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聽了EMBA講“有效溝通”的課程,其中克服溝通障礙的內(nèi)容給我的啟發(fā)很大。我想我要是更早一些知道這些,我和孩子、和家人的溝通會更流暢,我們的生活會更多和諧、更少摩擦。當(dāng)然我現(xiàn)在知道也不晚,因為我會把這些和其他人分享,為了改善和子女的溝通,和其他有關(guān)系的人的溝通,我們都來做一些積極改變吧。
克服溝通障礙的方法有好些,“主動傾聽”最重要。
授課人(臺灣學(xué)者余世維)講的一個故事很有趣——
我在讀初二的時候想做一件工藝品——一個大樓的模型,但是家里沒有線鋸。我知道徐伯伯家有這樣的鋸子,于是找他幫忙。徐伯伯原先是我爸爸的一名部下,退役以后做了一名木工。他幫我鋸模型材料時,在那里一面拉鋸,一面發(fā)牢騷,說他老婆如何被留在大陸,沒有帶到臺灣,他如何鰥寡孤獨一個人,他死了不知道誰送葬,等等。這樣的一大堆話,我這個初二的學(xué)生怎么可能聽得懂,我一聲不吭地站在那里聽他講,后來他拉完了,把那個模型給我的時候,我就問他:“多少錢?”他說:“不要錢?!蔽乙宦犓灰X就很高興,但是我沒有笑出來。他講道:“孩子啊,你將來長大以后,如果想有什么成就,一定要注意聽人家講話,這是很重要的習(xí)慣?!?span lang="EN-US">
其實,一個初二學(xué)生哪里聽得懂這么有學(xué)問的話?我只是希望趕快離開,免得他后悔。后來我到臺北念大學(xué)的時候,我爸爸寫信告訴我說徐伯伯去世了。我長大以后進入社會,常?;匚端@句話。一個人做事情要想成功,注意聽別人講話,的確是非常重要的習(xí)慣。
一個不會聽話的人通常就不會講話。只會講話不會聽話叫做強辯,會聽話才會講話叫做善于思考。所謂聽人家講話,不是說就像傻瓜一樣張著嘴巴一直聽,這里有一些技巧:
1:提問題 根據(jù)研究,別人在講話的時候,如果你常常提問題,會讓他認(rèn)為你在注意聽他講話,覺得話題非常有興趣。人講話時最害怕的是對方一點聲音都沒有,弄得自己都不知道別人對這個話題有沒有興趣。所以與人溝通時,不要只會聽,不時地提問一兩句,這樣他會非常愿意一直往下講,而且會講出你想知道的內(nèi)容。
2:有話也要少講 其一,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其二,留下空間自己去思考。(媽媽們太嘮叨,就是不知道這個道理)
3:不要批評 批評有兩個缺點:其一,不能把話全部聽完;其二,讓對方感到不被尊重。(這也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
4:不要打斷 不要打斷與停止說話不太一樣。“停止說話”是你不發(fā)表意見讓他發(fā)表;“不打斷”是不在別人的說話的時候插話。這是一個禮貌問題。(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要對他講禮貌!)
5:集中精神 與人溝通時集中精神,盡量不要一邊看東西,一邊回應(yīng)他,也不要在人家面前打手機。這都是精神不集中的表現(xiàn)。有重要的談話時,把手機關(guān)起來。(聽孩子說話時眼睛一定要看著他!)
6:站在對方立場 我們常常以為站在了對方立場,而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站在了對方立場。
故事:有一位農(nóng)夫使盡力氣想把小牛趕進牛欄里,可是小牛的腳就好像是被釘牢在地上一樣,絲毫不為所動。
站在對方立場就要從他的角度去思考,替他解決問題。有學(xué)者說:“為了讓自己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我們必須培養(yǎng)一種‘設(shè)身處地’的能力,也就是拋開自己的立場置身于對方立場的能力?!逼嚧笸鹾嗬じL卣f:“如果有所謂成功的秘訣,那必定就是指要能了解別人的立場。我們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之外,也必須要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處事能力?!保?/span>這一點我和許多家長一樣沒有做好——需要在道歉的同時努力改正,為了孩子,也為了工作!)
7:讓對方輕松 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與別人講話,對對方是有壓力的。
心理醫(yī)生與患者講話的時候,從來都不是面對面,有時兩者之間是90°角,傳統(tǒng)的做法是兩人一起躺下,眼睛一起看天花板。根據(jù)精神學(xué)的研究,精神病患者和有躁郁癥的患者,他的眼睛如果看到的不是人,而是天花板,他就會“吧啦吧啦”一直講下去。
故事:有一家公司曾經(jīng)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有一次總經(jīng)理把手下帶到海邊去開會,而且規(guī)定全部都穿泳裝。他們租了一個大桌子,在浪潮澎湃的海邊,大家把手按在桌子上在那里開會。結(jié)果開完會回去后,員工們都跟總經(jīng)理說:“下次還要不要再來?”總經(jīng)理第一次發(fā)現(xiàn)他們對開會那么有興趣。為什么?其實是那個景觀讓員工放松。那一天會上所談?wù)摰氖虑槠鋵嵎浅?菰?,而且是有壓力的事情。這個實驗證明,講話與談判的時候,只要對方一放松事情很容易溝通,對方一緊張事情就不好溝通了。
8:控制情緒 所謂控制情緒,就是不要用情緒化的字眼,不要提高你的聲調(diào),不要放大你的分貝,會講話的人是不怒而威?!芭敝粫屓撕ε?,“威”才會讓人折服。話要威嚴(yán)有分量,不是大聲嚷嚷,大聲嚷嚷咆哮只能說明你這個人情緒不好。聰明人會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再火也不會發(fā)怒。(我們中國的家長這方面做得很不好,我也是其中一個)
【后記】因為我
相鄰博客
- 【轉(zhuǎn)】把孩子培養(yǎng)成普通人:一位父親的18個忠告 [2010-07-17 07:50:00]
-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10-07-17 09:55:00]
- 偉人的的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2010-07-19 09:25:00]
- 對一個弱智兒童成功的家庭教育 [2010-07-19 09:3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