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素質的競爭。法治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必備的素養(yǎng)。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養(yǎng),讓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內(nèi)心生根、發(fā)芽、結果。法治教育不光是政法部門的事,教書育人的陣地更是普法的搖籃。當前青少年犯罪時有發(fā)生,校園安全事件屢屢出現(xiàn),著實讓人擔憂。仔細反思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法治教育仍然是學校青少年教育的“短板”。
“德、智、體、美、勞”是青少年培養(yǎng)的主要標尺,法治素養(yǎng)的樹立,一直沒有作為獨立的評價標準得到應有重視。在升學率的指揮棒下,法治教育很容易成為裝飾,形同虛設。由于不是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在師資力量的配置上也存在問題,很難有法律專業(yè)的老師來給學生授課,他們很多自己都一知半解、囫圇吞棗,難以指望讓學生聽明白。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課時來安排法治教育,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占一點政治課時間,有的干脆沒有安排法治課;在教材方面,目前也尚沒有形成真正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規(guī)律的成套統(tǒng)一的教材。對于很多學生來講,法律似乎是個很遙遠、很模糊的東西,沒有吸引力,沒有現(xiàn)實性。很多學校的法治教育要借助外力,比如法院、公安等。很多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者輔導員,法官們到學校做講座,通過案例的講述,吸引學生對法律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法律的體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但是畢竟法官們都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年也就抽空到學校講幾次,難以經(jīng)?;y以滿足師生們的需要。
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需凝聚各方合力。學校要積極響應國家依法治國的號召,依法治校,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成為知法守法的楷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嚴禁體罰、辱罵學生;要教育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責任意識、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懂得違法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和應承擔的責任,懂得如何來傳達自己的聲音維護自己的權利,懂得法律是將來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重要規(guī)則。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關注和建設力度,努力使法律素養(yǎng)成為學生成材的重要標準,努力使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成為評價和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尊重青少年的成長特點和規(guī)律,組織專家撰寫出高質量、為學生們所喜聞樂見的法律教材。人民法院要積極參與,深入學生中間,通過模擬法庭、案例講解、情景設置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法律的運作流程,熟悉合格公民在社會中如何與法律打交道,切實讓他們感受到法律并不遙遠、法律并不枯燥、法律就在身邊。
(蘇海昌 作者單位:山東省冠縣甘屯中學)
http://www.chinapeace.org.cn/pabb/2010-06/21/c_13360146.htm
王光發(fā) 收錄
相鄰博客
- 農(nóng)民工子女在成都上學 一樣享受基本社會保險 [2010-06-21 15:07:00]
- "牽手計劃"啟動 京民工子女享社會大課堂資源 [2010-06-21 15:11:00]
- 調查顯示農(nóng)民子女高考成績高出其他家庭15分 [2010-06-22 10:29:00]
- 流動,是為了不再流動 [2010-06-23 20: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