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評價孩子
常聽到很多的父母講,我的孩子很膽小,我的孩子就是坐不住,我的孩子不愛學(xué)習(xí),我的孩子老是注意力不集中……
這樣的評價對嗎?我們又該如何評價一個孩子呢?
今天和一幫小朋友及他們的父母一起活動。開始之前,我特地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請小朋友們當場默寫以前所學(xué)的拼音聲母,然后請大家對孩子們的作業(yè)進行評價。試卷攤在桌子上,沒有姓名,只有編號。如果覺得誰寫得又對又好,就可以將手中的兩顆糖果放在試卷上。
首先由大人們開始投票。大人們很快將票投了出去。7個孩子的試卷,其中一張試卷上放滿了糖果,還有一張上放了3顆糖,剩下的試卷上光禿禿的,可憐地留在桌面上。
接下來,輪到孩子投票了。很快,孩子們也投完了票,這次,所有的試卷上都有了一兩顆糖。
然后,所有的人開始確認自己將票投給了誰,講出為什么要投給這個人的理由。
家長答案相當?shù)囊恢拢?/span>
4個家長的回答是:“只有一個孩子全對,所以將兩顆糖全投給了這個孩子。”
3個家長的回答是:“全對的投了一票,然后第二名投了一票。”
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我覺得他寫得很好,就投給他了。”——這是清醒明白型的。
“我看到大人們都投那個人,肯定他寫得最好,所以我投了他。”——這是盲從型的。
“我覺得他一顆糖都沒有,很可憐,所以我投了他一票。“——這是同情型的。
“我不知道投給誰,就投給他了。”——這是稀里糊涂型的。
“他雖然寫得不好,但是我想給他一次機會。”——這是鼓勵型的。
“時間到了,我就投了。”——這是無可奈何型的。
“我也不知道投給誰了。“——這是#¥~@$&*型的。
看,孩子評判事物的標準和大人是多么的不同。
評比完畢,每個孩子拿到了屬于自己的糖果——大人們的心態(tài)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嘿,那是我兒子!
哦,原來別人的孩子這么棒??!
哼,臭小子,怎么在學(xué)呢!
凡此種種。
課間休息,一個孩子傷心地哭了。
為什么安排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故事:
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山村,村子里住著一群木頭人,他們什么都不干,整天給別人貼貼紙。表現(xiàn)好的,貼星星,表現(xiàn)差的貼灰點點。胖哥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只是想和別人一樣跳得高,但是摔倒了,于是,別人就跑上來給他貼上灰點點。他跌倒的時候刮花了他的木頭和油漆,有人看到了,于是,又給他貼灰點點。然后,他為了解釋自己為什么會跌倒,講了些可笑的理由,又被別人貼貼紙。最后,有的人路過,看見他身上有那么多灰點點貼紙,于是,就認為他肯定不是個好人,沒有任何理由,又跑過來給他貼灰點貼紙。
胖哥不敢出門了,因為怕別人笑話他。只敢在夜色降臨的時候出來,只敢跟那些也貼了灰點貼紙的人一起玩。
時間久了,其他人就說,胖哥不是個好木頭人。聽得多了,胖哥自己也這么認為:“我不是個好木頭人。”
講到這里,我問孩子們,胖哥是個壞人嗎?
孩子們說:“不,他只是沒有跳好,就被別人貼貼紙了。”
“不,他沒有做壞事,他是個好木頭人。”
故事繼續(xù)。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奇怪的木頭人,那個人身上一個貼紙也沒有。既沒有灰點點,也沒有星星。
講到這里,我又問孩子們,為什么他的身上會沒有灰點也沒有星星呢?
孩子們說:
“他從來不出門,所以大家看不到他,他的身上就沒有星星也沒有點點。”——這是與世無爭型。
“他重新做了油漆,把點點蓋住了。”——這是毀滅罪證型。
“他把灰點點都撕下來,貼到那個給他貼灰點點的人身上去了。”——這是打擊報復(fù)型。
“他既沒有犯錯,也沒有做好事,所以沒有灰點點。”——這是幼稚幻想型。
“他的貼紙被別人搶了。上次我在幼兒園,XX就把我的星星搶跑了。”——這是聯(lián)系想象型。
故事繼續(xù)。
胖哥很想知道他為什么沒有貼紙在身上,那個人指點他去找木匠依萊——所有木頭人的創(chuàng)造者去聊聊。
胖哥去了。
一進門,依萊便認出了胖哥,讓胖哥深感激動,原來他的創(chuàng)造者居然認得出他。胖哥敘述了自己的苦惱,依萊告訴他:“你不必在乎別人怎么看你,重要的是——我怎么看你。我覺得你很特別。我愛你。只要你相信你自己,相信我的愛,你就會發(fā)現(xiàn)變化的。”
胖哥雖然不太懂,但是依然覺得心情激動。當他離開的時候,他想,依萊說的對,我是很特別的。就在他這么想的時候,一個灰點掉到了地上。
當我們要評價一個孩子的時候,想想,這是代表孩子的全部嗎?再想想,現(xiàn)在孩子還小,這樣下結(jié)論對嗎?評判事物并不一定只有一個標準,其實,從很多方面來看,我們的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地方。有的善良,有的勤快,有的善于交際,有的努力學(xué)習(xí),有的能領(lǐng)導(dǎo)指揮,有的則能服務(wù)大眾……世上的花尚且千萬種,何況是個活生生的,每天都在變化的孩子呢?
心理學(xué)上有一種叫作“皮戈馬利翁效應(yīng)”,也就是心理暗示。其實當你對孩子做出消極的心理評價時,不知不覺,孩子就真的向你所說的那個方向去發(fā)展了。胖哥其實很努力地想向別人那樣跳得高,可是,在別人的不公正評價中,他不也認為自己“不是個好木頭人了嗎?”
還有,針對消極評價,再看看我們孩子的發(fā)言——“把點點蓋住。”“把點點貼到別人身上。”你希望你的孩子隱匿自己的缺點嗎?你希望孩子在批評、責罵中成為具有攻擊性人格的人嗎?
親愛的父母,請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他,相信他,欣賞他,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去影響他——我的寶貝真是認真,我的寶貝雖然這次沒做好,但是他知道怎么努力去改正的……很快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變化,因為他是那么的特別。
相鄰博客
- 家長怎樣指導(dǎo)孩子使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轉(zhuǎn)) [2010-03-20 16:44:00]
- 讓孩子與學(xué)習(xí)結(jié)緣——給家長的十條建議(文/練麗丹) [2010-03-20 17:49:00]
- 別錯過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 [2010-04-05 01:22:00]
- 聰明家長切忌“嘮叨”(高虹) [2010-04-16 08: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