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這個概念在犯罪學中一般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25周歲的人。這個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兩個年齡段的人群,橫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兩個年齡區(qū)域。
而已滿18周歲,未滿25周歲的人則屬于青年范疇,他們的是非觀、世界觀較之未成年人已大大成熟,但仍處于一種很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需要進一步加以鞏固。
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貪利性、享樂性、報復性、模仿性、虛榮心、好奇心或哥兒們義氣而產(chǎn)生犯罪動機。其特點主要有:犯罪人年齡偏小,呈現(xiàn)低齡化趨向;多是出于享樂、精神空虛而實施犯罪,且多采用結伙犯罪形式;犯罪時缺少預謀,具有突發(fā)性和隨意性,往往不計后果;少女犯罪率上升;罪犯改造難度較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上升 。
在中國,對未滿14周歲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讀學校進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為16周歲,但對于殺人、爆炸等八種刑法規(guī)定的嚴重犯罪的,年滿14周歲就要追究刑事責任。
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社會共同進行校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犯罪特點】
1、越來越年輕的年齡結構。在2001-2003年罪犯構成情況進行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30歲以下罪犯和20歲以下罪犯總數(shù)中所占比例分別為2001年80.1%和22.4%,2002年82.4%和26.2%,2003年83.3%和23.7%,從數(shù)字上可以看出,青少年罪犯在罪犯總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存在著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20歲以下罪犯已達到 罪犯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強。
2、青少年犯罪主體上存在較低的知識層次。
在對36名青少年犯罪調(diào)查 了解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8.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2%,小學文化程度的占38.4%、文盲占31.6%。36名青少年罪犯在校時絕大多數(shù)是成績差的學生,多數(shù)有學業(yè)失敗的經(jīng)歷,57.1%的人成績中下或者根本跟不上,50.3%表示很少或從未受過老師的表揚,這些原因造成他們中的部分人破罐子破摔,部分中途輟學,在社會上受到不良影響之后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這些未成年人罪犯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排在前三位的是小學肄業(yè)、文盲和初中肄業(yè),他們占總數(shù)的91.7%。
3、犯罪年齡呈低齡化、作案成人化。
首先是犯罪逐漸低齡化,幾年前,青少年犯罪平均年齡還在17歲以上,而今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齡只有15.7歲。其次,團伙犯罪案件增多。青少年在學校形成“小團體”,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識,就容易相互影響,形成共同犯罪。再次,暴力搶劫犯罪比例居首,根據(jù)國家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調(diào)查獲取的比例顯示未成年人主要以財產(chǎn)犯罪為主,排在前五位的犯罪類型依次是:搶劫、強奸、盜竊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殺人。在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未成年罪犯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似乎有著清醒的認識,甚至自認為經(jīng)驗豐富,在犯罪過程中,目的性、預謀性更加明確。最后作案方式“成人化”。青少年犯罪以往多屬偶發(fā)性,作案前很少進行密謀。而近一年多來,大部分青少年搶劫案作案前均有嚴密策劃、分工。以2001年的一起故意傷害案為例,16歲的女生津津(化名)去 與男生李某發(fā)生口角,隨后便叫來3名同學替自己“報仇”,將李某帶進樓群毆打后搶走人民幣50元,并揚言還要進行第二次敲詐。李某回到家與父母商量報案。類似的校園搶劫案還時有發(fā)生。
4、青少年犯罪中一部分具有極強的隨意性
在對上述36名青少年罪犯調(diào)查訪問中得知一部分在做案前很少有明確的目的,往往是在閑逛,喝醉酒后過程中,由于一時的沖動身不由已,別人以縱恿等原因而作案或是正在做某事的過程中,見有機可乘,突然改變計劃而作案。
5、以物質(zhì)享受為目的,為了得到超過正常生活水平的物質(zhì)享受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點
作為青少年在思維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容易形成和別人攀比的心理,別人吃的比自己強,穿的比自己好時,心理就有平衡,久而久之得不到很好的引導和教育,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還有就是一些貪圖享受的青少年以“吃”“穿”“玩”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好吃懶做,在沒有充分的物質(zhì)基礎情況下,便會鋌而走險、誤入歧途,而玩更是成 為青少年消費的主要方面,通過搶劫、盜竊等不正當手段得到的錢財中有很大一部分揮霍在舞廳、游戲機、臺球 等游藝上。
【犯罪類型】
1、從屬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維尚不成熟及社會經(jīng)驗的不豐富,容易成 為成人犯罪時控制的對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對奸壞的識別能力差,在作案時處于一種死心塌地的從屬地位。例如17歲的駱某在與成年人李某所進行的盜竊活動中,一次又一次的充當“放風”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贓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僅因為李某平時給他買兩碗面條,在他不順心時說兩句安慰的話。為了這個簡單的原因,駱某甚至兩三個月回家,與李某吃住在一起,連續(xù)做案十余次。2、團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齡、同學等形式一個個的團伙,經(jīng)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礙于情面不好推辭共同作案。團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個老鼠壞一鍋湯”,一個人帶壞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搶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學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過程中又由徐某提議發(fā)生了搶劫他人財物的行為。三名學生被捕入獄后,很是后悔,認識到不該和徐某這樣的人混在一起。
