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能醫(yī)“情緒病”
任性、喜怒無常,自我為中心、不顧后果——是當今許多少男少女的常見“情緒病”,也是令家長非常困惑的問題。
一個人的情緒似乎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在情況緊急時,常難免要出現(xiàn)慌亂、驚恐、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注意到,其實,意志就是理智感的基礎,意志對人的情緒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它象一個神秘的閥門,“管理”著我們的情緒。
我們來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這是在美國發(fā)生的事情:正在散步的阿諾德·李默蘭突然聽到孩子們驚慌的喊叫聲。他急忙趕到現(xiàn)場,他驚呆了,工地上一根粗大的鐵管滾落下來,撞倒了5歲的小男孩菲利普·托斯,鐵管一下子正好橫在孩子的頭上,孩子的頭立即嵌入泥土中,就要窒息死了。
他,這個在事故現(xiàn)場的唯一成年人的唯一選擇就是救人。他不由分說,立即彎下身子,竟然把那根1800磅重的鐵管抬了起來,在其他孩子的幫助下,菲利普得救了。
事后,他再度試著去抬那根鐵管,怎么抬也抬不起來,甚至連移動都辦不到。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被救的小男孩摟著他的脖子。他笑著說:“我已經(jīng)56歲了,曾患過心臟病,我一直不敢做稍微重一點的活兒。可是,我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那么大的力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也有一個十分典型的戰(zhàn)例。一次法國軍隊與德軍作戰(zhàn),戰(zhàn)斗非常激烈,這時如果將大炮拉到一個小山頂上去,就可居高臨下?lián)敉说萝?;可是,法軍的許多戰(zhàn)馬中彈倒地,沒有馬匹來拉大炮,怎么辦?這時,愛國主義熱情使法軍士兵群情激昂,六名士兵高喊口號,把大炮推上了山頂,法軍大獲全勝。可是,當戰(zhàn)斗勝利之后,想將大炮從山上拉下來,幾十個士兵也拉不動,只好從友鄰部隊調來馬匹,才算完成。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們在高度緊張的時候能有穩(wěn)定的心態(tài)、必勝的信念、有序的行動,會發(fā)揮出很大的潛在能量,甚至表現(xiàn)出超常的體力和智力,奇跡就在這樣的緊張狀態(tài)中產(chǎn)生了。許多科學家都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找到了它的科學依據(jù)。人處在積極的緊張狀態(tài)時,腎上腺素加速分泌,胰島素配合調節(jié)血液中的含糖量,還要迅速制造比嗎啡、海洛因還要強烈?guī)资兜逆?zhèn)痛興奮物質安多芬等,促使你的機體能發(fā)揮出平時難以想象的能力。這些故事當然只是在緊急狀態(tài)下臨危不懼的實例。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那些十分專注的音樂指揮家、那些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造的書畫家、那些勤奮從事寫作的作家、潛心科學技術研究的發(fā)明家,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自信自己的成功,只要他們是科學有序的生活者,他們就大多是健康和長壽的。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服從這些規(guī)律的。相反地,假若你在“緊張”面前情緒低下,就會出現(xiàn)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失調,新陳代謝的紊亂,免疫功能的下降,體力、腦力、精神均會出現(xiàn)某種莫名其妙的“呆滯”現(xiàn)象,而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疾病還會乘虛而入給你添亂呢!有些人情緒低落時就反復患感冒;有些人臨考時就發(fā)燒、肚子疼;厭煩學習的中小學生,就可能頭痛、胸悶、神經(jīng)衰弱等,不也是這個道理嗎?有些中學生恐懼上學,就不斷地“生病”,可是查不出病變部位……
在多次的“心理健康講座”中,筆者曾與中學生討論情緒控制的問題,有中學生提問:
——老師,我想問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每個星期一情緒特別不好,很難振奮起來?我想改掉這個毛病,可是越要自己有精神越是做不到,于是非常的煩躁,心里老是不高興,學習效率也很低,這是怎么回事?
