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批評 批評是父母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制止孩子錯誤的言論、思想 和行為再次出現(xiàn),從而終止他們的有害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方法;是對孩子 不良的行為舉止給予否定的評價,使孩子感到慚愧和內(nèi)疚,從而促使孩子改 正的一種教育手段。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正如小樹在成材 過程中要出現(xiàn)枝枝杈杈一樣,孩子也正是在這不斷地“打杈掐枝”中進步的。 因此巧妙地正確地使用批評實在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項重要保證。
我們??吹竭@樣的家長,他把批評教育看成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法寶,抓 住孩子的一點點小毛病,就要極其嚴肅認真地批評一頓。
小潔今天放學進家,用腳踢了一下門,做過之后,又馬上意識到了,十 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就這件小事,爸爸把小潔叫到身邊,開始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訓話。家 長正襟危坐,從國際國內(nèi)形勢說到對青少年的希望,從工人叔叔、農(nóng)民伯伯 說到門的制造。家長口若懸河孩子是置若罔聞。
這樣的小題大作式的批評,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容易傷害感情。
另一種不正確的批評,是把批評變成數(shù)落,嘮叨。這是孩子最不愿意接 受的教育方法,每天的絮絮叨叨,盡管苦口婆心,實際是無效勞動。北京市 團市委對1000名中學生搞了抽樣調(diào)查,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生活 中最煩惱的是什么?”有80%的學生是“爸爸媽媽無盡無休的叨叨嘮嘮?!?/span>
例如,小芳就最怕媽媽嘮叨。要是考壞一次,媽媽恨不能說上半個月。 什么“你不要強了”,“你還不趕緊努力,隔壁小明都超過你了”,“我什 么都不讓你做,你怎么還這么不爭氣”等等。
特別是每天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到齊了,飯菜擺上了,家長的批評也開 始了。什么“我這飯菜都喂了狗了。”“吃得不少,真本事一點沒有!”等 等,這樣的批評是徒勞無益的。嘮叨型批評是不可取的。
第三種不正確的批評,是亂批評。
家長只看現(xiàn)象不問原因,不調(diào)查,憑著想當然亂批評。這是十分要不得 的。例如:彤彤今天又回來晚了,一進家,爸爸就批評開了“你就是不聽話! 放了學,不馬上回家就知道玩,就知道踢球,靠玩能考上重點嗎?..”一 通批評,都沒容孩子說話。
過了幾天,老師來家訪,告訴彤彤的爸爸,彤彤每天放了學都去給一位 生病的同學補功課,這不,生病同學家長今天還送來了表揚信呢!這時,彤 彤爸爸才恍然大悟,原來批評錯了。
劉然上了中學以后,家長更關(guān)心他的學習了。一次劉然拿回了一張試卷, 家長一看,才得了75 分,于是勃然大怒,就批評起來了,什么“你不要強啦!”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瞞著我們,有什么事分心了,為什么學習成績下降了? 你上小學都是98 分以上,為什么上了中學就這么退步!”
其實劉然的家長就沒搞清楚,這75 分還是全年級第一名呢!老師出題難 度很大,就是要看看學生靈活掌握知識能力,這75 分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做為劉然家長不了解中學課程和小學課程的不同,不了解這次考試的特 殊情況,這種亂批評不僅冤枉了孩子,也影響家長的形象。
因此,批評前,一定要做好調(diào)查,要使自己的批評有根有據(jù)。
第四種不正確的批評是急風暴雨式的批評。這種批評是來得快去得急, 有時讓孩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小梅的爸爸是個要臉面的人,只要是在街上聽到鄰居說了小梅什么,或 是開了家長會老師反映什么,回到家來,不問青紅皂白,便是劈頭蓋臉地一 痛批評。孩子要是爭辯幾句,往往還要引出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怒斥,甚至拳 腳相加。
這種批評常常會委屈了孩子,批評不到點上,自然也不會產(chǎn)生效果,往 往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增加孩子對鄰居對老師的仇視憎惡。
李松的爸爸是平時不管孩子,批評孩子要由心情來定,李松心里明白: 只要爸爸高興,做錯事也不要緊,要是爸爸臉色由晴轉(zhuǎn)陰,干了好事也能挨 批評。這種批評的方式,不僅改不了孩子的不良習氣,還會模糊了孩子的是 非概念。
第五種不正確的批評是袒護式的批評。
有的家長,對子女視若掌上明珠,對孩子百依百順,聽之任之,嬌慣溺 愛。老師反映孩子的問題,家長要么謊設(shè)借口,要么承攬責任。他們關(guān)心的 不是孩子有什么過錯,而是自己的寶貝是否受了傷害,是否吃了虧。
董浩和小朋友打了架,媽媽把孩子拉回來,指著孩子罵到:“窩囊廢, 要是沒能耐,就別跟人家打架,你沒長著手?你不會打他!打出毛病來,我 掏錢給他治!”
