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輪又一輪周練,分數(shù)上上下下的電梯效應,在本學期過程之中,我有時會覺得日子過得緩慢。但是隨著期末考試結(jié)束,一個學期的光陰卻仿佛只在彈指之間。
很看重孩子在高中階段的成長,是因為高中往往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對一輩子的影響不同于其他時期。而高一,某種程度上,也是通向未來高考的起點。所以當?shù)谝粚W期結(jié)束,對孩子的表現(xiàn)作一次全方位總結(jié)是必要的。
溫故知新。
人 際
以三限生的身份,通過分班考試,跌跌撞撞進了高分班,激動的心情還未平復,就開始了第一輪周練。全班60個同學,他排在46。那一刻起,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強手如林的2中,他只是個平凡者,沒有打眼的優(yōu)勢科目,也沒有出眾的業(yè)余特長;沒有舌燦蓮花的口才,也沒有高大挺拔的外表。如果說初中因為我們不知天高地厚,看著他在平行班里的排名,還有幾分沾沾自喜的話,那么此刻,我們必須學會——
悅納平凡。
好在兩年前的初二伊始,學習的事情基本上就由他自己負責了,那時,他是全班唯一不用家長審閱作業(yè)和簽字的學生。雖然他父親有能力輔導他的功課,我們也很希望他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不過初中三年,他從未就功課問題向我們請教(想想那時候煩人的青春期叛逆,真有點不堪回首)。
15歲的年齡,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和影響應該是家庭教育重心。這話聽上去或許有些務(wù)虛,但在為關(guān)心分數(shù)的同時,我們也注意這樣在努力,把所有的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
最看重他和同學之間的交往。因為按照他的性格特點,溝通和融入能力,將決定他在多大程度感知校園生活的美好。所幸,與班集體投緣,每天帶著笑容回家,對于我們強調(diào)的寬容、友愛、謙虛、熱情等等,他都愉快地接受。從他與同學的交往細節(jié)中,也讓我們感受到他的點滴成長。
比如H同學有時候會在背后取笑他。換作從前,他要么獨自郁悶,要么與人對立。現(xiàn)在他會換個角度來看待: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知己,有時候別人對自己的冷淡甚至挖苦,并非自己做錯了什么。
確實,象這樣的問題,我們成人也常常遇到。我的一個朋友,幾年前,在單位里做著最底層的工作,那時所有同事都地她好,年終評先都投票給她。但是后來崗位變動,職位升遷,她相比以前辛苦了很多,也有了突出的業(yè)績,也更努力地保持謙虛,但是曾經(jīng)和她最親密的同事卻疏遠了她,甚至比其他人對她更冷淡。她曾經(jīng)自我檢討,最終發(fā)現(xiàn):要維系一段友情,實在不是一廂情愿的事情。
所以對于我們而言,重要是的,在冷淡、挖苦甚至敵意面前,學會保持微笑。
這樣的交流和討論,在我們家里很平常也很愉快。
如果問我,對他的高一上學期最滿意什么?我想應該是,從他臉上看到了內(nèi)心的微笑。
運 動
高中學業(yè)繁重,想辦法擠時間運動,這是我們一直強調(diào)的。2中有那么好的操場,開學之初,他也有意每天放學跑步幾圈,無奈觀察發(fā)現(xiàn),放學時都是急著回家的同學們。
就在他猶豫:要不要一個人跑步?一個人會不會太惹眼?G同學恰到好處地出現(xiàn)了。
G曾雄踞他所在初中的狀元寶座多年,性格開朗,學習自覺。從初一開始就堅持每天跑步。當G同學邁開雙腿在操場上奔跑起來的那一刻,他從這位同學身上讀到了什么叫做:走自己的路,不在意他人眼光。
除了刮風下雨,他們一直堅持跑。只是入冬之后,天氣越來越冷,跑步讓身上出汗,再騎車回家容易著涼,所以他將跑步改為回家打乒乓球。
一個學期下來,沒有請過一天病假。即使是十天軍訓,氣溫陡變,他也完好無損。
自 理
說到軍訓,肯定是本學期最愉快的時光。無數(shù)次聽他憶起軍訓趣聞。而作為我們來講,更開心的是,通過這十天,看到了他料理自我的能力。
曾經(jīng)為軍訓寫過一貼“2中素質(zhì)教育你能感知多少”,當時有個熟悉的家長開玩笑說我:“你會唱高調(diào)啊,我們都為孩子一個人出門在外擔心死,你卻在這里拍學校馬屁”。
