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孫瑞雪 七巧板系列節(jié)目 來源:土豆網(wǎng)
整理:杜京葉 2009年2月14日
為什么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他為什么不斷扔掉手里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他為什么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為什么他喜歡玩水、玩沙,玩上幾個小時而樂此不彼?走路的時候,他為什么專門走低洼不平的地方?他為什么喜歡反復地在樓梯上爬上爬下?為什么5歲左右的孩子會說要和爸爸(或媽媽)結(jié)婚?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么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這一些看似奇怪的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成長的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的生命力的驅(qū)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某一事物的物質(zhì),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zhì)。
其實0-6歲的兒童(有的孩子一直持續(xù)到12歲),幾乎將他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自我建構(gòu)中,因此皮亞杰斷言0-6歲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當嬰幼兒暢通無阻地度過一個敏感期時,他就走過了一個發(fā)展的臺階,這給孩子帶來了愉悅和持續(xù)性的滿足,這也是孩子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圓滿地完成這個過程,兒童會充滿活力和激情。但是,破壞了這個過程,就會導致兒童的麻木、遲鈍、懶惰、好動、混亂。在愛和自由中長大的孩子,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擴大得到了全面、充分的發(fā)展,他不會停止成長,長大成人后,他也不會象父輩一樣歷經(jīng)坎坷尋找自我,他將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無人能撼動的尊嚴和自信,他能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因此有幸福感。
了解生命的成長過程,給孩子愛和自由,你就會擁有一個這樣的孩子。
1.口和手的敏感期
2.空間敏感期
3.秩序敏感期
4.自我意識敏感期
5.審美敏感期
6.音樂和繪畫敏感期
7.人際關(guān)系敏感期
8.婚姻敏感期
9.細小事物、玩水、玩沙敏感期
10.模仿敏感期
11.語言敏感期
12.執(zhí)拗敏感期
13.情感敏感期
14.身份確認敏感期
15.性別和出生敏感期
16.數(shù)字、符號和自然的敏感期
轉(zhuǎn)載自:u/6636/archives/2009/20091211131613.html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