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找不同
姑娘現(xiàn)在四周歲了,平時就愛聽故事,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覺前必須得講兩個故事才能睡覺??墒强偪垂适乱膊皇寝k法??!為了鍛煉孩子的觀察力,我給她買了兩本“找不同”的書籍,其中有一本是《與公主一起找不同》,剛開始,姑娘挺高興玩,一個一個的找,但是還沒找完就不愿意找了。下次就更不愿意拿起這本書了??吹焦媚镞@樣,我也很犯愁,姑娘看到不會的就不想做了,沒有往深處探索的興趣。偶然一次我看到一片文章,大概意思是,如果你想讓孩子學什么東西,你就引誘她,如果不想讓她學什么就逼迫他。這樣效果非常好。于是,有一天和姑娘一起看書,我故意拿了《與公主找不同》這本書放到了床上。當講完第一本書后,我拿起來《找不同》這本書,興高采烈的說:“姑娘,咱倆比賽???看誰能先找到里面的不同???”姑娘馬上興致上來了。于是我倆一起開始找,我故作很難找的樣子,剛開始姑娘找到一個,我馬上就會隨著指過去,姑娘高興的說:“媽媽,是我先找到的”,我故作遺憾的說:“誒呀,我就差了一小會?。∥业每禳c找了”。就這樣找了四五個后,每個圖上有七八個不同。我就很著急的說:“誒呀,姑娘你太厲害了,每次都是你先找到,媽媽都沒辦法了,下次讓媽媽先找到??!”姑娘高興的說:“可以??!”,于是當姑娘找到后,不指出來,然后告訴我,讓我就在這個小區(qū)域找。我故作高興的一下子就找到了。姑娘高興的說:“怎么樣?媽媽,找到了吧。呵呵”。趁著姑娘的興致高,我就建議姑娘休息一會,一會再找。小家伙還不干呢!央求我再找一頁。就這樣我們母女兩個一會玩一會找的,一本書沒一會功夫就都看完了。有的時候姑娘先找到了,我還故作耍賴的樣子不玩了,于是姑娘就“哄”我一會,儼然一個小大人!
案例2:用筷子夾花生
為了鍛煉姑娘的手臂肌肉,我就把花生放在一個碗里,然后拿出筷子和一個空碗,讓姑娘往另一個碗里夾。姑娘夾了幾個就不夾了,還用手把花生放到一個碗里,說都做完了。我就告訴姑娘讓她一個個的夾,可是小家伙就是不按著我的思路走,讓我苦笑不得,心里又生氣,又吃驚姑娘的用手拿的做法。
姑娘的這兩件事情,使我感觸特別深!如果夾花生我也和姑娘一起比賽著玩,也許小家伙會堅持很長時間。慢慢的就找到了興趣。
總結(jié):
1.雖然我們是父母,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不能總是從父母的角度去想問題,讓孩子也按我們的思路去做、去想。父母可以轉(zhuǎn)變一下思路,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孩子畢竟還小,不能我們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她有她的關(guān)注點、她的興趣。我們認為非常簡單的,可是對于孩子確很難,我們要理解孩子!不能逼孩子!
2.在孩子面前有的家長總是一副我是爸爸(媽媽)的權(quán)威表情,一副我說話就得聽的樣子,讓孩子望而生畏。或者對孩子百依百順,事事都依著她。在孩子面前一點權(quán)威性都沒有。
3.和孩子玩的時候,把自己也年輕化、孩子化。讓自己進入到這個角色里,和孩子興致勃勃的玩起來。
4.可以和孩子一起耍耍賴、撒撒嬌。
5.如果想讓孩子學什么就要“引誘”她,讓她不學什么就“逼迫”她。效果非常好!這樣,孩子即會喜歡和我們玩,又會通過我們的引導,對一個個陌生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