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美國的《黑人文摘》剛開始創(chuàng)刊時,前景并不被看好。它的創(chuàng)辦人約翰遜為了擴(kuò)大該雜志的發(fā)行量,積極地準(zhǔn)備做一些宣傳。
他決定組織撰寫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白人把自己放在黑人的地位上,嚴(yán)肅地看待這個問題。他想,如果能請羅斯福總統(tǒng)夫人埃莉諾來寫這樣的一篇文章最好不過了。于是約翰遜便給她寫去了一封非常誠懇的信。
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時間寫。但是約翰遜并沒的因此而氣餒,他又給她寫去了一封信,但她回信還是說她很忙。以后,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準(zhǔn)時給羅斯福夫人寫去一封信,言辭也愈加懇切。
不久,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并準(zhǔn)備在該市逗留兩日。約翰遜得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給總統(tǒng)夫人發(fā)了一份電報,懇請她趁在芝加哥逗留的時間里,給《黑人文摘》寫那樣一篇文章。
羅斯福夫人收到電報后,沒有再拒絕。好覺得,無論多忙,她再也不能說“不”了。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全國都知道了。直接的結(jié)果是,《黑人文摘》雜志在一個月內(nèi),由2萬份增加到了15萬份。后來,他又出版了黑人系列雜志,并開始經(jīng)營書籍出版、廣播電臺、婦女化妝品等事業(yè),終于成為聞名全球的富豪。
成功從來就不會是一條風(fēng)和是麗的坦途,面對每一次挫折與失敗,我們應(yīng)該始終懷有“再試一次”的勇氣與信心。也許再試一產(chǎn)次,我們就聽見了成功的腳步聲!
假如真的希望飛翔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
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座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天空飛過,很快消失在遠(yuǎn)方。
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里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贝髢鹤诱V劬αw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毙鹤右舱f:“要能做一只會飛的大雁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對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br />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于是他張開雙臂,學(xué)著大雁的樣子,但也沒能飛起來??墒牵裂蛉丝隙ǖ卣f:“我因為年紀(jì)大了才飛不起來,而你們年紀(jì)太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到那時,你們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br />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并一直不懈地努力著。等到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兩人果真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fā)明了飛機(jī)。
這個牧羊人的兒子,就是美國著名的萊特兄弟。
編后語:
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激情和潛能,讓他飛入夢想的天空。
有時我們也會說:“我想……”但是,我們只是“說”而沒能“想”。
如果真的“想”,還一定會付諸行動——而且一直朝著“想”的方向。
紅色玻璃球
愛達(dá)荷州東南部的一個小鎮(zhèn)上,有一位名叫米勒斯的小蔬菜商。在經(jīng)濟(jì)大蕭條的時期,米勒斯先生總是在路邊擺一個小菜攤,鎮(zhèn)上的人辦完事回家時,就順便到這里采購一些新鮮的蔬菜。當(dāng)時食品和錢都極度緊缺,物物交換就被廣泛采用了。
在鎮(zhèn)上,有幾個家里很窮的孩子,他們經(jīng)常光顧米勒斯先生的菜攤。不過,他們似乎并不想購買什么東西,只是來欣賞那些在當(dāng)時非常珍貴的物品。盡管如此,米勒斯先生總是熱情地接待他們,就像對待每一個來買菜的大人一樣。
“你好,巴里!今天還好吧?”
“你好,米勒斯先生。我很好,謝謝。這些豌豆看起來真不錯?!?/font>
“可不是嘛。巴里,你媽媽身體怎么樣?”
“還好。一直在好轉(zhuǎn)。”
“那就好。你想要點什么嗎?”
“不,先生。我覺得你的那些豌豆真新鮮呀!”
“你要帶點回家嗎?”
“不,先生。我沒錢買?!?/font>
“你有什么東西和我交換吧?用東西交換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幾顆贏來的玻璃球?!?/font>
“真的嗎?讓我看看?!?/font>
“給,你看。這是最好的?!?/font>
“看得出來。嗯,只不過這是個藍(lán)色的,我想要個紅色的。
你家里有紅色的嗎?”
“差不多有吧!”
