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爾濱 優(yōu)等生患上“厭學癥”
2010年08月05日 14:10 來源:生活報
拒上幾百元一堂課的補習班,冷戰(zhàn)半年將母親氣昏住進醫(yī)院,害怕上學怕見老師和同學——
44歲的胡冬梅,臉上寫滿了焦慮與疲憊。
15歲的孫然,與母親長得很像,身材纖瘦,個子不高,皮膚白皙,梳著標準的學生頭,看外表十分文靜。透過孫然的黑邊眼鏡,在極短暫的眼神交流中,記者看到她眼中流露著怯色。然而,當母親說話時,她的雙眼則立刻犀利起來,充滿不屑和憤怒。
“心里有什么委屈,這次跟醫(yī)生好好談談,媽不逼你上補習班了?!焙房桃忾W躲著女兒的目光——那是一道她已無力跨越的防線。
2009年,孫然高分考入了哈市一所重點高中。新的班級,新的起點,面臨新的挑戰(zhàn)。班級里個個都是好學生,競爭異常激烈,這讓孫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女兒學習成績的波動,胡冬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表現在了日常的言談舉止中,女兒的煩躁與母親的焦急在此時形成了強烈的“化學反應”,母女之間開始出現隔閡,并不斷爭吵。1個月前,因為孫然拒絕上補習班,母親被氣暈住進了醫(yī)院。
為了解開母女二人心中的疙瘩,胡冬梅想到了心理醫(yī)生。
“聰明、有靈氣,從小學到初中,老師對孫然的評價都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焙氛f。隨著孫然的成績波動越來越大,并且經常與她頂撞。高一的后半年,她和女兒陷入了冷戰(zhàn)。
母女二人 冷戰(zhàn)半年
孫然自述,初中畢業(yè)后,她很想暑假去北京看鳥巢。因為高分考上了重點高中,孫然認為媽媽一定會滿足她的心愿。但是媽媽還像從前一樣給她安排了多個補習班、加強班,“雖然媽媽答應我,補習結束后就去北京,但是整個假期我都在上各種補習班,最終并沒有如愿”。
“每天去補習班,我媽都會給我?guī)弦粋€蘋果和一袋牛奶,她的期望我很了解,我不想辜負媽媽?!睂O然的話讓心理醫(yī)生于鳳玉印象深刻。孫然性格文靜好強,這與她的家庭有很大的關系。孫然的父母都來自農村,兩人通過拼搏努力,扎根哈爾濱?!芭囵B(yǎng)女兒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胡冬梅告訴記者,培養(yǎng)女兒花再多錢、吃再多苦她都愿意。高一期末考試,孫然前所未有地跌出班級前十名,對她而言,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與心理醫(yī)生的前3次見面,孫然都是閉口不言,消極抵觸?!澳阏J為你的媽媽辛苦嗎?有病在身,每次陪你來,坐公交車都要超過1個小時,我認為你應該有所表示。”第4次,醫(yī)生終于擊潰了孫然的心理防線,孫然放聲大哭,哽咽中訴說著她與母親的“恩怨”。
拒絕上補習班 女兒氣昏母親
孫然以班級30名開外的成績結束了高一的生活?!皬垵珊瞥踔忻看慰荚嚩疾蝗缒?,可人家進了高中一直是班級前十,期末還進了學年前二十,你的成績我都不敢跟人家說?!眿寢尩难哉Z深深地刺傷了孫然。
孫然告訴醫(yī)生,進入高中,身邊的同學都很優(yōu)秀,她有一種不被重視的失落感,看到身邊的同學進步很快,有的超過了自己,更產生了很強的危機感,覺得自己被人瞧不起,很苦惱。
每次回到家中,母親又總是認為她不夠努力,或是猜測她在學校里沒有認真聽課。這讓孫然更加郁悶,心中的委屈無處發(fā)泄,“每天上學壓力都很大,情緒很糟糕,期末考試結束后,自卑、恐懼心理讓我害怕去上學,怕見到老師和同學”。
“孫然認為,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是成績上不去的客觀因素”,心理醫(yī)生表示,胡冬梅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讓主觀上仍在努力的孫然感覺到不公平和不被理解,因此對媽媽產生不滿。
7月初,胡冬梅給孫然報了一個每小時需要花費幾百元的英語強化班,然而孫然在上課前卻以心情不好為由,拒絕前往。胡冬梅對于女兒突然間變得不懂事既傷心又生氣,隨后兩人發(fā)生爭吵,胡冬梅突然昏迷。
經醫(yī)生診斷,胡冬梅患有甲亢,與長期精神緊張、疲勞有關,平時會出現偏執(zhí)、易怒等癥狀。
胡冬梅對女兒的期望,在女兒的心中卻形成了壓力。治療中,孫然表示,她的目標是考上哈工大,母親則認為她應該上清華,孫然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母親過多的干涉,讓她逐漸出現逆反心理,進而體現在對學業(yè)逐漸冷漠喪失信心,成績因此一蹶不振。