——這多半是因為你有厭學情緒,對自己造成消極心理暗示:星期一開始要連續(xù)五天不能休息,沒有自由,太痛苦了,我不喜歡這種生活!這個念頭使你仿佛掉進一個暗無天日的枯井,你想心情能好嗎?我猜你一定喜歡過雙休日,因為你可以自由自在。
——差不多,是這樣。一到周一,我就感到日子難熬。
——可是作為學生,你不可能逃避學習,雖然現(xiàn)在也在進行教育改革,但應該承認,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氛圍要徹底改變是很困難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你還得學會適應環(huán)境。這就需要意志的作用。人不可能總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為了長遠的目標,有時必須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包括整天地坐在教室里學習??墒?,我們是社會的人,有許多事情不是我們個人能夠左右的,所以,必須學會戰(zhàn)勝自己心理上的懦弱和退縮。既然你這個年齡必須上學,與其不愉快地度日,就不如使自己愉快地接納你的環(huán)境。在這個使你不愉快的環(huán)境中,你可以使自己冷靜地思索,同時,還要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換一個想法,換一個活法,換一種形象,就能夠使自己擺脫困境。
——我可是個天生的樂天派,什么都不愁,什么也不怕。面對高中生活中緊張而繁瑣,枯燥而乏味的考試測驗,我都能以微笑作以回答。我不會因考試成績偶爾高一次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考得不好而灰心沮喪、悶悶不樂,甚至產(chǎn)生厭世情緒。因為我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成功與失敗并存,沒有失敗也就沒有成功。
可是,老師和家長常常批評我“沒有壓力”、“沒心沒肺”、“沒有危機感”,我真的感到很不服氣,憂心忡忡就好嗎?
——你說得很好,能保持樂觀情緒,也需要毅力。這不等于對自己沒有要求,只是能夠泰然處之,這是很好的心理素質。如果師長對你不理解,你可以反問他們:我唉聲嘆氣就好嗎?愁眉苦臉就能解決問題嗎?在任何情況下保持樂觀進取,勝不驕、敗不餒,其實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如果自己情緒低落,怎樣靠意志的力量使自己樂觀起來呢?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人的情緒有兩極性,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人,不是神仙,常會落入不良情緒的藩籬;可是,不要讓它持續(xù)得太久,你有能力使自己的情緒指向積極、樂觀、進取。意志是一種主觀能動性,也是一種決心,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所以,你對自己的情緒要有警覺,要經(jīng)常地照照鏡子,看自己能不能自然地微笑。
——若是不能改變自己的情緒怎么辦?
——那說明你的情緒“閥門”失靈,需要“維修”,就要求助,周圍的老師、同學、朋友、你的家長,凡是你信任而又能夠理解你的人,都可以給你幫助。如果都解決不了,還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詢。
專注忘我的放松療法
我的兒子參加高考那一年,他考上了他最喜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他備考期間,我們從來不限制他的活動,他仍舊可以隨心所欲地“玩”他的計算機??墒牵脑S多同學就沒有那么幸運,在大多數(shù)高考生的家里,電腦、電視等都被貼上“封條”,考前絕對禁止去動它。有的同學與兒子一起來復習功課,他們的家長,就把電話打到我家里,還一個勁兒地追問:“你們在做什么?有沒有專心復習?”
這樣,他們的孩子怎么能考好?其實,許多同學來我家,不一定真的只為復習功課,更向往的是這里的寬松溫暖的環(huán)境,能夠自由自在地玩一會兒電子游戲,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jīng)。
在心理治療中,有一種專注忘我的放松療法,我經(jīng)常介紹給中學生朋友們。下面是我與兒子的幾位同學的對話:
——阿姨,我們總是很緊張,很難放松下來,我們真羨慕他(我兒子),他好像考試從來不緊張,而且一次比一次好,有什么秘密嗎?
——其實,沒有什么秘密。一個人大腦的活動是有規(guī)律的,主要是遵循用腦的科學規(guī)律,學習時間不必過長,但效率要高;要有張有弛,勞逸結合這樣就不至于過度疲勞,也不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您對他這么寬松,不怕他考不上嗎?
