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哪些需要? |
一般來說,孩子除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外,心理方面還有很多需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心理方面的需要,越來越成為親子關(guān)系的重點。如果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故意封閉自我。
那么,孩子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呢?
意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通過不斷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有個“精神胚胎”,兒童的成長是順應(yīng)這個精神胚胎的“自然趨向”的。如果父母給孩子需要的養(yǎng)分,孩子將通過自我選擇建立完好的心智。
一、情感需要
在情感方面,孩子有愛與被愛的需要,孩子需要在愛的沐浴下成長。教育孩子,這是第一位的,愛是基礎(chǔ)。當(dāng)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冷漠、逆反的情緒。
剛出生的孩子就有情感的需要,他喜歡父母的撫摸和擁抱,他喜歡看父母溫柔的微笑和眼神,他喜歡父母對他說:“寶寶,我愛你!”“寶寶,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這種情感需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種需求。
許多父母認為,在這方面,自己做得相當(dāng)好,實際上,父母們只關(guān)注了給孩子愛,而且這種愛往往是溺愛,只是一味地給孩子愛,忽視了也應(yīng)該向孩子索取愛。于是,孩子們學(xué)會了“理直氣壯”地接受父母們的愛,根本意識不到自己也需要付出愛,反映在孩子行動上,就是自私、狂妄自大、以自我為中心。
二、獨立需要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希望永遠活在父母們的保護當(dāng)中,他們渴望能夠獨立地做一些事情,獨立地決定自己的事情。
這種獨立性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和青春期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兩個時期被稱為孩子的“斷乳期”,前者為生理斷乳期,后者為心理斷乳期。
年幼的孩子們總是喜歡什么東西都碰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奇的東西;大點兒的孩子則喜歡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事實上,這正是孩子順從“精神胚胎”的自然趨向,他們不自覺地被引導(dǎo)著去“配合自己的行動”,從而獲得對各種事物的印象。
但是,許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這種需要,他們喜歡禁止孩子的各種探索行為,經(jīng)常過多地替孩子做事情,干涉孩子的事情和決定。當(dāng)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時,孩子就會產(chǎn)生受挫感,產(chǎn)生沮喪的情緒,他自然而然會變得“不順從”,出現(xiàn)對抗的行為,自然而然會變得“叛逆”。
其實,這些都表明他在向父母暗示:我不需要你們的過多保護,我不需要你們的過多干涉,我要自由!我要獨立!只要父母把自由給了孩子,“不順從”和“叛逆”就沒有理由存在,它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三、自尊需要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尊的需要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需要。對于孩子來說,這種需要也存在。
孩子們都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情感,尊重他們的隱私,等等。許多父母恰恰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自尊需要,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于是,父母們經(jīng)常隨意呵斥孩子、打罵孩子,有些甚至在公眾場合打罵孩子,揭露孩子的缺點,等等,完全不顧孩子的自尊。
當(dāng)孩子的自尊沒有得到尊重時,他們或者產(chǎn)生逆反、對抗的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不顧自己的顏面茍且偷生地活著,這些都增加了親子溝通的障礙。
四、平等需要
孩子雖小,但是,他們總希望父母能夠把他們當(dāng)成大人一樣來看待。而許多父母總是不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往往是對孩子要求這樣,對自己要求那樣。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學(xué)習(xí),自己卻天天看電視、打麻將。這樣孩子就會認為父母與自己是不平等的。
現(xiàn)在,有許多孩子會在背后這樣議論父母:“我的父母總是要求我做這做那,其實這些事情他們自己都做不到。”“是呀,父母總是說話不算話,明明答應(yīng)我星期天去郊游的,因為他們自己想睡懶覺而不去了?!边@些都表明,在大多數(shù)的孩子心里,父母們沒有做到平等這一點,于是,他們也就不相信父母的話了,溝通的障礙也就形成了。
五、成就需要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孩子同樣有這種需要,而且,這種需要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認可。這種認可和表揚,往往能夠讓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成就感,讓他們獲得極大的快樂。因此,從主觀上來說,孩子們總是希望自己在家里做個優(yōu)秀的孩子,處處獲得父母的夸獎;在學(xué)校,他們又希望自己是個學(xué)習(xí)好、行為好、品行好的學(xué)生,能夠當(dāng)班干部,希望在班級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人人羨慕的優(yōu)秀生。
當(dāng)孩子的這種成就欲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失落、沮喪的情緒。
引文來源 孩子有哪些需要?--教育--人民網(wǎng)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