曾經的優(yōu)等生患上“厭學癥”
心理醫(yī)生對胡冬梅說,在學習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鼓勵和肯定,尤其是中學生還處在心理發(fā)育的不成熟階段,消極的評價是造成學生厭學不容忽視的原因,“對于孫然的‘厭學癥’,胡女士在學習上對女兒過于強勢,言語上缺乏鼓勵,精神上更缺少關懷和理解,給女兒形成了巨大的壓力?!?/font>
心理醫(yī)生表示,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是導致學生厭學的重要成因。強制型的家長多采用施壓的辦法,按自己的愿望逼迫孩子學習,并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能力。還有的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其中溺愛子女的家長,過度遷就,使孩子有很強的依賴性和懶惰性,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往往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
此外,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也會給孩子的心靈上造成創(chuàng)傷,使其意志消沉,感覺生活壓抑,從而影響學習。
專家觀點:張弛有度地學習可防厭學
哈爾濱市第一??漆t(yī)院的心理專家建議,學生家長一定要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在嚴格制定和落實學習計劃的同時,不妨給孩子一些玩的時間,這樣有學有玩,張弛有度,才會有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對于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家長應及時給予心理干預,或找心理專家進行針對性治療。
編輯旁白:
母女都應釋放“應試壓力”
學習是為了什么?恐怕像孫然這樣的孩子只有一個答案:不辜負媽媽的期望。這種被動式的受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漸漸失掉了自我,最終失掉學習的動力,甚至爆發(fā)強烈的逆反行為也不足為怪?;钪鵀榱耸裁??像胡冬梅這么“負責任”的家長,恐怕也只有一個答案:為了讓孩子好。她將全部的期望都寄托給了孩子的未來,而衡量她和孩子成敗的唯一標尺便是分數和排名。她或許沒有想過,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孩子變成了不得停歇的學習“機器”,如此單薄而單一的追求,即使金榜題名,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社會在飛速發(fā)展,胡冬梅們的生存觀念,尤其是教育觀念是何等滯后?孫然們又是何等無辜而無助?
從孩子一入學的那一天起,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就有意無意地給孩子灌輸一條古老的戒律:學習是一場艱苦的勞動,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帶著這樣一種“來接受磨難”的悲壯情懷讀書,帶著這樣一種世俗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求學,渴望知識和真理的心理被扭曲了,崇高的求知活動被變形了,學習成了煎熬,上學成了夢魘。于是,難忍煎熬的孩子選擇了逃避,消極逃避的模式之一便是“厭學癥”。厭學的學生并不是無可救藥,但若對造成厭學的內外因沒有清醒的認識和矯正,則悲劇終究難以避免。追根究底,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是改革教育觀念和體制,不再唯分是舉。讓求知重新回到最原始的狀態(tài)——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為了自由而快樂地生活。 本報記者 高春陽
相鄰博客
- 開通博客(原創(chuàng)) [2010-05-12 16:28:00]
- 給女兒的信——寫在母親節(jié)前(原創(chuàng)) [2010-05-13 21:03:00]
- 孫莎莎:“背”著媽媽上學 [2010-08-06 16:47:00]
- 異國壓力倍增挫敗感 留學生情緒垃圾無處可傾 [2010-08-06 17:1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