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與個性的結合 聚焦雙獨生子女家庭四特色2010年03月05日 09:24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3月4日專電(記者 李建平) 作為我國上世紀80年代以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不同于傳統(tǒng)的性格,有人說他們聰明、有創(chuàng)造性,也有人說他們任性偏執(zhí)、以自我為中心,在一片贊揚與爭議聲中,如今這些獨生子女已經步入結婚生子的年齡,他們開始嘗試用自己特有的人生觀、世界觀經營有著“雙獨生子女”特色的家庭。
特色一:家務勞動“AA制”
當今社會男女平等已經成為主流,同樣“嬌生慣養(yǎng)”長大的“80后”獨生子女在面對瑣碎家務時,干凈利落地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家庭分工,“平等分配家務勞動”悄然流行開來。
“我上班賺錢一點都不比你少,為什么家務活就一定要由我承擔?你有本事就賺雙倍的工資,那我就辭職回家專心做家務?!边@是一個“80后”妻子拒絕單獨承擔家務的理由。小張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都不擅長做家務,加之平時兩人工作都很忙,家務活由誰來承擔成了問題。經過多次協(xié)商,最后兩人達成“你做飯,我洗碗;你拖地,我洗衣”的“AA制做家務”方案。
像小張夫婦一樣,如今很多雙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都采用這種“AA制”方式來處理在家務方面發(fā)生的矛盾。在哈爾濱某企業(yè)工作的段伊諾說,他和妻子結婚2年多,雙方一起湊錢買房子,共同還貸款,工作壓力都很大,對于家庭的貢獻妻子一點都不比他少,因此,也沒有理由讓妻子一人承擔家務勞動?!罢l的時間寬裕,誰就多做一些家務,但是總體應該保持平等分配?!倍我林Z說。
專家點評:剛剛步入社會成家立業(yè)的獨生子女們,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的知識學歷、工資收入、社會地位都大體相當,“大男子主義”越來越沒有市場。而他們又都是曾經的“大少爺”與“大小姐”,誰都不會熱衷于做家務活,所以,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不再適用。
特色二:喜歡和父母做“鄰居”
從小依靠父母長大的“80后”獨生子女,成家立業(yè)后并不情愿離開父母?!吧钌系囊蕾嚒迸c“思想上的獨立”使得他們既需要父母的照顧,又不愿和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于是與父母“擇鄰而居”的想法油然而生。
家住哈爾濱市漢廣街某小區(qū)的崔先生2009年6月結婚,新房就選擇在父母居住的小區(qū)。問起他與父母做鄰居的感受,小崔說,他和妻子幾乎每天都到父母家去“蹭飯”,而且退休在家的父母還負責幫助他們打理家務,這讓他和妻子減輕了很多生活負擔,也能有更多時間投入到工作中。
據(jù)記者了解,與小崔一樣想與父母“擇鄰而居”的獨生子女并不占少數(shù)。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哈爾濱市某房地產公司的李正博表示,如果婚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兩代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不同,難免會發(fā)生“摩擦”,而“擇鄰而居”的居住方式,既保持了子女與父母相對獨立的空間,也讓子女更易得到父母的幫助。此外,隨著父母年齡增大,一旦他們身體出現(xiàn)不適,當兒女的也方便盡一份孝心,“總之,我渴望這種和父母做鄰居的生活?!崩钫┱f。
專家點評:父母在生活上對獨生子女過分照顧、體貼,使他們中的一些人相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賴性較強。而他們自身極強的個性以及一些不良習慣又容易導致在婚后與自己或配偶的父母相處不來,于是這種既依靠又獨立的與“父母做‘鄰居’”的生活方式產生了。
特色三:“重女輕男”生育觀
對于已經步入生育高峰期的“80后”獨生子女來說,喜歡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他們用自己獨特的個性顛覆了我國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觀念,在城市和鄉(xiāng)村的一些地方傳出“重女輕男”的呼聲。
說起生女孩的好處,哈爾濱市一位剛做母親的高女士滔滔不絕:“女孩乖巧可愛,生性比男孩細心,會關心父母,會噓寒問暖,人們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而男孩不拘小節(jié),對于父母的很多事情想得不那么周全,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女孩?!?
雖然同樣“重女輕男”,但是身為政府公務員的劉巍卻有自己的理由。劉巍認為,從長遠來看,生女孩父母將來承受的經濟壓力較小,父母只要幫助女孩完成學業(yè),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就可以了,而對于男孩,家長不僅要為他的求學、工作費心,還要為其結婚、購房操心,經濟壓力非常大。
專家點評: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較高,從內心排斥一些封建傳統(tǒng)思想,在面對生育這樣的人生大事時,他們往往能做出更加理智的分析,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又主導他們更傾向有利于自己生活、發(fā)展的一面。
特色四:“月光家庭”也充實
對于缺少理財經驗而又注重生活質量的“80后”獨生子女來說,每月將薪水花光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當兩個“月光族”組成家庭的時候,“月光家庭”也就應運而生。
在黑龍江省某事業(yè)單位工作的李木航和妻子兩人婚前就是“月光族”,成家后,“月光”的特性依然沒有改變。李木航說,他和妻子每月近4000元的工資收入基本沒有剩余,除了維持家庭日常支出外,唱歌、游泳、與好友聚餐等花費較多,有時到了月末,不得不向父母求援。
雖然不像李木航那樣大手大腳,但是獨生子女張強的家庭也是“月光家庭”。2009年4月結婚的張強和妻子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但卻要拿出2000元用于還房屋貸款,剩余部分維持家用。張強說:“目前資金的確緊張一些,但是總算有了房子,而且有事父母還能幫助一下,雖然是‘月光家庭’,但也感到非常充實?!?
專家點評:獨生子女家庭對于孩子有求必應以及物質上的充分滿足,容易養(yǎng)成他們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的不良習慣,使孩子長大后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消費、超前消費的傾向。這些不良習慣加之當今社會特殊的消費結構和環(huán)境,以及自身理財意識淡薄,導致了“月光家庭”的出現(xiàn)。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201003/0305_344_1564766.shtml
相鄰博客
- 難題會診 校園拍到火辣接吻場面 [2010-04-25 09:27:00]
- 山東淄博 12歲神童將赴美讀高中一 自稱"野生西紅柿" [2010-04-25 09:35:00]
- 諸葛亮是如何培養(yǎng)教育子孫的 [2010-04-26 10:02:00]
- 重慶 女兒請律師勸吵鬧不休父母離婚被罵不孝白眼狼 [2010-04-26 10: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