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剛至,家中便來了幾位小客人。我們共進午餐。
孩子們各人盛各人的稀飯,我心中暗想: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不錯。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懂不懂互助呢?
我端起碗,起身為自己盛湯,只是動作比平時放慢了些。年齡大些的妻侄女立即把碗接過去,為我盛稀飯,我欣然接受,并表示謝意。妻子還在廚房忙。
這時,一年級的小女孩自覺跑到廚房喊姨姨吃飯,我想:這孩子雖然年齡最小,但心中裝著別人,讓人感動。
吃飯時,有兩個孩子吃飯聲音稍大,也許他們是在比賽吃飯的速度。我進行“咀嚼不要發(fā)出大聲”方面的行為暗示,不一會孩子自己覺察到,自己與別人的吃法不一樣,便自覺放慢了速度,降低了聲音。小女孩的拿筷子姿勢不正確,女兒做了提醒,小女孩堅持了一會,又回到從前。我以為,短期的糾正不足以改變較為長期的壞習(xí)慣。
另外,我用自己的行動暗示了孩子應(yīng)如何喝稀飯,孩子有意無意地開始模仿。我在“無意”示范的時候,一不小心把稀飯灑到桌上,好事辦壞了,本來想教育孩子的,自己倒出了問題。我索性將計就計,讓孩子看到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一方面自己向各位小朋友連聲說“對不起”,另一方面立即找來紙巾把桌面擦干凈。孩子在家長的“錯誤”中依然可以學(xué)到如何面對自己,而不是推卸責(zé)任或指責(zé)別人。
吃的多的孩子我沒有提出表揚,盡管有的孩子有這種想法,我不愿以孩子吃得多少作為是否表揚孩子的依據(jù),吃得少的也沒進行批評,大家只要能夠做到“各取所需”即可。如果晚飯大家一塊吃的話,按點開飯,中間不準(zhǔn)吃零食,我這樣想也準(zhǔn)備這樣做。
這次與四個小朋友一塊吃午飯,我對為自己盛稀飯的孩子表示了謝意,為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麻煩表示歉意,沒有多說什么。我想,孩子還是會從中受益的,無論家長做的對與錯,都要為孩子展示你的行為過程,更重要的是展示家長做事的態(tài)度和立場,為孩子做好積極的正面引導(dǎo)。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引導(dǎo)是關(guān)鍵(轉(zhuǎn)) [2010-07-10 11:23:00]
- 家長如何引導(dǎo)孩子過好假期(轉(zhuǎn)) [2010-07-10 11:28:00]
- 孩子打人與被打時,家長可以如何引導(dǎo)?(轉(zhuǎn)) [2010-07-12 19:26:00]
- 如何引導(dǎo)學(xué)前兒童為了友誼拿小食品討好小朋友的問題【姚乃峰】 [2010-07-15 18: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