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出代際矛盾 孝與順之間究竟該如何取舍?
2011年02月12日 08:12:41 來源: 廣州日報
農(nóng) 歷新年一家團聚,老幼同堂盡享天倫之樂,但也伴隨著一幕幕因代際矛盾而起的煩惱故事:家中堆滿廢舊物,兒女當垃圾,老人卻當是寶貝;老父母住在兒女家,要 適應子孫的新潮生活,多有不適應的客居感覺,富足的環(huán)境反帶來心理的壓抑;年輕人帶老人上酒店享美酒佳肴,為怕對方心疼,只敢悄悄埋單……孩子欲盡孝道卻 換來父母心里的不快。孝與順之間究竟該如何取舍?
“寶貝”VS“垃圾”
10年前結(jié)婚后,潘先生便從父母家搬出,節(jié)假日才會與妻兒一起回家探望老人。夫妻倆工作穩(wěn)定,有車有房,他每月總孝敬父母兩三千元,“加上退休金,他們別說衣食無憂,就是每天出去飲茶開飯,也不會有什么負擔。”
自覺父母生活富足的潘先生,印象最深的還是 父母一屋的破爛雜物,有舊報紙、舊塑膠瓶罐、舊衣褲、干電子行業(yè)的父親的破銅爛鐵……每次回家,他都要大費唇舌,給兩老“做思想工作”。他說:“我爸已經(jīng) 退休養(yǎng)老,以前的舊電器工具卻堆了半個飯廳,我說要扔掉一些,他總說還能用上,不許動?!?/span>
家住番禺的姜女士有著同樣的煩惱故事。她說父親家堆滿垃圾,而他卻自當寶貝。其中一張破沙發(fā),占了半個客廳。
兒女觀點:
1.一平方米值多少錢
潘先生盤算著說,以自己所住的越秀區(qū)房子為例,每平方均價接近2萬元,“意味著放一堆廢物占了一塊地磚,就等于虧了幾千上萬元”。
2.住得舒服也有價值
姜女士表示,如果家里堆滿雜物,既影響美觀,又容易滋生細菌,有損健康,她覺得得不償失。
父親觀點:需要用時就覺浪費
每當兒子要清理自己的“寶貝”,潘先生的父親總以“浪費”作為批評。在老人家的眼里,就算一個舊螺絲釘,也可能有窗戶破損需要維修的一天。
主人VS客人
兒女經(jīng)歷:母親將自己當客人
趁著春節(jié)假期,張女士特地將年老的母親接到 越秀區(qū)的家中,難得三代同堂共住一屋,頭幾天也過得喜氣洋洋。然而熱鬧后面,張女士卻未察覺母親的心理起了變化。“要交多少伙食費給你?”母親唐突的一 問,讓毫無心理準備的張女士不懂招架,“你是我媽媽,住在女兒的家,哪里要什么伙食費?”面對張女士的心意,老人家還是略顯固執(zhí)地說:“我有退休金?!?/span>
母親經(jīng)歷:難融入兒媳生活方式
去年入冬后,74歲的陳婆婆便應兒子邀請, 搬到位于海珠區(qū)南田路的三室一廳居住。頭幾天,陳婆婆還覺得挺好:一來能日夜見到兒孫,二來有人遞吃遞穿,住得還挺自在。然而一兩周過去,她就發(fā)現(xiàn)許多不 妥,媳婦的三餐安排不合意,兒孫買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回家,兒子一家不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都讓她產(chǎn)生“跟不上”的感覺。讓她更苦惱的是,自己擺放的東 西,常常被不經(jīng)意的重新收拾,“就像無言的不滿”。
請保姆VS自力更生
趙女士的父母親年過八旬,居家養(yǎng)老多有不便,兒女工作繁重難以兼顧周全,請保姆代為服侍似乎順理成章,然而也是周折不斷。多年來的結(jié)果總的是一樣:兒孫們提議請保姆幫忙,理由充分,而老人家即使答不出個所以然,但就是反對。
“勸說到最后,老人家還是不接受找個全天服侍的保姆,最大的讓步就是找個鐘點工,定時上門做家務?!壁w女士已逐漸從起初的困惑,到如今的釋然,“據(jù)我所知,很多家庭都有相似的情況,年輕的好心要請保姆,年老的寧愿辛苦也不愿意。”
好吃好穿VS節(jié)儉成性
林文大學畢業(yè)至今已工作4年,在外資公司工作辛苦但待遇也優(yōu)厚,她“習慣用好的物質(zhì)來抵消工作的壓力”。作為一直留在父母身邊的獨生女,她當然也不能虧待至親。年末逛街購物之余,總難免想起父母老舊的衣褲、過時的家庭用品,不自覺就會買上一些,回家孝敬一下父母。
“讓他們吃好、穿好,本來是好事情,但我卻 要做得偷偷摸摸?!绷治母嬖V記者,買衣服回家,她會看著價格牌而隨機應變,500元說300元,原價說5折已是她的慣用伎倆。而在酒家吃飯,一只100元 的白切雞,也總會引來母親的一番盤算,“在市場買一只30元,回家煮熟調(diào)味成本也不過三四十元”。因此如今外出吃飯,尤其在檔次較高的地方,林文都盡量在 上洗手間時順道結(jié)賬,“母親嫌貴,心里難受?!彼嘈φf。
專家支招“代際矛盾”
葉昌奎 109中學原校長、現(xiàn)華人美育促進會主席
李凌 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心理科主任
有人說,后輩對老人的孝順,既要“孝”敬侍奉,也需“順”從體諒。
方法:換位思維與傾聽接納
“最根本還是要接受現(xiàn)實?!比~昌奎認為,兩代人相處的核心方法其實就是“換位思維”:“遇到分歧時,孩子和父母都要冷靜下來,互想一下對方的成長過程?!?/span>
在換位思維的基礎上,李凌表示相互傾聽同樣重要:“最好的方式是‘聽他說’?!?/span>
兩大招數(shù):懷舊與尊重
李凌建議,年輕人不妨先弄清楚老人的內(nèi)心,“一是喜歡懷舊;二是希望受尊重,比起物質(zhì),他們或許更需要的是多一個電話,多一個擁抱?!保ㄎ?記者何道嵐)
肖慶蘭搜集整理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12/c_121067080.htm相鄰博客
- 長假后"玩者"別留身心"后遺癥" [2011-02-12 16:33:31]
- 武漢一小學生寫詩盼望“書包減負” [2011-02-12 16:48:1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