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從農家子弟到牛津大學首位華人教授崔占峰
2011年04月25日 18:26:46 來源: 新華網
通訊:從農家子弟到牛津大學首位華人教授
——記“把每一步走好”的崔占峰
新華網倫敦4月24日電(記者黃堃 李芮)作為英國牛津大學歷史上首位華人教授,崔占峰無疑是海外華人學者中的杰出代表,他在回顧自己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到牛津大學教授的歷程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認真“把每一步走好”。
崔占峰現(xiàn)在是牛津大學工程系化工專業(yè)的終身教授,但起點卻是中國河北滄州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對于從滄州到牛津的奮斗歷程,崔占峰表示“說不上有什么特別的動力”,主要是因為有一個簡單的信念,“就是無論做什么事情就把它做好,認真把每一步走好,才能走到下一步”。
對于“把每一步走好”,崔占峰有許多詮釋,比如要善于抓住機會。1978年是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崔占峰那時在上高一??h里通知說通過競賽方式選10人破格參加高考,他于是“逮了個機會報名”,結果成功獲得高考資格。經過緊張的準備和高考,崔占峰進入內蒙古工學院。
進入牛津大學也是如此。在國內讀完博士后,崔占峰到了英國,1994年在愛丁堡大學化工系任講師時,牛津大學新開設的化工專業(yè)招聘人才,崔占峰 再次抓住機會,在諸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獲得講師職位。這個專業(yè)2000年設立教授崗位,崔占峰又一次在全球性的聘選中取得成功,不僅成為牛津大學化工專 業(yè)首任教授,也是牛津大學歷史上的首位華人教授。當時崔占峰只有38歲,如此年輕的牛津大學教授在英國本土學者中也很少見。
而另一個詮釋則是成功需要刻苦努力。在考大學時,從知道獲得高考資格到高考開始,崔占峰只有4個星期的時間。他把一年的課程壓縮到一個月的高強度學習中,以超常的努力將其啃了下來。
在生活上也是這樣,崔占峰說,剛到英國時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那里的人說話口音特別重,感覺什么都聽不懂”。于是他從基礎開始練習,“到銀行 開賬戶,讓人寫下來,去商店買東西,讓人寫下來”,慢慢地,崔占峰能聽懂的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每個詞都能聽懂了”。
此外,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種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也非常重要。崔占峰說:“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總覺得明天會更好,所以不記得有什么特別困難或是覺得要過不去的情況。”在海外的生活中,這種心態(tài)可以幫助應對許多煩惱。
崔占峰非常關注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對中國學子的建議是:不要過于關注拿什么文憑和學習什么課程,更重要的是掌握怎么學的能力?!白钪匾挠? 兩點,一個是掌握用批評的眼光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個是獨立的能力。掌握這兩點之后,不管今后遇到什么樣的任務,也許與學校里學的東西一點關系沒有,但也 能夠很快完成?!?/span>
肖慶蘭搜集整理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4/25/c_121346473.htm相鄰博客
- 評論:成功靠自己理解用雙手達成 [2011-04-27 00:17:34]
- 當今社會道德為脆弱 如何拯救? [2011-04-27 00:29:1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