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兒子所在的幼兒園搞了一次親子活動。作為媽媽,我欣然參加。在前往幼兒園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好,我一邊走,一邊想著兒子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如何與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這一切的好心情卻由于兒子在親子活動中出乎意料的表現(xiàn)蕩然無存,留給我的是好幾天的思考。親子活動開始了,當家長們都在教室四周坐好后,老師讓所有小朋友在教室中間圍了個圈,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開了本次親子活動的序幕。然而,正當所有小朋友都圍著老師一起唱歌時,我的兒子卻不在其中,只見他繞著小朋友正瘋狂地跑著,邊跑還邊“啊啊”大叫著。我看情形不對,趕忙在一旁制止他??墒撬盐业脑挳敹咃L(fēng),還在一圈接一圈地跑著。所有父母都在一旁看著他笑,我則滿臉通紅。終于,逮了個機會,我把他抓住,不允許他繼續(xù)亂跑了。但是,當老師拿出準備好的蛋糕,正在給小朋友講解蛋糕中圖形的含義時,兒子卻擠進人群,伸出手指,從蛋糕上刮下一塊奶油來舔。此時其他的小朋友也紛紛效仿,用手指戳蛋糕、舔奶油,這場面引起了周圍父母們哄然大笑。望著3歲的兒子,我有些生氣。他究竟為何如此反常呢?
專家解讀
一般而言,2~3歲的嬰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在和周圍人接觸的過程中,往往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甚至非常叛逆。上文提到的這個孩子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表現(xiàn)出很強的自我意識,和老師的要求格格不入,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fēng),和小朋友們的行為不一致,這是他這個年齡段的特征。面對孩子的獨立反抗,家長應(yīng)該有自己的應(yīng)對措施。
了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家長的建議不被孩子采納,是因為家長沒有說清要求,還是孩子正被眼前的游戲吸引?家長可以根據(jù)不同原因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表達方式?;蛑苯亓水斕岢鲆?,或給孩子留點時間結(jié)束手中的游戲,參與另一個活動,當然家長要說明另一個活動有趣在哪里。家長應(yīng)借用轉(zhuǎn)移孩子興趣的方法,達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
家長了解到孩子反抗期的特點后,可以因勢利導(dǎo),不要強求孩子。一旦孩子采納了家長的建議,可以適時表揚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成功感,對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過分約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縱和搗亂行為可能是家長過于寵愛造成的;有的孩子則相反,家長過于約束孩子,才出現(xiàn)逆反行為。家長應(yīng)該適度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形式,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寬松、理解、民主的氛圍,適當給孩子宣泄和活動的機會,和孩子平等交往。
給本文媽媽的建議
本文中,媽媽懷著高興的心情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想象著活動給孩子帶來的收獲。除了這些,媽媽還可以給孩子做更多的心理準備工作,如和孩子一同想象有哪些活動,該怎樣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如果自己的孩子很有個性,可能比較叛逆,家長則要有些針對性的準備。如可以在活動之前先教會孩子在做集體游戲時,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如果家長在活動前給孩子事先定好規(guī)矩,相信孩子的表現(xiàn)就不會“失?!薄?/span>
相鄰博客
- 媽媽,你的愛為什么有條件(轉(zhuǎn)) [2010-12-06 14:07:1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