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指出:打罵教育是中國傳枕的專制家度制度的殘余,是對青少年身心的嚴重摧殘。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地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蘸成家庭悲劇。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yǎng)少年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反對鞭撻孩子。他斷言:“奴隸式的管教,其所養(yǎng)成的也是奴隸式的脾氣。洛克認為,孩子一旦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font>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當今獨生子女父母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他們教育”失重”、“失度”,往往事與愿違,出現(xiàn)了不少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
打罵教育倒不單純是為了顯示父母的權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所支配,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有人在一所小學校里以“你的父母打過你嗎?”為題,請孩子們認真思考后舉手表態(tài),他們的回答是:幾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挨過父母的打和罵。至于不幸被打死打殘的新聞也屢有報道,有的故事被搬上銀。當然這算極端的例子,但絕對不是聳人聽聞。
其實,用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歷來是中國父母的拿手好戲?!按蚴怯H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棍棒底下出孝子”、“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舍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馬”就是許多家庭世代相傳的教子經驗。
打罵孩子乃至造成終生遺憾的,其實并非是許多父母的本意。父母之所以面對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拳腳,實在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能而已。打罵孩子的,過后沒有不后悔的。但是到了下一次,一遇到所謂的“忍無可忍”,那手就還會打向孩子。
許多父母在實際生活中采取的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方法。其實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過來的,回憶我們自己的經歷,有誰是被父母打罵才變得聰明的?
父母打孩子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
l.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嚴。
2.父母事業(yè)心強,沒時間照顧孩子,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
3.父母間感情不好,影響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
4.父母自己從小缺乏愛,為人父母后缺少對孩子的關懷和慈愛;
5.夫妻離異、犯罪家庭的孩子等等。
教育專家還指出:打罵孩子還說明某些父母的頭腦里尚且存在封建父母的舊意識和沒有充分認識打罵、體罰孩子的危害性,他們不考慮孩子的需要與特點,一味地從自我出發(fā),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差錯或異議,使孩子感受不到親子之情和慈母之愛,使孩子處于不安和焦慮之中,體力智力發(fā)展較差。同時,由于得不到應有的愛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視、攻擊、自信心差等心理問題,孩子時候的心靈創(chuàng)傷往往成為日后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根源。
打罵孩子造成終生遺憾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不堪忍受上吊自殺的有之,離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打罵不能完全表明父母對孩子的愛之心切。孩子幼稚無知,分不清善惡好壞,也沒有堅強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細致地教他學會分辨,積極地啟發(fā)和引導。
打罵從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暫時克服自己不正確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確的行為,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
打罵會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反感、對立,還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長大后不能獨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賴他人,容易形成“隨風倒”的性格。
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和缺乏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還可能引起孩子對父母的蔑視,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腦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錯,我就打你”的觀念后,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將來會成為權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打罵是對孩子行為后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地家庭教育方式,在現(xiàn)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xiàn)。
相鄰博客
- 未成年早嘗禁果家長怎么辦? [2010-05-28 18:02:00]
- 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的性格 [2010-05-28 18:14:00]
- 防青少年網癮 家長言傳身教最關鍵 [2010-05-28 18:38:00]
- 傾聽與學習 [2010-05-28 18: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