——高考是他自己的事,考得上還是考不上由他自己負責,這不是家長逼迫就能管用的,我相信他會對自己負責,所以,我就對他放手。我想,就是有擔心,也應該是他自己的擔心,如果有這種考不上的擔心,自己就會加倍地努力,這比家長的督促更有用。
——我們很難放松,一看到、甚至想到老師和父母皺起的眉頭及擔憂的表情,我們的心就緊縮了。媽媽最近每天早上讓我吃兩個煮雞蛋,平時是吃一個雞蛋,晚上又額外地給我單獨做一個“好菜”,他們都不吃,讓我一個人吃,可是,我吃不下去;這是“信號彈”,就象吹沖鋒號一樣,弄得我象戴上了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成天提心吊膽,度日如年。我們看他一直很輕松,您是怎么對待他的?真應該讓我父母來取取經(jīng)。
——家里是放松的地方,既不是課堂,也不是考場,家里就應該是溫馨的,是港灣,是避風港,這樣他在家里沒有壓力。在家里越能夠放松,在外面才能保持適度的緊張,這是保證高考成功的辯證法。另外,家里不對他特殊照顧,不把他當“重點文物”,就是改善伙食,也大家一起吃;你們要考試,其實,我們做父母的要使工作有成就和業(yè)績,也在天天接受“考試”,絕不比你們輕松。走出中學校門,有更多的考驗在等待你們,現(xiàn)在只是一個轉折而已,在家里尤其應該淡化應考的氣氛。
——其實很簡單,可我父母就不這么做,所以我們很難得到解放。您說我們現(xiàn)在該怎么辦?
——第一要專注,抗拒一切干擾,進入類似“氣功狀態(tài)”一樣;記住自己的奮斗目標,全力以赴做好準備,除此之外不要考慮與考試無關的事情。不管父母說什么,老師說什么,你們自己心里要有數(shù)。第二要“忘我”,意思是專心應考,考試的時候把自己忘掉,不要想后果問題,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要理會自己無法左右的因素。第三一定要學會放松,有心理學家說,放松,就是“松得象灰一樣”。不僅復習時要有條有理,考試時更要有條不紊。不僅是對待高考,對任何事情也一樣。
——我容易失眠,一有重大的事情,就無法左右自己,這可怎么辦?
——世界上有1/6以上的人都有過失眠。不要看得那么嚴重,在臨考之前,你試一試,什么時候困倦想睡就睡,這樣堅持一周至兩周,你的生物鐘就可以調整好。你要學會“舉重若輕”,據(jù)說鄧小平同志就能做到這一點;如果“舉輕若重”,就是自己嚇唬自己。反正你已經(jīng)下決心要參加高考,就要橫下一條心,并且要培養(yǎng)“不服輸”的精神,使自己振奮起來,不必擔憂和恐懼;適度的興奮反而可以醫(yī)治失眠。
——我到考試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頭腦一片空白,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由于情緒過分緊張出現(xiàn)的大腦暫時的“抑制”狀態(tài),不要發(fā)慌,只要你閉目一分鐘,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一下,或是輕輕搖搖頭,都可以解除。
——現(xiàn)在還有兩個月時間,可我沒心思復習,精力很難集中,老愛胡思亂想,還想:考完后我怎樣放松,怎樣去做我最想做的事,我很著急,可是腦子很亂,您說可怎么進入良好競技狀態(tài)?
——要學會周易的三原則:就是“不易、變易、簡易”。你們已經(jīng)是成人了,必須對自己有堅定的自信心,也就是:①不易,即以不變應萬變,專心致志備考和復習,安排好生活,一切應按部就班;②變易,是指機智靈活地應付考前和考中的一切情況,要善于應變;③簡易,要將環(huán)境和自己的心態(tài)都簡單化,不受無關因素干擾,最簡單的辦法是運用《效率手冊》,每天給自己規(guī)定具體的學習任務,要進行自我監(jiān)督。
——通過備考,我覺得可以使自己更獨立和更成熟,您今天講的一些方法,對我們很有用,我心里踏實多了,謝謝阿姨。
你想高興就能高興
法國散文家蒙田的名言是:“擁有智慧最顯著的標志就是能保持歡愉。”
(The most manifest sign of wisdom is continued cheerfulness.)
某校心理咨詢室的老師在一次題為《你想高興就能高興》的班會上,與同學們討論情緒問題,下面是在這次班會上同學們和老師的部分對話記錄:
——我認為,一個人總有不高興的時候,如果不把不愉快的情緒發(fā)泄出來,是不是會造成壓抑?