3、報復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處理不及時,或因?qū)μ幚斫Y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樣的手段去對付別人,從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學遭到社會流氓毆打,并被搶走錢物,自己 學校、,派出所報告又未得到及時處理后,出于一種報復心理,去打別人,搶奪別人財物和,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毀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歲的盧某上學時被校警毆打,雖然學校及時進行了處理,但盧某認為處理不當,輟學后,攜帶木棍,到校將校警打傷。
4、沖動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不夠冷靜,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歲的殺人犯趙某,由于騎車與他相撞,在遭到毆打和辱罵后,失去理智,掏出隨身所帶的水果刀,連砍數(shù)刀,致人死亡。被判無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別人。
5、無知型犯罪。這一類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識,甚至入獄后,對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例如搶劫犯胡某騎車與他人相撞,要求賠償未得逞后,就強行搶走他人錢物,并始終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當行為,再例如搶劫犯李某認為找別人要點東西,不給打兩拳沒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認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還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對性生理方面的知識不了解,出于對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犯罪原因】
1、主觀原因從主觀上講,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正確觀察社會的意識,意志品質(zhì)薄弱,容易受到各種不良風氣和壞思想的影響,養(yǎng)成“哥們義氣”,“享樂主義”等種種不良習慣和不正確思想,并具有強烈的沖動性,教育引導的不當,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2、客觀原因
(1)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由于我們工作中忽視了思想,加上社會上請客送禮、貪污賄賂等腐敗現(xiàn)象的影響,部分青少年對社會產(chǎn)生懷疑和矛盾心理,失去了是非觀念,甚至對正確的東西也持懷疑態(tài)度。有的違法犯罪分子毫不隱瞞的說:“人活著就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能貪污的貪污,能受賄的受賄,我不能貪污也沒條件受賄,只好采用笨重的辦法去偷去搶。”在這種思想支配下,這種人藐視國法,大膽作案,抓住了坐幾年牢,抓不住算我走運,吃喝幾頓,快活幾天。如我們辦理的一起搶劫盜竊案件中,涉案的幾個年輕人年齡都在二十歲左右,由于受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影響,幾個人經(jīng)常單獨或與他人合伙盜竊、搶劫。有時盜竊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chǎn),有時搶劫現(xiàn)金,來充實他們空虛的精神生活。他們不是靠勤勞的雙手去致富,而是抱著幻想,以身試法,去盜去搶、去騙,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2)外來腐朽思想和文化的腐蝕。隨著對外開放,業(yè)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也象蒼蠅一樣飛了進來,在青少年中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青少年身心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吸收能力強,而批判、辨別能力差,容易把壞的當成好的去仿效和追求。加上我們?nèi)狈φ_的引導,促使他們?yōu)樽非笪镔|(zhì)精神享受而不惜鋌而走險,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3)就業(yè)不足,使無可事事的青少年有時間去違法犯罪。化的生活促使青少年成熟的比較早,有些人在十五、六歲就具有了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生活要求。他們成熟之后,在生活上、上就有了獨立的愿望。他們?nèi)菀捉?jīng)?!白晕以O計”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周圍的人尊重他、理解他,希望自己成為對、對家庭有用的人。就業(yè)除經(jīng)濟意義之外,還反映出他們一種精神方面的需要。這個問題一旦得不到解決,他們就會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反應,生活的困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到自己正當權利沒有得到正當保障,產(chǎn)生反抗心理。筆者在提審一重大盜竊犯時,當問及他為什么盜竊時,他說:“和我年齡相仿的都有工作,他們下班后遛舞廳、遛影院、玩臺球,有時請我到飯店吃點喝點,老花別人的錢不得勁。做生意又沒那本事,沒錢花就想到偷,叫你們處在我這種地步,沒錢花也會想辦法的”。
(4)國家機關工作中存在某些問題,對青少年犯罪起到催化作用。有些地區(qū)的政法機關對犯罪活動打擊不力,許多重特大案件長期不能破案,或雖已破案,由于案件久拖不決,失去應有的現(xiàn)實意義,起不到震懾犯罪的作用。有的公安機關辦案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立案不查或久拖不決給那些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一種僥幸心理,以為可以逃脫的制裁,以至于使其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能自拔。有的公安機關辦案人員為了某些經(jīng)濟利益或達到某些領導下達的抓人指標,該從輕的不從輕、不該拘留的也拘留了。還有的勞改、勞教場所管理不善,不力,使他們在服刑或管教期間不僅沒有受到改惡從善的教育,反而彼此了不少犯罪的經(jīng)驗,有的甚至在釋放途中就繼續(xù)作案。
(5)家庭的因素。家長在教育、制止和挽救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受自身素質(zhì)的限制或教育不當?shù)榷喾矫娴脑?,有些家長非但不能很好的教育子女,甚至成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引路人。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犯罪青少年的家長知識層次較低,絕大多數(shù)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盲占了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職業(yè)多以農(nóng)民個體戶或無正當職業(yè)為主。這樣就制約了其對子女的教育,容易走上教育的兩個極端:一是過分溺愛,造成青少年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畸形,為所欲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二是任意打罵,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容易和社會上的流氓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有些家長忙于賺錢,很少 過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缺乏對孩子的關心,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寂寞,為尋求安慰和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更有甚者有些家長利用青少年對長輩的信任,唆使其走上犯罪道路。例如鐘某不但自己經(jīng)常在客車上搶劫他人財物,還讓自己的侄兒來做幫手,最后自己得到了死刑的應有下場,侄兒也被判了十年徒刑,毀了前程。