這種責罵越多,孩子的問題越大,長此下去,還會把孩子引入邪路。
那么,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批評呢?
(1)要提高家長自身的思想水平。所謂批評,就是用正確的思想分析錯 誤和缺點,看問題要透徹,分析得要入情入理,說得要深入淺出,這都需要 家長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分析能力,這樣批評起來,才能恰到好處,讓孩 子心悅誠服。 (2)要不斷向孩子進行勇于樂于接受批評的教育。既要向他們講清“人 非圣賢,孰能無過”的道理,又要講清接受批評改正錯誤是一種美德,正如
古人說的:“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還要講清如何正確對待批評,要逐步 做到:聞過則喜,不能是聞過則怒。
(3)對待孩子的缺點錯誤,要冷靜分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 誘。批評孩子時,要允許孩子陳述辯白。沒搞清事情的真相,一定不要批評。 (4)批評孩子時,要對事不對人,批評的是孩子的不良行為,因此凡是 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的語言和動作都不要用。語調(diào)可以堅決,氣氛可以嚴肅, 但不要大喊大叫、侮辱、諷刺、挖苦,甚至打罵。類似這樣的話不要說:“你 真不要臉!”“你還活著有什么勁!”“我看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你 真笨!這些年的飯都喂了狗了!” (5)批評要公正,實事求是,要及時,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帳,算總 帳。這樣的批評孩子易于接受,也不至于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批評錯了要向孩子 道歉。 (6)批評之后,要引導孩子對錯誤行為進行補救。比如:孩子捉弄了小 朋友,父母除了嚴肅地批評孩子外,還要讓孩子向小朋友賠禮道歉,挽回在 對方身上所造成的有害影響。假如孩子損壞了別人的玩具,除批評之外,父 母要動員孩子從自己所喜歡的玩具中拿出一件來做為給對方賠償,并向?qū)Ψ?br />表示歉意,還要保證以后不再干類似這樣的事情了。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設(shè)身 處地為別人著想和對自己行為后果負責的好品質(zhì)。 4.慎用懲罰 懲罰也和獎勵、批評一樣,是一種教育手段。特別是對幼兒,適當?shù)膽?br />罰,可以確立和鞏固孩子的是非標準,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但是,懲罰只 能是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一定要慎用。
懲罰,一般指行為懲罰。例如由于孩子出現(xiàn)了某種錯誤行為,家長禁止 孩子到外游玩,不允許參加某些活動,臨時撤消對孩子的某種許諾,這都叫 懲罰。當然,懲罰還包括體罰和責打。
家長使用懲罰手段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懲罰絕不是靈丹妙藥,要正確理解它在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做了錯事,家長嚴肅的態(tài)度甚至嚴厲的做法足以使孩子產(chǎn)生思想震 動,會使孩子對不良行為的后果加深記憶,并在以后的行為中引以為戒。然 而,濫用懲罰,卻會混淆孩子的是非標準,誘發(fā)逆反心理,甚至會產(chǎn)生恐懼、 冷漠、孤獨等不健康的情緒。因此,運用懲罰時一定要慎重、恰當、適度、 及時。
(2)對孩子進行懲罰,一定要及時。 田浩的媽媽按事先的約定給孩子買了太陽牌鍋巴,可田浩不知愛惜,邊 吃邊丟。媽媽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并沒有給予批評。過了十幾天,田浩又要求 媽媽給她買她最愛吃的蝦條,媽媽卻說什么也不買,而且生氣他說:“上回 給你買鍋巴,你邊吃邊扔,以后什么也不給你買,誰讓你不知道愛惜呢!” 孩子不服氣,因為她早已忘記,便和媽媽爭吵:“什么時候我不愛惜了?”