——當然要發(fā)泄出來,關鍵是如何發(fā)泄。方法很多,可以找人傾訴,可以做點別的事轉移一下,可以來點“阿Q精神勝利法”以自嘲,也可以學學鄭板橋的“難得糊涂”。有的心理治療室特別制作了一些橡皮假人,誰有不痛快的事就去“教訓”一通假人,向它“拳擊”,把自己心中的不快發(fā)泄出去。在日本的企業(yè)中,就設有這種“出氣室”,而且把假人做得很象經(jīng)理的樣子,很受工人歡迎。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不給他人或自己造成什么危害都可以。有人出主意說,可以摔點不太值錢的東西來出氣,我們不主張這樣,因為有破壞性,我們不能允許助長破壞性的心態(tài)。
——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怎么會高興得起來?那不成了“缺心眼”?
——我們知道,人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悲恐驚。在特定的情境中,任何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這是人之常情。問題是如何發(fā)揚“正性情緒”和如何抑制“負性情緒”,使之對我們的影響程度盡量的小,時間盡量的短,或讓它轉化為正性情緒。這就是對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的考驗哪??梢栽试S有短時的不高興,但要有主動自我調節(jié)的意識,要讓自己盡快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不要讓自己鬧“梅雨天”。
——我不高興就自己忍耐著點吧,盡量不去影響別人就是了。
——可是“消極忍耐”并不是好辦法,強忍也會影響身心健康的,還是要適當宣泄。有很多辦法可以使自己高興起來,比如運動和文娛活動,可以醫(yī)治沮喪和灰心。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說:“快樂是有傳染性的,而只有使別人快樂才能讓自己快樂。”
——說實際的,誰不想快樂呀,成天高高興興無憂無慮多好哇!可是天天和人打交道,什么樣的人都有,碰上個“滾刀肉”就叫你不痛快,有人還“恩將仇報”那就更讓人無法容忍。您說我能高興得起來嗎?老師您說說,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快樂起來?
——你說的很實在,確實人的許多情緒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可是話說回來了,假若你對什么人都那么“在乎”,你就很難有高興的時候了。
——要照您這么說,對這些壞人壞事就聽之任之了,也不用斗爭了,這種豈不是喪失原則性了。
——我的意思是,若不牽扯違法亂紀意義上的“壞人壞事”的話。起碼用“斗爭”方法的想法是錯誤的。對人“斗爭”是一種敵意的表示,而敵意是來自仇恨、厭惡、嫌棄、鄙視、嫉妒、警戒、狐疑……,這時你心里一定會感到好像“百爪撓心”上下翻騰不得安寧。
你想,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各有各的優(yōu)點、缺點,包括你我在內(nèi),我們都不是完人;而你卻要求別人都做得好,都符合你的要求,這豈不是“天方夜譚”嗎!
——這我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可我心里還是不平衡啊。
——我送你孔圣人有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說求“和”是與自己周圍人相處的重要法則。還有一句名言:“Neverunderetimate the power of forgiveness.”你想一想這是什么意思?
——這是:“永遠也不能低估寬容的力量”。這對我的啟發(fā)是什么也不要計較,要學會理解和諒解,把自己感到不滿意的人和事“合理化”,也就是說他這樣想、這樣做有他自己的道理。是不是?
——你的悟性真不錯,你理解的很對。寬容別人,可以使你心態(tài)平和起來。這并不是只為了自己達到心態(tài)平和的自私目的才去那樣做,而是看成一種責任,一種應該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說別人在你面前,不感到你不好對付、不感到很不自在,而是挺放松、挺隨便、挺高興。自然你就會不由得從這些人的言談話語、表情、處事方法中感到寬慰,就會有高興的體驗。這不就是“快樂的傳染性”嗎!這在心理學中也叫做“情緒的互動”,互動有消極和積極之分,當然應該提倡積極的互動。
——哦,原來如此。我寬容了對方,對方就會高興地接受我,我自然也就高興起來。
——相反,如果你不寬容別人,總是耿耿于懷,不僅顯得鼠肚雞腸,而且會失去朋友,其實是在懲罰你自己。所以,我們要記住一句話:謙讓容忍不為弱,退后一步天地寬。
——是這樣,不過還不僅如此。還要多為別人著想,多幫助別人,而且不圖報答,你會得到更高層次的愉快。
——您這一說,我到想起墨子的一句話:“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看來快樂氣氛真是相互愛護、相互幫助,而且相互影響的結果呀。
——對,這就是以心換心,誰也不是冷血動物,人與人是靠真情實感維系的,這是和人相處取得快樂的秘訣。其實對待自己內(nèi)心的煩惱,也可以按照同樣的道理去處理,你就能做到“你想高興就能高興”。
——這倒把我弄糊涂了,怎么會有同樣的道理呢?
