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尋人啟事”前,聚集的路人看后搖頭:孩子離家出走以前發(fā)生在城里,現(xiàn)在鄉(xiāng)下也多起來了,真不明白現(xiàn)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在基層派出所,民警告訴筆者,孩子離家出走已是一個較為棘手的社會問題。他們一旦離開父母的監(jiān)管,有了更自由的活動范圍,這些還沒有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往往會走上歧途,走上犯罪之路。
3個十多歲的初中學生在外一星期不回家,這樣的事情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李文(化名)和王平(化名)離家出走前,都是初一的學生,他們有相同的愛好——打游戲。游戲讓他們上癮,李文沉溺其中,上課感到?jīng)]勁,他便向王平提出去昆明玩幾天,王平很贊成。兩人設法找錢,李文偷偷地取走了外公積蓄多年的2000多元。臨走時,他們又拉上了另一個學校的明明(化名)。
在昆明的幾天時間里,沒有父母的管教和學校的約束,他們玩游戲,看錄像,所帶的2000多元錢花了個精光。
孩子為什么要出走
民警介紹,在離家出走的孩子中,大部分以小學高年級和中學低年級的學生居多。青少年離家出走具有以下特點:出走者向低齡化發(fā)展,其中14歲左右的青少年居多,男生多于女生,其中大多性格孤僻,容易沖動;在一些出走的青少年家庭中,家庭本身不和諧。導致青少年離家出走主要是他們正處于走向成熟的階段,自我認識和判斷能力較差。青少年一次次出走的背后,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孩子身心受損,家長心急如焚,學校老師四處奔忙。
那么,這些孩子又為何頻頻離家出走呢?
一名曾離家出走的孩子這樣說,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很高,自己又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壓力很大。雖然父母不打不罵,離開家是一種擺脫壓力的最好辦法。另一名孩子說,父母老是在家打打鬧鬧,對自己不聞不問,感覺到自己是多余的。一些新事物的出現(xiàn),比如網(wǎng)絡,也使少數(shù)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迷失了自己。
孩子出走的原因也許單一,也許復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這種情緒有時得不到及時疏導,自身由于年齡經(jīng)歷的關系,無法正確看待,無力解脫,往往產(chǎn)生了極端行動,一走了之。
重視青少年情感需求
在一些基層派出所和學校,筆者了解到,一些孩子走上歧路,就是從有了“離家出走”意識開始的。很多孩子離家出走,就是為了擺脫父母的束縛,學校的監(jiān)督。
民警指出,青少年生存、自護能力差,離家出走不僅容易荒廢學業(yè),而且如果孩子出走到外地,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支持,被人偷、搶、騙,被挾制、脅迫、恐嚇、傷害等,最終陷入生活無著落、無處住宿的困境,孩子只有鋌而走險,去偷竊、搶東西,從而走向犯罪。
業(yè)內人士分析,青少年離家出走,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在“社會化”過程中,品行發(fā)展產(chǎn)生障礙,于是行為出現(xiàn)偏差,做出了與年齡和社會規(guī)范相違背的事情。
他們還需滿足“自尊需要”,更渴望有成就感,希望自己的行為被肯定,一些學生癡迷于游戲,就是在逃避現(xiàn)實,在虛擬世界里尋找安慰寄托的一種表現(xiàn)。當他們的某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加上一些偶然因素,就成為了他們出走的動機和原因。
來源:云南日報網(wǎng)(云南) |
相鄰博客
-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2010-05-23 17:42:00]
- 張利鈿:預防青少年犯罪從娃娃抓起 教育先行刻不容緩 [2010-05-23 19:39:00]
- 隔代教育的現(xiàn)實處境 [2010-05-23 19:43:00]
- 文化部 網(wǎng)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jiān)護工程全行業(yè)覆蓋 [2010-06-01 09:5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