這位媽媽想用不買蝦條做為對孩子不懂愛惜食物的懲罰,但是,由于孩 子的記憶持久性較差,十幾天以前的事,她早已忘記了。這樣做,孩子可能 認為媽媽是在尋找借口,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會傷害母女之間 的感情。因此,罰懲的運用,應(yīng)該在孩子產(chǎn)生錯誤行為的同時,或事后不久 就給予孩子恰當?shù)膽土P,這樣可以使孩子把過錯和自責聯(lián)系起來,從而加深 對過錯的記憶與認識。
(3)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對孩子進行懲罰。 平平最喜歡小汽車、小飛機這類機械玩具了??少I回沒多久,他就把這 些玩具拆了,所以平平的玩具箱里不是汽車沒車輪,就是飛機沒翅膀。一天, 平平手拿著一支小改錐,又在拆新買來的小鬧鐘上的螺絲。被媽媽看見了, 媽媽吼叫著,從專心致志的平平手中奪過那個小鬧鐘,“你什么都毀!什么 都壞在你手中!”一氣之下還把平平玩具箱中的破“飛機”、破“汽車”一 股腦地都扔在了垃圾箱里。平平抱著媽媽的腿哭著,求媽媽把這些“破爛” 給他留下來。可是媽媽把這種做法做為對平平“愛毀東西”這一不良做法的 懲罰。
這位糊涂媽媽哪里知道,平平拆汽車是想知道汽車為什么會跑;拆飛機、 拆鬧鐘是想了解飛機怎么會飛,鬧鐘為什么會響。這是多么可貴的探索精神! 若能給予極大的愛護和引導,平平長大了,說不定會在某一種科技領(lǐng)域內(nèi), 做出驚人的成績呢!然而,這探索的稚嫩幼苗,卻被媽媽粗暴地不問青紅皂 白的懲罰給摧殘了。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由于生活經(jīng)驗太少,常常發(fā)生過失,或是好心于壞 事。請家長萬萬不可不了解清楚情況就急于懲罰孩子,這種做法會損傷孩子 的自尊心和良好的愿望,甚至會扼殺孩子最可貴的品質(zhì)。經(jīng)常這樣濫用懲罰, 孩子表面上會“老實”些,但卻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抑,形成懦弱、抑郁 的不良性格。
所以,懲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家長遇到孩子做了錯事時,一定要先 了解清楚,請孩子說說他的想法,再施懲罰不遲。對孩子良好的愿望,家長 要給予及時扶助,告訴孩子怎樣才能把事情辦好。
(4)懲罰要適度。 幼兒園的孩子正在午休,小牛牛睡不著,他偷偷地下床來,走到小紅的 床前,在小紅的臉蛋上親了一口。睡中的小紅受了驚嚇,哭了起來,也驚醒 了不少小朋友。
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家長,牛牛的媽媽很生氣,回到家里把牛牛按倒在 床上照著屁股就是幾巴掌,邊打邊問:“你以后還耍流氓不?”直到牛牛下 了保證才停止。
這樣的處理就太過分了。牛牛懂什么是“耍流氓”嗎?怎么能把孩子天 真無邪的行動與成人的不軌行為相提并論呢!這樣做不僅不能使孩子明白自 己的錯誤何在,還會模糊是非概念。
因此,懲罰一定要適度。要按孩子的心理去幫助他們分析,讓孩子心悅 誠服,在被懲罰過程中受到教育。
(5)打罵教育是應(yīng)該摒棄的手段。 1991 年初,一起虐待親生女兒的事件轟動了北京城。 9 歲的小亞娟常常 因為沒寫完作業(yè)、不聽話等原因,被其父打得遍體鱗傷,以至孩子多次被逼 得離家出走。其父還以“孩子是我的”“我恨她不爭氣”來為自己開脫責任。
不少家長也持有類似看法,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想疼就疼,想愛就 愛,想打就打,誰也管不著!所以不少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受過家長的打罵。
孩子是屬于父母的,這無可非議。然而,他們還應(yīng)屬于國家,屬于民族, 屬于時代。在孩子身上不僅寄托了父母的厚愛和期待,孩子的成長還關(guān)系著 祖國的興旺與民族的發(fā)展,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chǎn)的陳舊家教觀念,必然派生 出狹隘的教育偏見。
有些家長對孩子愛得過度,也有的家長對孩子“恨得要死”。他們恨孩 子不聽話、不爭氣、不露臉、不成才,因此,遇到孩子有些缺點,常常張口 就罵,抬手就打,方法簡單,態(tài)度粗暴,誤認為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其實,家長的“棍棒”,只能給孩子心靈上留下陰影,傷害彼此之間的 感情,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甚至導至孩子說謊、敵視他人等不良品質(zhì)的形 成。
在一所大學,有75%的知識分子家長有打罵孩子的行為。而且多是打得 毫無道理,如規(guī)定剛上初一的孩子,如果是每門功課考試不得90 分就要挨打 等,這些孩子的心靈被扭曲了。
棍棒底下不僅出不了孝子,還往往逼得孩子走向了反面。
上海市對流浪街頭的一千多名少年做了調(diào)查,其中有40%的孩子是由于 父母打罵而出逃的,這些孩子成了罪犯的后備隊伍。
打罵扭曲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的心靈麻木、冷漠、粗暴、殘忍,產(chǎn)生 一種難以控制的對抗心理和屈辱感,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打罵只能 是一種傷害,而不能成為教育,嚴重了還會觸犯法律。
打罵不僅傷害了孩子,也會影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證,做父母的以 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了可效仿的榜樣,孩子對父母充滿了敬仰、信任以至 崇拜,在這樣的家庭中,無須家長的嘮嘮叨叨,父母的形象就是孩子成長的 最好的教科書。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惡煞的兇神,家長的一舉一 動都立即會引起孩子膽顫,家長的一言一語都引孩子警惕防范,這樣的形象, 能引起孩子的敬慕信賴嗎?
心服口服、心悅誠服才能使孩子成長進取。還是讓我們克服不正確的懲 罰和摒棄打罵教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