(6)學校的原因.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主要陣地,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問題,非但沒有完成對青少年的教育任務,而且對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只注重基礎知識、知識的教育,缺乏法律常識,道德知識方面的教育,缺乏培養(yǎng)青少年形成正確世界觀的教育,缺少根據(jù)青少年特點提高其心理素質(zhì)的教育;二是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好壞,對成績差的學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三是個別教師由于素質(zhì)較低,教育時不顧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傷害其自尊心,甚至打罵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最終脫離學校,走上犯罪道路;四是所起表率作用不夠,一方面要求學生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另一方面又不能及時處理善后事宜.例如雷某在班中成績一直位居前三名,在自己和同學多次遭到社會流氓的毆打和錢物被搶后,多次向?qū)W校反映,而學??偸遣挥枥聿?致使雷某產(chǎn)生偏激思想,最終發(fā)生了搶奪他人錢物的行為.
(7)社會的原因.整個社會沒有形成一種關心愛護青少年、制止青少年犯罪,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好風氣,很多人不根據(jù)青少年的特點去理解其思想行為的表現(xiàn),以一種大壓小的態(tài)度對待青少年,或者視青少年為弱者,作為欺負和利用的對象。對失足青少年更是采取了歧視的態(tài)度,甚至不愿給其從新做人的機會,在就業(yè)、入學方面設置了重重障礙,使失足青少年再度滑向犯罪的邊緣。
【預防對策】
針對上述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對癥下藥。筆者認為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預防或排除產(chǎn)生犯罪的因素。各級黨和政府必須把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重視青少年犯罪的巨大危害性,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社會、家庭、學校齊抓共管,積極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的興趣和習慣,要求他們樹立法律觀念,增強法制意識、道德意識,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個良好的社會、精神環(huán)境。
2、要進一步提高對“掃黃”工作的認識,要采取強硬、得力措施,搞好“掃黃”工作,徹底清除這些精神鴉片,杜絕黃源,要大張旗鼓的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用社會主義文學占領文藝陣地,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使青少年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成長,使他們培養(yǎng)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要廣開就業(yè)渠道,擴大就業(yè)門路。最大限度的解決待業(yè)青年及“兩勞”人員的就業(yè)安置工作,解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他們不歧視,不另眼看待,避免他們無事生非,實施犯罪。解決“兩勞”人員因無事可做而從操就業(yè)。
4、要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提高政法人員的素質(zhì)、業(yè)務素質(zhì),增強破案能力,加快辦案速度,及時從重從快處理嚴重違法犯罪分子,震懾犯罪。同時加強勞改勞教工作,使勞改勞教人員在勞改勞教期間學習法律,對他們經(jīng)常進行共產(chǎn)主義人生觀教育,使他們悔過自新,從新做人。
5、學校要堅決貫徹德、智、體全面的教育方針,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新人,對差生多給予指導,要看到他們的長處,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給他們講理想、講人生、講奉獻,不能對他們諷刺、挖苦,更不能一發(fā)現(xiàn)錯誤就將他們趕出校門,把隱患留給社會。同時,要進一步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zhì)量,嚴肅校紀,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人才。
6、家庭要擔負起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責任。
(1) 觀察少年的一言一行。一般情況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家長如果細心觀察就可以將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2) 多與孩子談心。如果家長能夠做孩子的朋友,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或許就會避免許多不該發(fā)生的人生悲劇。
(3) 別怕家丑外揚。家長應克服虛榮心理,將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訴教師和鄰居們,在相互配合下,在孩子的周圍形成一個監(jiān)督圈,通過各方面的督促、引導,使孩子改邪歸正,健康成長。
青少年犯罪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全社會應該關注和關愛青少年的成長,使他們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青少年的優(yōu)勢,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麗水市青少年服務網(wǎng)
搜集整理:金麗莉
相鄰博客
- 中國家長面臨的新挑戰(zhàn) [2010-06-12 22:16:00]
- 淺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2010-06-13 15:00:00]
- 簡析農(nóng)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2010-06-13 15:20:00]
- 目前,我國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有哪些立法? [2010-06-13 15: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