“這樣,你先把這袋豌豆帶回家,下次來的時候讓我看看那個紅色玻璃球?!?/font>
“一定。謝謝你,米勒斯先生?!?/font>
每次米勒斯先生和這些小顧客交談時,米勒斯太太就會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談判。她熟悉這種游戲,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鎮(zhèn)上還有兩個像巴里一樣的小男孩,這三個孩子的家境都非常不好,他們沒有錢買菜,也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可以交換。為了幫助他們,又顯得非常自然,米勒斯就這樣假裝著和他們?yōu)橐粋€玻璃球討價還價。就像巴里,這次他有一個藍(lán)色的玻璃球,可是米勒斯先生想要紅色的;下次他一準(zhǔn)兒會帶著紅玻璃球來,到時候米勒斯又會讓他再換個綠的或桔紅的來。當(dāng)然打發(fā)他回家的時候,一定會讓他捎上一袋子上好的蔬菜。
多少年過去了,米勒斯先生因病過世,鎮(zhèn)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遺體告別,并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問,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在長長的告別隊伍前面,有三個引人注目的小伙子,一位身著裝,另兩閏頭戴禮帽,身著筆挺的黑西服白襯衫,相當(dāng)體面莊重。
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靈柩前。小伙子們走上前去,逐一擁抱她,親吻她的面頰,和她小聲地說幾句話。然后,她淚眼蒙蒙地目視他們在靈柩前停留,看著他們把自己溫暖的手放在米勒斯先生冰冷蒼白的手上。這三個小伙子就是當(dāng)年經(jīng)常用玻璃球之類的小玩藝兒和米勒斯先生交換蔬菜食品的那幾個窮孩子。在同米勒斯太太握手慰問的時候,他們告訴她,他們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謝他當(dāng)年“換給”他們的東西。
現(xiàn)在,米勒斯先生再也不會再對玻璃球的顏色和大小改變主意了,這三個孩子也再不需要他接濟(jì)度日,但是,他們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他。雖然米勒斯先生一生從沒發(fā)過大財,可是現(xiàn)在,他完全有理由認(rèn)為,自己是愛達(dá)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經(jīng)失去生命的右手里,正握著三顆晶瑩閃亮的紅色玻璃球。
編后語:
同情心是可貴的,但同情常常會不自覺地演變?yōu)閷ψ晕业撵乓蛯λ说目蓱z。如果是這樣,同情已不是同情,同情就變成了虛榮和輕視。
付出了同情又不流露,這是平常人難以做到的。米勒斯先生做到了,因為他付出的不僅是同情,還有愛。
這是詹姆斯的兒子
有一年夏天,拉姆的父親叫他去為自己的農(nóng)場買些鐵絲和修柵欄用的木材。當(dāng)時拉姆16歲,特別喜歡駕駛自家那輛“追獵”牌小貨車。但是這一次他的情緒可不是那么高,因為父親要他去一家商店賒貨。
16歲是滿懷傲氣的年齡,一個年輕人想要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憐憫。當(dāng)時是1976年,美國人的生活中到處仍籠罩著種族主義的陰影。拉姆曾親眼目睹過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賒帳時屈辱地低頭站著,而商店的老板則趾高氣揚地盤問他是否有償還能力。拉姆知道,像他這樣的黑人青年一走進(jìn)商店,售貨員就會像看賊一樣地盯著他。拉姆的父親是個非常守本分的人,從來沒有欠帳不還的情況。但誰知道別人會不會相信他們?