——你想,在你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事,究竟有多少是能夠完全地,或部分地按照你的愿望或設計來發(fā)生呢?就象在你周圍出現(xiàn)的人不可能都叫你滿意一樣,在你周圍出現(xiàn)的許多事也都不可能要求“理想化”。所以對這些事也要采取“寬容”態(tài)度。俗語說“將軍額上可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把發(fā)生的事,看成是“偶然中的必然”,看成是預料中的事,自然發(fā)生的事,不足為怪的事。
你若有這個思路,那就會對所發(fā)生的事有了思想準備,就不會大驚小怪,也不會造成情緒上的很大波動,更不致掉進負性心態(tài)的陷阱中,而久久不能擺脫。而是——
——(緊接著說)“你想高興就能高興”!
——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你成了主宰你的情緒的主人?;蛘哒f“高興這個寶貝掌握在你手中”,那你的生活總是充滿了愜意、充滿了希望,總是那么瀟灑、那么火熱。
——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快樂天使”!
給“ EQ 發(fā)動機”加油
EQ (Emotional Quotient)可被稱作“情商”或情緒商數(shù),它是相對于IQ(Intelligent Quotient)即“智商”的另一項衡量才智與潛能的指標。在心理學研究中,EQ的概念早已存在,但并沒有人將它規(guī)范為系統(tǒng)的理論,直到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頓寫了一本名為《EQ》的書,并在世界各地登上暢銷書榜首,EQ的概念才引起科學界和普通民眾的關注。
在一次有關“情商”的心理健康講座中,筆者回答了中學生提出的部分問題,主要內(nèi)容如下:
——對別人愛的感情是情商高的表現(xiàn)嗎?
——這是肯定的。從家庭來說,愛表現(xiàn)在四大領域,就是:子女的愛,手足的愛,夫妻的愛,父母的愛。從社會來說,愛也有四大領域:同事、同學的愛,朋友、伙伴的愛,師長、領袖的愛,公民之間的愛。這樣就概括了所有熟悉和陌生的人。
古人說,要與人為善,善良、同情、真誠等都是愛。愛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將我們對人生的所有興趣從關心自我轉移到關心他人身上,從而改變了個人整個生活的中心。
真實且成熟的愛是為他人而活:將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上,無條件地付出,投入,然后忘卻,寬恕,不變且永不止息,合乎天道且總是指向更高的目的。虛假且不成熟的愛是只為自己而活: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上,有條件的付出,計算所得到的回報,記恨,多變而且短暫,不合乎天道且不追求更高目的。
美國著名學者卡耐基指出: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們事業(yè)能否成功只有15%靠自身的能力,而85%則取決于人際關系。如果能夠以愛的情感處理好人際關系,就可促進事業(yè)的成功,而更好地社會適應的需要。
——情商對一個人的發(fā)展能夠起多大的作用?
——從近年的許多研究來看,EQ的作用相當于一個人心理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稱它為“發(fā)動機”,一個情感淡漠的人,就如一架機器,不可能有強烈的欲望和創(chuàng)造性;而有熱情和激情的人才能有創(chuàng)造的靈感和積極的行動。IQ作為測量個人聰明才智的指標已經(jīng)存在近百年了,人們通常認為一個人只要IQ高,就能踏上功成名就的坦途。但IQ是一種天生的資質,因此對IQ的“信奉”極易使人陷入宿命論的茫然之中。而最新的研究顯示,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只有20%取決于IQ的高低,另80%都要歸諸于EQ。EQ高的人,能維持積極的人生觀,生活比較快樂,而且不管從事哪種職業(yè),還是涉及到事業(yè)與家庭婚姻,成功的機率都比較高。
——那么情商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我們自身又如何提高情商呢?