我還真的不是拍學校馬屁,我至今也冒見過大名鼎鼎的老董。連班主任都冒有過一次交談(汗吶)。
是真的認為開展這樣的軍訓有意義。我們所說的素質(zhì)教育也好,其他什么教育也好,其實都需要一定的形式來展開和鋪陳。15歲的年齡完全可以放飛,他們有這個能力。
十天當中,我唯一擔心的是,由于沒有預料到漢口火車站糟糕的路況,他的行李包可能在出發(fā)那天上車之前就已經(jīng)磨破,如果是這樣,那個袖珍拖車可能無法承載返程之路。
但是他帶回了驚喜。一件行李不少,在小拖車上捆扎得結(jié)結(jié)實實。打開來,里面衣物整整齊齊,連床單也洗得干凈。
雜 書
他基本沒有培優(yōu)過,除了在小升初的那個暑假和中考前進行過非常短暫的突擊補漏。
我曾經(jīng)不同意把“未培優(yōu)”這一條列入成績落后的理由。因為從過去的學習歷程來看,只要他稍稍加力,往往成績就上串。所以,我從心底里認為成績不好是因為努力不夠。
但事實似乎否定了我的判斷。他很用心地聽講,很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卻發(fā)現(xiàn)漏洞越來越多。自傲的他第一次誠意向高手們打聽,那些數(shù)理化難題要如何弄懂?答復是:那些題目早在初中時代他們就已經(jīng)做過。驚得他大跌眼鏡。
對此,我很有些焦慮,主要是擔心被高分班踢出來。如果說開學以來,我在學習上給他提過什么硬性要求的話,大概就只有這一條:務(wù)必打好班級保衛(wèi)戰(zhàn),確保不被清退。
不過焦慮歸焦慮,我們很少指責他。而且鼓勵他多看課外書,所以即使屬于自己的時間少得可憐,他還是堅持看每期的《讀者》、《人物匯報》,而且期末考試前開始啃“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
他的作文有一回被老師作為范文貼上墻,他說,相比其他幾篇高分作文,他在文字的優(yōu)美和精準方面差距明顯,但勝在有觀點。我后來看過那篇作文,認為他的評價基本客觀,如果還要我補充的話,我想老師給出高分的原因還有一點可能是,他的作文雖有用詞不當和語句不通之處,但卻是“我手寫我心”,少見應試作文的模板痕跡。
期末考試,語文排名年級第一。
功 課
功課方面實在沒什么好說,基本上是老樣子,沒時間培優(yōu),也不肯多花一點時間在作業(yè)以外的題海之中。盡管相比過去,他的學習態(tài)度空前認真,但相比那些刻苦用功的同學,他確實太輕松。一般情況下晚上十點多鐘,最遲11點入睡。只是臨近期末考試前兩周,作業(yè)量陡增,使他接連幾天在11點半以后才匆忙做完。
一方面是龐雜的學科知識讓他焦頭爛額,一方面是遙遙領(lǐng)先的同學們。他開始變得焦慮,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對于他來說,這還是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即使在初中成績跌入年級600名的時候,他也滿不在乎地宣稱:只要我想努力,我就能上去。
所以我們開始冷靜分析他的差距。一方面認為高中學習是建立邏輯思維的過程,不同的孩子對于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有快慢和深淺之分。我們需要耐心和毅力。另一方面也著手解決學習習慣問題。因為每次周練的卷子雖然我們沒有看過,但每次都會聽他說:會做的題又丟了20分或30分甚至50分。所以當務(wù)之急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學不會怎么辦?而是怎么確保會的題不丟分。
他開始聽得進老爸的建議。從抓好三個管理做起。一是行為管理。針對多年不改的考試“粗心”現(xiàn)象,諸如原卷上寫對了,答題卡上卻抄錯了等等,從穿衣、起床、飲食等日常生活細節(jié)著手,讓自己條理化。 二是物品管理。讓書包書桌凌亂現(xiàn)象成為歷史,杜絕找不到作業(yè)本或筆的現(xiàn)象。三是知識管理。上課都都能聽懂,甚至常常充當同學的老師,但一到考試,同學卻成了老師。說明他在課堂知識“后加工”這一點上是沒有做到位的。
期末考試前10天,很聽話地落實“三個管理”要求。這個過程我很享受。既然他已經(jīng)很努力,又何必在意那些起起落落的分數(shù)?
但是他確實在進步。不僅圓滿完成了"班級保衛(wèi)戰(zhàn)"的目標,而且期末成績遠超預期,擠進班級前20,年級135名。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