拉姆來到戴維斯百貨商店,只見老板巴克·戴維斯站在出納機(jī)后面,正在下一位中年人談話。老板是位高個子男人,看上去飽經(jīng)風(fēng)霜。拉姆走向五金柜臺時,慌張地對老板點了點頭。拉姆花了很長時間選好了所需要的商品,然后有點膽怯地拿到出納機(jī)前。他小心地對老板說:“對不起,戴維斯先生,這次我們得賒帳?!蹦莻€先前和戴維斯談話的中年人向拉姆投來輕蔑的一瞥,臉上立刻露出鄙視的神色。然而戴維斯先生的表情卻沒有任何變化,他很隨和地說:“行,沒問題。你父親是一位講信用的人。”說著,他又轉(zhuǎn)向中年人,手指著拉姆介紹道:“這是詹姆斯·威廉斯的兒子?!?/font>
編后語:
就是在那一天起,詹姆斯·威廉斯的兒子,一個16歲的少年,發(fā)現(xiàn)一個好名聲竟然能夠給一個人帶來如此意想不到的收獲。他父母所獲得的好名聲,不僅使他們?nèi)胰粟A得了鄰居們的尊敬,而且還為他將來的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好名聲是一筆財富,它的價值是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表達(dá)的。
快樂的種子
上帝把一捧快樂的種了交給幸福之神,讓她到人間去撒播。
臨行之前,上帝仍不放心地問:“你準(zhǔn)備把它們?nèi)鲈谑裁吹胤???/font>
幸福之神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我已經(jīng)想好了,我準(zhǔn)備把這樣種子放在最深的海底,讓那些尋找快樂的人,經(jīng)過在海驚濤駭浪的考驗后,才能找到它?!?/font>
上帝聽了,微笑著搖了搖頭。
幸福之神考慮了一會兒,繼續(xù)說:“那我就把客觀存在藏在高山之上吧,讓尋找快樂的人,通過艱難跋涉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上帝聽了之后,還是搖了搖頭。
幸福之神茫然無措了。
上帝意味深長地說:“你選擇的兩個地方都不難找到。你應(yīng)該把快樂的種子撒在每個人的心底。因為,人類最難到達(dá)的地方,就是他們自己的心靈?!?/font>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然而我們在尋找快樂時,往往看不見藏在自己心底的那粒種子,因為,我們的心里充塞了太多的憂慮、欲望、抱怨和仇恨。
只要我們時時不忘撒進(jìn)希望的陽光和真誠的雨露,那一粒藏在我們心中的快樂種子,即使我們沒有看見,它也會自己生根發(fā)芽。
一道受用終生測試題
給你做一道題,看你是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這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總裁招聘員工時親自出的題目——你開著一輛豪華轎車。
在一個暴風(fēng)雨的晚上。
經(jīng)過一個車站。
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待公共汽車的到來。
一個是快要病死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一個是醫(y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是你的恩人,你做夢都想報答他。
還有一個是你一見傾心的異性,如果錯過了,你一輩子都有會后悔。
但你的車只能坐一人。
你會如何選擇?請解釋一下你的理由。
別人會怎樣選擇?你可以猜一猜。
你可以做自己的決定,沒有人會責(zé)備你。不過,當(dāng)你做出一個選擇后,息省一下:我這樣做是最好的嗎?
老人快要死了,應(yīng)該首先救他。
然而,每個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為人生的終點,他們怎么也逃不過死亡的追趕。
先讓那個醫(yī)生上車吧,因為他救過你,這應(yīng)該是個報答他的好機(jī)會。
不過也可以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報答他,也許他會有更需要報答的時候。
應(yīng)該先把一見鐘情的異性帶走,否則會終身遺憾。
也許今天是上帝安排的機(jī)遇……
在200個應(yīng)聘者中,只的一個人的答案符合總裁的要求,他被雇用了。
他并沒有解釋自己的理由,他只是說了以下的話:
“把車鑰匙給醫(yī)生,讓他帶著老人去醫(yī)院,我留下來陪伴一見鐘情的人等候公共汽車!”
這個回答是最好的,事先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想到?
其實,回答正確的人并不一定比其他人聰明,不同的是,在整個的決策過程中,惟有他舍棄了一樣?xùn)|西——一輛豪華轎車。
有時,只要我們舍得丟棄一點東西,世界馬上就變得明朗開闊了,人生的格局立刻發(fā)生戲劇性的轉(zhuǎn)變。
成功就站在失敗的后面
1832年的美國,有一個人和大家一道失業(yè)了。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改行從政。他參加州議員競選,結(jié)果競選失敗了。他著手開辦自己的企業(yè),可是,不到一年,這家企業(yè)倒閉了。此后幾年里,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wù)而到處奔波。
他再次參加競選州議員,這一次他當(dāng)選了,他內(nèi)心升起一絲希望,認(rèn)定生活有了轉(zhuǎn)機(jī)。第二年,即1851年,他與一位美麗的姑娘訂婚。沒料支,離結(jié)婚日期還有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灰意冷,數(shù)月臥床不起。
1852年,他決定競選美國國會議員,結(jié)果仍然名落孫山。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問自己:“失敗了怎么辦?”
