,家長 做了錯事,肯不肯道歉,會不會道歉,不僅影響著兩代人的情感,也關(guān)系著 孩子們的進步成長,實在是家長應(yīng)該學(xué)會的一種教育手段。
家長錯怪了孩子能否主動致歉的關(guān)鍵是做父母的能否放下為父為母的封 建家長制的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
有些家長認(rèn)為向孩子道歉有失尊嚴(yán),其實不然。父母承認(rèn)了自己的不對, 會使孩子產(chǎn)生對父母的信任,并體驗與成人平等相處的美好感覺,幫助孩子 建立自尊,建立自信,也是以身作則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 孩子會由衷地敬佩父母的見識和修養(yǎng),更加發(fā)奮上進。只有這樣親子之間沒 有任何芥蒂,全家和睦團結(jié),才能創(chuàng)造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家長做了錯事不僅能向孩子致歉,還要會向孩子致歉。這就需要道歉及 時,態(tài)度誠懇,不可敷衍,不拉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