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里的兵法策略
——評《兵法策略與語文教學》
作者:羅躍
課程改革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名詞,而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混雜著跫跫足音的時代進行曲,它需要一線教師深入肌理、融入血液的教育體驗和真情書寫
《兵法策略與語文教學》一書,我?guī)缀跏且豢跉饩妥x完了它。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面對一本脫胎于傳統(tǒng)文化典籍的教學寶典,我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激情和沖動。
我讀過很多教育教學著作,但沒想過像《孫子兵法》這樣的經(jīng)典可以走進教學領域,并且是與語文課堂教學牽手。這種跨越時空的牽手可以說既浪漫又新奇。正如編者所言,研究孫子兵法與語文教學策略的關系,實質(zhì)上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對話的雙方雖然相隔兩千多年,卻有著相似的話語背景。
兩千多年前,孫武向吳王獻上《孫子兵法》時,正是中原大地風云際會、群雄逐鹿、硝煙彌漫的時代,《孫子兵法》的應運而生。在兩千多年后,當教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的時候,各種流派、各種主義、各種旗幟紛紛競相登臺,理想與現(xiàn)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理論與實踐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交鋒和碰撞。然而,熱鬧的背后,對于語文教學真諦的叩問卻發(fā)出歷史的強音。我們驀然發(fā)現(xiàn),語文還是語文。語文教師自身的角色在變,觀念在變,教學方式在變,然而對語文教學本質(zhì)的追問不會變,對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追尋不會變,對語文教學策略的追求不會變。
研究《孫子兵法》,就是在與經(jīng)典著作的對話中尋求語文教學本質(zhì)、規(guī)律和策略的答案。這是對新課程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回應,也是對語文教學策略研究的一個全新突破。這一回應和突破,不僅為一線教師呈現(xiàn)了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教學資源,提煉了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更能拓寬教師的視界,啟迪教師的智慧,從而推動語文教學研究呈現(xiàn)更多獨特的面貌。
當然,此書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研究視角的獨特,還在于它內(nèi)容的精彩紛呈。該書在汲取《孫子兵法》思想精華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許多精煉實用、行之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并運用這些策略,對遴選出來的大量生動的教學案例,進行了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分析,給人很多有益的啟迪。在體例上,該書基本沿襲《孫子兵法》原著之結構,分13章予以闡述。每章又設“原文引注、策略解讀、策略引用”3部分,既便于讀者閱讀原作,品味傳統(tǒng)典章之精髓,又能領略兵法策略服務語文教學之智慧。
閱讀此書,不時想要為它精彩的論述擊節(jié)贊賞。比如,戰(zhàn)爭的根本在于得道,教學的根本也在于得道。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教之有道,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使上下同欲,齊心協(xié)力,才能筑就成功教學的堅實基礎。語文之道,來自于對語文學習目標的正確認識,來自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來自于教師自身學識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的影響。比如,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當把教學看作是一種生命活動。他應該充滿捧起語文課本,充滿感激地閱讀和思考。
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還應當充滿激情,是一個雖已成年但沒有忘卻做夢的人,是一個一直把理想和信念小心供奉在心靈深處的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還應該富有智慧,這種智慧來自“語文教師對于母語文化的獨具慧眼,語文教師對民族精神的獨特視野,語文教師對語文教育的獨特解構,語文教師不拘一格的教學風范”。孫子認為,善于指揮打仗的人創(chuàng)造氣勢,就像在極高的山上滾動圓石,來勢宏大。具有了勢,才能產(chǎn)生千鈞之力,雷霆之鳴。這就啟發(fā)我們:很多課文往往都有精彩篇章,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不宜直奔主題,而要將精華部分暫時保留起來,或像壘土一般將其置于泰山之頂,或像筑堤一般將水蓄到高處,或像剝筍一般一層一層地打開,將聽者的胃口吊到最高處,最后“卒章顯志”,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始終覺得,課程改革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名詞,而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混雜著跫跫足音的時代進行曲,它需要一線教師深入肌理融入血液的教育體驗和真情書寫。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這樣一群懷抱教育理想和智慧的教學親歷者,他們就像侍弄莊稼守望田野的農(nóng)夫,他們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愿意在教學的田畝中長年累月地深耕細耙,同時他們又懷揣理想,愿意仰望星空,以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燭照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教學細節(jié)。而在課程改革縱深推進的今天,我們實在太需要擁有這樣的心態(tài),太需要擁有這樣的智慧。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鄰博客
- 弘揚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tǒng)軍事文化(作者 楊新) [2010-05-28 11:52:00]
- 《孫子兵法》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2010-05-28 11:57:00]
- 成立宣言(夏玉紅) [2010-05-28 14:36:00]
- 孫子生平(一):陳完逸齊 [2010-05-29 12: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