1856年,他再度競選國會議員,他認(rèn)為自己爭取作為國會議員的表現(xiàn)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選舉他,但還是落選了。
為了掙回競選中花銷的一大筆錢,他向州政府申請擔(dān)任本州的土地官員。州政府退回他的申請報告,上面的批文是:“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具有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
接二連三的失敗并未使他氣餒。過了兩年,他再次競選美國參議員,仍然遭到失敗。
在他一生經(jīng)歷的十一次重大事件中,只成功了兩次,其他都是以失敗告終,可他始終沒有停止追求。1860年,他終于當(dāng)選為美國總統(tǒng)。他就是至今仍讓美國人深深懷念的亞伯拉罕·林肯。
一直堅持到最后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偉人和凡人的不同,只是在于能否堅持到最后的而已。
成功就站在失敗的后面,朝前走幾步,你就會看見。
一枚硬幣的祝福
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大衛(wèi)·布倫納出身貧寒。小時候,當(dāng)別的孩子這沒有小汽車、沒有好玩具向父母糾纏不休的時候,他卻在為一頓飯、一雙鞋子發(fā)愁。12歲那年的圣誕節(jié),他的同學(xué)幾乎每個人都得到了家長贈送的精美禮品,惟獨他的父親沒有給他任何東西。
那天回到家,大衛(wèi)顯得很傷感。他小心地告訴父親,自己也想得到一份圣誕禮物。
父親看著兒子,過了半天,才把手伸進(jìn)口袋摸出了一枚硬幣?!昂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我希望你去買一樣和別人不同的東西?!闭谶@時,一個賣報的人從他們家的家門口經(jīng)過,父親說:“去買一份報紙吧,或許好上面的你喜歡的故事。”
大衛(wèi)拿著父親給的錢,真的買了一份報紙。上面有一篇介紹一位喜劇演員人生經(jīng)歷的文章,使大衛(wèi)深受感動。放下報紙,他想,要是我也能做一名喜劇演員該多好?。∮谑?,他決定去學(xué)喜劇表演。
許多年過去,大衛(wèi)終于成功了,他成了美國最著名的喜劇表演大師。大衛(wèi)回憶說“:當(dāng)時,我以為父親舍不得拿更多的錢給我買東西,現(xiàn)在才懂得,我的同學(xué)僅僅得到了汽車或者布娃娃,而我得到了一個美好人生的夢想?!?/font>
這個故事至少可以給我們兩點啟示。
當(dāng)我們準(zhǔn)備送孩子一個昂貴的小汽車時,最好先考慮送給他一個夢想。也許一個夢想只需花一個硬幣,但卻可以享用一生。
有時候,人生就是在偶然間鑄就的,就像大衛(wèi)·布倫納那樣。但只的偶然還不夠,必須捉住“偶然”提供的靈感,付諸行動,堅持下去。
命運其實有兩個部分
自從你生下來的那一剎起,你就注定要回去。
這中間的曲折磨難、順暢歡樂便是你的命運。
命運總是與你一同存在,時時刻刻。
不要敬畏它的神秘,雖然有時它深不可測。
不要畏懼它的無常,雖然有時它來去無蹤。
不要因為命運的怪誕而俯首聽命,聽任它的擺布。
等你年老的時候,回首往事會發(fā)覺,命運有一半在你手中,只有另一半在上帝手里。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命運就越強(qiáng)大,你的獲得就越豐碩。
在你徹底絕望的時候,別忘了自己擁有一半的命運。
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別忘了上帝的手里還握有另一半。
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手中的一半去獲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
所謂的“與命運抗?fàn)帯保褪沁@個意思。
其實說到底,還是與自己抗?fàn)帯?/font>
即使上帝真有不公平,至少有一點他是公平的,他將命運交出了一半給所有的人!就這一個條件,就給了我們把握生命的空間;就這一個條件,已足以使我們有能力和命運的不公挑戰(zhàn)。
三千萬美元的夢想
芝加哥市一位名叫賽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當(dāng)?shù)胤ㄔ哼f交了一份訴狀,要求贖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權(quán)利。因為它涉及的內(nèi)容非同尋常,立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guān)注。
