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可以鍛煉一個人,也能斷送一個人
有這樣兩個面對挫折的故事:
一家公司招聘職工,一位高才生去考試,發(fā)榜后,見沒有自己的名字,便跳河自殺。后來發(fā)現(xiàn)他考的分數(shù)是第一名,抄分的時候抄漏了。高才生跳河被人救起,聞知自己是第一名便去報到,老板卻無論如何也不肯要,理由是:“這么一點挫折便要跳河,到公司遇到更大挫折怎么辦?”
另有一位希臘人到一家公司去應聘清潔工,職員問他:“你會寫字嗎?”答:“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于是他沒被錄用。后來,他發(fā)憤圖強,成了一位大富翁,在自己豪華的會議室舉行記者招待會。記者說:“您的經(jīng)歷太動人了,您該寫一本自傳。”他說:“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會寫字,我只能是個清潔工。”
這兩則故事同樣面對不被錄取的挫折,結(jié)局卻截然不同。這說明人具備抗挫折能力是何等重要.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俄國科學家列別捷夫也曾說過:“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痹缭趹?zhàn)國時期孟軻也有相似觀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些都說明挫折是磨煉一個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內(nèi)容和途徑。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煉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 第二,父母要有意地給孩子設(shè)置一些挫折障礙。 對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苦難、阻礙,如果孩子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那么一旦他們遇到困難,就會不習慣,從而束手無策,情緒緊張,容易導致失敗。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有意地給孩子設(shè)置些障礙,或?qū)⒆拥囊笳f“不”,以此給孩子“加點鈣”。 第三,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和挫折。 孩子因失敗而沮喪時,父母不要說“我認為你是最好的”,孩子會認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敗歸在裁判或他人身上。這時應積極引導孩子正視失敗。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chǎn)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向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當孩子一次次戰(zhàn)勝困難時,他們便會增添勇氣,激起戰(zhàn)勝困難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就會增強,抗挫折能力也就培養(yǎng)起來了。 第四,在孩子失敗后,要溫情地鼓勵孩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對孩子來說,家人的溫情與支持是信心的來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順利,但是挫折卻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孩子的一生,我們只好把它當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因此,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父母更應看重孩子的心靈,用溫情去溫暖孩子,對孩子進行引導,避免挫折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第五,訓練寶寶的忍耐力,學會等待! 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如喝奶要等涼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包皮等。孩子學會等待是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第六,欣賞勝利者,提高自己! 不要為安慰孩子而貶低其他孩子應和孩子一起分析對方取勝的原因,教孩子從內(nèi)心欣賞對方。等孩子長大后才能在競爭中從容面對,并欣賞對手,這也是個人魅力的體現(xiàn)。 第七,養(yǎng)樂觀向上的精神! 面對挫折應該是一種痛并快樂的狀態(tài),讓孩子以樂觀情緒堅強地挑戰(zhàn)挫折,不消極地看問題。當孩子不能面對挫折時,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 第八,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偉人傳記。 讀得多了,就感覺到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和偉人比起來,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實在算不了什么。偉人是在大海洋里與大波大浪搏斗,而我們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園里劃船時遇到一點小浪。 按孩子年齡引導教育孩子 0-1歲:培養(yǎng)責任感 家長都會無條件地保護孩子,會讓孩子覺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這對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利。讓孩子感受到他與其他的家庭成員是平等的。 1-3歲: 培養(yǎng)自理能力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不要總是抱著或者幫他邁步等,動作發(fā)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孩子稍大后,讓他試著料理自己的生活。 3-5歲: 培養(yǎng)心理獨立性 平時我們總會主動幫孩子做事,但有些事是要孩子獨立完成的,此時給予過多幫助的話,會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對自己失去自信心與獨立性。 5-6歲: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步入課堂后,除了日常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能解決的事就自己去解決。父母要盡量少的干涉。 |
相鄰博客
- 奧巴馬給孩子定的九條家規(guī) [2010-08-16 17:54:00]
- 給孩子多少自由度?——辯證地看待禁止與疏導 [2010-08-16 18:12:00]
- 調(diào)整(王光發(fā)) [2010-08-27 17:03:00]
- 家庭教育需要兩只眼睛全睜開 [2010-08-29 01:1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