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日益臨近,每次考試后開家長會幾乎成為學校的慣例。根據(jù)最新調(diào)查顯示,多年來,學生因家長會而感到緊張的現(xiàn)象未能有所改變。據(jù)北京市一次針對328名不同年級學生做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家長會后,11%的學生與教師關(guān)系變得緊張,20.1%的學生與家長關(guān)系緊張,30.5%的學生受到家長的嚴肅批評并被限制活動。此外,家長會甚至也讓一些家長感到緊張。
究其原因,在以成績劃分學生“層次”的前提下,集中召開家長會令家長和學生產(chǎn)生了明顯的成績落差感。我們是否可以設(shè)想一下,分層次地召開家長會,從而使家長會針對性更強,同時避免落差感呢?同一層面的學生學習特點和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相近,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的碰面可以在解決某個同學的個別問題時,及時采取措施預防其他同學出現(xiàn)類似問題。
分層開會之利:變“通告”為探討
一次家長會,班主任要分析每個學生的情況很難,其他任課教師發(fā)言的機會就更少。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大多是看成績單,會后同孩子的交流也是按成績單上的數(shù)字進行“賞罰”。這樣,班主任僅僅能夠做到就整個班級的情況給家長做一個“通告”,學生平均分配時間少,無法詳細溝通,實效性差。
分層開家長會,既可以讓老師有更多時間、更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的分析到位,也便于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和探討。
關(guān)于如何劃分學生“層面”,某中學一線班主任教師建議:“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分出層面需要根據(jù)召開家長會的目的來分。如果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開會,那就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或?qū)W習態(tài)度來分;如果是針對學生的紀律開家長會,就以學生這方面的表現(xiàn)來分類。”
分層開會之弊:謹防“眾口難調(diào)”
家長參加家長會,一是了解孩子所在學校的教育發(fā)展前景;二是了解孩子所在的班級在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情況;三是了解孩子在這個班級中的學習與生活狀態(tài)。
然而,分層家長會令家長對整個班級的情況,只能從一個切面上了解孩子在校狀態(tài);此外,有的家長也有興趣聽聽比自己孩子好的或者成績不如自己孩子的家長的心聲……
有的學生談道,“我覺得能分層開家長會挺好,讓媽媽看看和我差不多的孩子都這樣,不能總是要求我向最高的看齊?!辈簧倮蠋熞舱J為,這無形中增大了老師的工作量,一場家長會分成三場以上來開,時間安排和教室使用分開不說,什么樣成績的孩子算一個層面,以什么來標準界定層面也都是需要時間來考慮的問題。
專家建議:靈活變換,勿固化標準
教育專家提醒教師和家長:“家長會年年開,年年都弄不懂為何孩子對這個會如此敏感,其實打個比方,就比如你事先知道主管你事務的領(lǐng)導和主管你工資的領(lǐng)導在一起評價你、‘研究’你,那么,他們談話中和談話后,你自然也會敏感的,家長的表現(xiàn)不一定比孩子好。雖然不是很恰當,但道理是相通的。所以,開家長會,在學校、教師和家長眼里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但是在孩子眼里,完全沒那么簡單。所以,無論家長會怎么開,前提是讓孩子和家長都懂得開會不是家長和老師互相打‘小報告’。這個前提認識到了,具體怎樣操作,當然是更有效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好。分層開家長會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關(guān)鍵是這個‘層’要分得科學,不只要對孩子分層,老師和家長也要分層,孩子強科弱科分是一種分層標準,家長希望了解孩子的哪些方面以及家長性格特點也是一種分層標準,教師希望孩子努力方向也是一種分層標準。在具體的教學中有計劃地靈活變換才更加實用?!?/span>
本文由田軍收錄。
本文網(wǎng)址鏈接http://www.banzhuren.com/article.asp?id=846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