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
“孩奴”的非正常心理——過分追求物質,主動養(yǎng)成“奴性”。
父母一生為子女打拼,成了“孩奴”,很多人覺得這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孩奴”是部分家長過分追求物質的結果,是被夸張的“孩奴”恐懼癥?!昂⒆右院玫?,穿好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裝進口”、“上學要上名校,望子成龍就要給孩子上各種早教班”……其實,這都是物質壓力下家長的“奴性”,是對高消費行為的普遍夸大。他們因為對孩子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所以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這種“奴性”不值得提倡。
◎“奴性”表現(xiàn)一:孩子是唯一的生活重心
很多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奴”。
從清晨的沖奶粉、洗刷奶瓶,到洗尿布、洗衣服,直到最后的做飯全都是父母親力親為,孩子的喜怒哀樂成了父母情緒的晴雨表。雖然明知道自己對孩子過于緊張的情緒影響到了家人,甚至忽略了夫妻之間的感情,但他們仍然執(zhí)迷不悟。心理專家認為,生活重心過于偏重孩子,對自己和孩子都是太大的負擔。建議父母給自己和孩子更大的獨立空間,多關注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愉悅充實。
◎“奴性”表現(xiàn)二:凡是孩子的消費就失去理性
很多年輕的父母為自己的寶貝選擇物品時,偏要挑選價格相對比較貴的,一件普通的嬰兒裝就要花上幾百元。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遺余力,為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優(yōu)越環(huán)境,家長不惜花高價買高檔玩具,一套布偶玩具動輒千元,拍一套兒童照優(yōu)惠價就2880元。眾多商家也盯住了兒童消費這一領域,兒童消費正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無法承受之重。富養(yǎng)孩子,漸漸演變成為單純物質上的富足。為了讓孩子去名校,不少家庭在名校地段購買了昂貴的房子,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專家支招
◎心理攻略 要不要做“孩奴”,因人而異
養(yǎng)育子女,一定要做好準備,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為“孩奴”這個問題上要因人而異,如果這個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準備,孩子出生了,即使當“孩奴”也沒什么。但如果兩方面都還沒做好準備,生下小孩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
有一些準媽媽在產(chǎn)前容易產(chǎn)生抑郁的情緒,身邊的家人一定要及時地進行開導。也建議一些有工作的準媽媽,沒必要過早地停下工作在家待產(chǎn)。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桂英表示,對于在是否生育問題上有猶豫的夫妻而言,他們都覺得:如果生,那就要好好養(yǎng)。正因為一定要好好養(yǎng),所以才會有顧慮,怕讓下一代受苦。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得靠政府。由政府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服務。
◎理財攻略 80后如何擺脫“孩奴”命運
專家認為,“孩奴”要減負,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有科學的育兒觀念,另一方面要及早樹立理財意識。
在要孩子之前就應有計劃地專門做一些儲蓄,不論數(shù)目多少,都要考慮生孩子的手術費用、孩子出生后的基本開支、休產(chǎn)假帶來的家庭收入縮減等因素,這樣能有效避免寶寶降臨帶來的過分經(jīng)濟緊張。
另外,為了保障家庭本金的安全性,對于沒有投資技巧和要求省心的家長選擇基金定投要好些?;鸲ㄍ恫粌H是抵御通貨膨脹的最佳投資工具,而且能開源節(jié)流,強迫儲蓄,用小額資金也能積累頗豐的財富。
孩子出生后就應該購買保險。0-6歲這個年齡段最容易發(fā)生一些小意外,給孩子準備一份意外醫(yī)療險是非常必要的。7-12歲時,教育基金、醫(yī)療保障一個都不能少。由于年齡偏大,購買兒童保險相對保費較貴,投保時可以選擇具有現(xiàn)金返還功能的保險。12歲以后,則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習慣。一方面可以選擇現(xiàn)金返還類的壽險解決教育基金的問題;一方面也可選擇儲蓄養(yǎng)老類的保險提前投資孩子的未來。
孩子保險應遵守幾個原則:第一,費用不宜太高,交保費的時間不宜過長;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齡越小保費相對越便宜,尤其當子女成年后,很多少兒險都附加了一些功能,當交費期滿,可以直接轉換成其他壽險產(chǎn)品;第三,有條件的話,增加購買附加保費豁免,一旦家長因特殊原因而無力支付保費,保單還能繼續(xù)生效。http://www.jiangsuedu.net/cms/Docs/news/2/html/2271218/20100921102859408.s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80后父母40分鐘花96塊只為讓孩子學“爬” [2010-12-09 14:38:04]
- 80后“孩奴”的非正常心理(上) [2010-12-09 14:40:16]
- “80后”爸爸:與傳統(tǒng)“嚴父”絕緣 [2010-12-09 14:44:02]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