——具體說來,EQ理論分析了心理情緒與人的潛能之間在幾個方面的重要關系:
①EQ有助于自我認識:每個人的個性中都有缺陷,有些甚至是屢識屢犯的盲點,只有時時自省,才能減少失誤,增強自信。EQ高的人自我認識的能力應該比別人強。
②控制情緒的能力:不良情緒對從事任何行業(yè)的人都是大忌,容易憤怒、沮喪、嫉恨、狂熱的人也就是容易失敗的人。EQ高的人頭腦比別人冷靜,可以控制、化解這類情緒。
③自我動力的機制:被父母逼著念書的孩子,也許會取得好成績,但也隨時有“滑坡”的危險。如果能夠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并且主動地把學習搞好,不是比讓別人逼迫更好嗎?一個對事業(yè)有成者的觀察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他們不輕言放棄,善于找事做和把事做完,這也是EQ高的人一個重要特征。
④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EQ高的人善于了解別人的心態(tài),尊重別人的想法,由此獲得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和發(fā)展的機會。
——EQ能不能象IQ一樣進行測量?
——EQ與IQ的表征和作用方式不同,首先IQ是可以具體測量的,它以具體的問題表示人的邏輯推理、空間辨識、語言表達及普通常識認知能力,而EQ則是一種微妙的、不可言傳的感悟能力,它只表現(xiàn)在行為實踐中;第二IQ中先天的成份占主要地位,而EQ則可通過后天學習及隨人生經(jīng)驗而增長。調查表明:IQ高的人,不一定EQ也高。有些人學習成績頂呱呱,但參加工作后脾氣古怪、喜怒無常,經(jīng)常與人鬧矛盾,結果是“越混越慘”。倒是一些成績平平,但態(tài)度樂觀、積極,會為人處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從心理學有關情感的理論上來看,人的高級社會性情感主要有三大方面即: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這其中包含很復雜的成份,與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相聯(lián)系,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這些高級情感的含義和標準都在不斷地變化。心理學上有測量人的情緒狀態(tài)的問卷,一般是用來鑒別人的情緒是否正常,但是至今還沒有測量EQ的問卷,因為,這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其中還包含社會學、人類行為學和美學的內(nèi)容。但是,我們可以從上面說到的四個方面,對一個人的情商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評價。
——在當今高科技的時代對人的情商有什么要求呢?
——現(xiàn)代化、都市化的進程在改變著人際交往的準則和方式,社會的發(fā)展比過去更加需要人際間廣泛而深入的聯(lián)絡與合作。
在當今社會里,在這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人們深深陷入對象化的忙碌之中——與電腦對話,運用先進的通訊工具,忙于具體的事務;但人們往往只顧及層出不窮的新事物,而忽略了情感的內(nèi)省和自我更新,也常常放棄了與周圍的人交往和交流情感的機會。
美國心理學家就曾指出,高度發(fā)展的城市社會正使年輕一代變得更孤寂、更沮喪、更沖動,也更具攻擊性,IQ高可能造成更多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人們應當懂得,任何手段都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對話與情感的交流,所以應該了解EQ,學會“整理心情”,才益于融入人群和飛速發(fā)展的社會。
徐岫茹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心理專業(yè)。曾在江西贛南師院、武警學院任教。1987年開始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任副研究員。(已退休)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工者,至今發(fā)表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等方面科普文章一千余篇。長期從事學校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每年做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培訓與講座數(shù)十課時。已出版的個人專著有《中學生心路》叢書、《開心是一種能力》《父母與子女溝通28法》《公務員心理健康快讀》等20多種,與他人合作的科普著作與教材30多種。
相鄰博客
- 家長們不可不看的家庭教育十大禁忌 [2010-06-25 15:00:00]
- 護花與育人 [2010-06-26 08:58:00]
- 孫云曉:教育就是學會選擇 [2010-06-28 20:21:00]
- 填志愿(高英) [2010-06-29 00: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