事情發(fā)生在40年前,當(dāng)時賽尼·史密斯才6歲,在威靈頓小學(xué)讀一年級。有一天,品行課老師瑪麗·安小姐給學(xué)生們布置作業(yè),讓大家各自說出一個未來的夢想。全班24名同學(xué)都非常踴躍,尤其是賽尼,他一口氣說出兩個:一個是擁有自己的一頭小母牛,另一個是去埃及旅行一次。
當(dāng)瑪麗·安小姐問到一個名叫杰米的男孩時,不知為什么,他竟一下子沒想出夢想,因為他所想的,別人都說了。為了讓杰米也擁有一個自己的夢想,瑪麗·安小姐建議杰米向同學(xué)們購買一個。于是,在老師的見證下,杰米就用3美分向擁有兩個夢想的賽尼買了一個。由于賽尼當(dāng)時太想擁有一頭自己的小母牛了,于是就讓出第二個夢想——去埃及旅行一次。
40年過去了,賽尼·史密斯已人到中年,并且在商界小有成就。40年來,他去過很多地方——瑞典、丹麥、希臘、沙特、中國、日本,然而他從來沒有去過埃及。難道他沒想過去埃及嗎?想過,據(jù)他說,從他賣掉去埃及的夢想之后,他就從來沒忘記過這個夢想,然而,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和一個誠實的商人,他不能去埃及,因為他已經(jīng)把這個夢想賣掉了。
現(xiàn)在,他和妻子打算到非洲去旅行,在設(shè)計旅行線路時,妻子把埃及的金字塔作為其中的一個重點觀光項目。賽尼·史密斯再也忍不住了,他決定贖回那個夢想,因為他覺得只有那樣,他才能坦然地踏上那片土地。
可惜的是,賽尼·史密斯沒有如愿。經(jīng)聯(lián)邦法院認(rèn)定,那個夢想已經(jīng)價值3000萬美元,賽尼·史密斯要想贖回去,就必須傾家蕩產(chǎn)。其中的緣由,從杰米的答辯狀中可以略知一二。
杰米是這樣說的——
在我接到史密斯先生的律師兼而有之的副本時,我正在打點行裝,準(zhǔn)備全家一起去埃及,這好像是我一口回絕史密斯先生要求贖回那個夢想的理由。其實,真正的理由不是我們正準(zhǔn)備去埃及,而是這個夢想本身的價值。
小時候我是個窮孩子,窮到不敢擁有自己的夢想,。然而,自從我在瑪麗·安小姐的鼓勵下,用3美分從史密斯先生那里購買了這個夢想之后,我徹底改變了,我的心靈變得富有了。我不再淘氣,不再散漫,不再浪費自己的光陰,我的學(xué)習(xí)有了很大進(jìn)步。我之所以能考上華盛頓大學(xué),我想完全得益于這個夢想,因為我想去埃及,她是一個對埃及文明著迷的人。如果我不是購買了那個夢想,我們絕不會在圖書館相遇,更不會有一段浪漫迷人的戀愛時光,也不會有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我的兒子現(xiàn)在斯坦福大學(xué)讀書,我想也是得益于這個夢想,因為從小我就告訴他,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埃及,如果你能獲得好的成績,我就帶你去那個美麗的地方。我想他就是在埃及金字塔的召喚下,走入斯坦福大學(xué)的?,F(xiàn)在我在芝加哥擁有6家超市,總價值超過2500萬美元。我想,如果我沒有那個去埃及旅行的夢想,我是絕對不會擁有這此財富的。
尊敬的法官和陪審團(tuán)的各位女士、先生們,我想,假如這個夢想屬于你們,你們也一定會認(rèn)為它已經(jīng)融入了你們的生命這中,已經(jīng)和你們的生活、你們的命運緊密相連。你們也一定會認(rèn)為,這個夢想就是你們的無價之寶。
編后語:
要花3000萬美元贖回一個以3美分賣出去的夢想,在有些人看來也許沒有必要,或者說根本就不值得。然而,賽尼·史密斯卻發(fā)誓說,哪怕花兩個3000萬,也要將那個夢想贖回。
現(xiàn)在他才明白,人的一生中唯一最珍貴的東西就是——夢想。
我們經(jīng)常說:現(xiàn)在決定未來。其實應(yīng)該說:未來決定現(xiàn)在。夢想的意義正在于此。
轉(zhuǎn):http://dhmhys.edudh.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49
相鄰博客
- 如何做好小初銜接(饒艷) [2010-06-10 20:32:00]
- 與無為的對話(高英) [2010-06-11 22:28:00]
- 《哈佛家訓(xùn)》之二 [2010-06-12 22:44:00]
- 《哈佛家訓(xùn)》之三 [2010-06-12 22:4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