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參加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紅在QQ上寫道:會不會太晚了?
只是一行字,沒有表情符號,沒有任何色彩,但我的眼睛透過文字,卻看到她關(guān)切而懷疑的目光以及目光中下一個問號:孩子都13歲了,習慣養(yǎng)成,能改變嗎?她知道栩的一切問題。
是啊,13年旅程雖短,卻有歲月的筆墨在腦海中勾勒成形,到底不如一紙空白,有鋪陳作畫的最好空間。那么我的學習,此時開始,會不會太晚?
我在電腦上一字一字敲打成行:錯,也要錯個明白。
13歲,相比漫長一生的光陰,其實剛剛起步,此時人生走向尚未明確,自我意識剛剛覺醒,正是采集青春火種,等待激情點燃的季節(jié),未來有無限可能,正如某些教育家所言,這是一個“可預期,也不可預期”的階段。因此,誰能說,我此時的學習,就一定晚了呢?
想當年,我懷抱襁褓中的栩,實踐零歲方案,孩子健康成長。三歲前,栩已能捧讀厚重的安徒生童話集;五歲,他萌生已久的習琴愿望,終于在武漢最好的鋼琴老師那里得到滿足,從此,牽著他的小手從漢口到武昌,來回超過三小時的路程,我?guī)е惶艘惶说財D公汽,堅持六年,風雨無阻;小學畢業(yè),升學擇校,我削尖腦袋求人拜佛,送他進重點中學。
一路走來,栩就是我印象中安靜乖巧的孩子,學習自覺,除了鋼琴圍棋,從未參加過文化課培優(yōu),成績卻穩(wěn)居前列。所以,當他第一次違逆我的指示,當他偷偷玩起游戲機,并且接二連三地撒謊,我內(nèi)心的感覺完全可以用“五雷轟頂”來形容。
即使我無能為力,至少,我要弄明白問題從何而來。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參加指導師培訓班的原因。
老師說,問題孩子的背后必然站著一個問題家庭或家長。我反思——
因為我性情急躁,要求嚴格,孩子稍有不對,便聲色俱厲,所以孩子學會了動不動就發(fā)脾氣;因為我很少傾聽,作風武斷,所以孩子不愿與我交流,進而學會撒謊;因為我凡事大包大攬,所以孩子不愛勞動;因為我一切以為孩子利益至上,所以孩子不懂感恩……
是參加培訓班學習,讓我看到這個年齡孩子的成長特征。比如:13歲左右是與父母發(fā)生沖突最厲害的時期,假如父母放寬對孩子的限制,沖突就會減輕許多。比如:這個時期的孩子,企圖反抗所有的權(quán)威,如果他發(fā)現(xiàn)這些反抗受到阻撓,就變得沮喪,并充滿憤恨,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部分的不良行為都起因于對權(quán)威的反抗……
學習,讓我困惑的心豁然開朗。我懂得了栩這一時期的所有的變化都屬正常,只是孩子在長大,我的教育方式卻止步不前。因此,是我的“不成長”拉開了與他的距離。
學習,讓我對栩的態(tài)度悄然改變。尊重、傾聽、信任、無形駕馭……
我看見,栩跟隨著我的變化而變化,他會主動告訴我,一天的時間是怎么在安排;他也會告訴我,他對某個同學老師的看法。我們就這樣,開始了和風細雨的交流。
會不會太晚?原本就不是問題。
相鄰博客
- 記住三句話 讓您的孩子更聽話(轉(zhuǎn)) [2010-06-02 08:11:00]
- 申請不上晚自習(高英) [2010-06-02 23:24:00]
- 轉(zhuǎn):我們一生中要珍惜的五個人 [2010-06-03 17:17:00]
- 給當代教師的十大忠告(轉(zhuǎn)) [2010-06-06 22:4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