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前面已經(jīng)談到了禮,這里再談樂。禮樂是中國文化的總稱,也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我們一定要明了古人為什么如此重視禮樂。禮代表了我們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學(xué),因此廣義的禮包括了哲學(xué)、政治、社會、教育等人文文化。樂則代表了我們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禮接近于我們的宇宙觀,樂偏重于我們的人生觀。
廣義的樂是藝術(shù)形式的總稱,包括了現(xiàn)代的音樂、舞蹈、美術(shù)、影劇等所有藝術(shù)形式。狹義的樂指音樂。樂有什么作用呢?沒有樂行不行呢?
沒有藝術(shù)修養(yǎng),人生會很枯燥乏味。設(shè)想一下,連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兒都沒有,生活不是會很枯燥嗎?所以要用樂來調(diào)心,并不是要你去當(dāng)什么藝術(shù)家。
古代的偉人都懂藝術(shù),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同時又是大文學(xué)家、大書法家。無論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煩惱有多么大,通過讀書寫字、吟詩賦棋、吹拉***唱就化解了,不象我們現(xiàn)代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非弄出個抑郁癥、精神分裂癥不算完。認(rèn)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理解傳統(tǒng)教育為什么如此重視樂,以及為什么孔子在《孝經(jīng)》中說:“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
樂既是用來調(diào)心,就要輕柔和緩、低吟慢唱,自己唱給自己聽嘛!所以中國的民族樂器差不多都是獨奏的,無論笙管笛簫、琴瑟琵琶,都是如此,不象西洋樂器多是演奏給他人聽的,所以震耳欲聾。
這里的八音既是八種樂器,也代表八種不同門類的音樂?!渡袝?堯典》中說:“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吨芏Y?春官》中則更具體的提出“匏土革,木石金,絲竹”的八音分類方法。
匏是匏瓜,匏瓜破開就是瓢,將匏瓜上面設(shè)13根紫竹簧管就是笙;36根簧管的大笙叫竽,不是有成語“濫竽充數(shù)”嗎?所以匏就代表簧管類樂器。土是陶土,古代用陶土燒制成一種吹奏樂器叫塤, 又叫“陶塤”,大小如鵝蛋,有六個孔,頂端為吹口。
革指牛皮,可以制成鼓,屬打擊樂。古曲每奏樂一段,要擊鼓三聲。一個人不學(xué)無術(shù)信口雌黃,就被形容為“吹牛皮”,因為他不知道打擊樂與吹奏樂根本是不同的兩類。木指木制的樂器,例如有拍板、梆子、有敔。奏樂將終時,擊敔使演奏停止。石類樂器有石磬,金屬類樂器有鐘、鑼、鈸、鐃、嗩吶等。絲代表弦類樂器,因為上古時期用蠶絲作弦,故又稱為絲弦,例如有琴、瑟、琵琶、箏之類。竹制樂器是用竹管穿孔而成,有橫吹的笛、豎吹的簫、龠(排簫)等。
八音既表示八種不同的樂器,也代表吹奏樂、打擊樂、***撥樂、管弦樂等不同的音樂形式。八音之樂據(jù)傳是皇帝的大臣容所制,歷史上的五帝三王都各有其樂。如舜帝之樂為韶,韶樂據(jù)說非常之美。《倫語?述而篇》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鬃有蕾p韶樂進(jìn)入忘我的境界,連著三個月吃飯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還感嘆說:“我沒想到上古時代的音樂有如此高明”!
韶樂我是沒聽過,東方紅倒是聽了幾十年,確是一個月不識肉味。那是因為文革時期,買肉要肉票,聽到東方紅我就想起豬肉票。
相鄰博客
- 《三字經(jīng)》講記第一講(二十一) [2010-09-13 10:33:00]
- 《三字經(jīng)》講記第一講(二十二) [2010-09-13 10:36:00]
- 老子《道德經(jīng)》動畫版(上、下) [2010-09-20 10: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