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枯井脫困
有一天某個農(nóng)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農(nóng)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痛苦地哀嚎著。最后,這位農(nóng)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于是農(nóng)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免除它的痛苦。農(nóng)夫的鄰居們?nèi)耸忠话宴P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后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nóng)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yīng)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到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shù)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這只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會有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困難挫折就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泥沙“;然而,換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后站上去,就可以把困難踩在腳下。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是人。
2.擺脫思維的定勢
從前,有一個遠游者,一天傍晚,在一個荒野處打算找一個地方投宿。
他敲開路邊一戶人家的門,跟主人說明來意。主人對他說,家里不方便給外人住宿。并說山那邊有一間空房,客人不介意可以在那里住宿一晚,不過那間房經(jīng)常鬧鬼。客人一聽,便說:“哪里真的有鬼!多半是膽小的人生事。我不怕鬼!”說完,便告別主人找到那間房休息去了。天將亮?xí)r,又來了一位行者,同樣敲開那戶人家的門,也想借宿一晚,主人也告訴他相同的活。這位行者說:“我不怕鬼!”
進了客房以后。第一位客人一直都在等待鬼的出現(xiàn)。就在第二位客人正要開門進房休息時。己住在里面客人心里想:真的有鬼來了!剛進來的客人也想:真的有鬼住在里面呀!最后,兩人都沉不住氣,便猛力地打了起來,彼此糾纏扭打成一團。直到天亮,兩人相視,才知道原來是舊友,剛才的斗爭及傷害,都是一場誤會。
在生活中,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擺脫思維定勢,摒棄先入為主的思想。
3. 不要錯失機會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于是富翁在當?shù)貓蠹埳习l(fā)了一則啟事:有揀到狗的人歸還者,付酬金一萬元。啟事登出以后,送狗者絡(luò)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想肯定是真正揀到狗的人嫌給的錢少,又把酬金改為兩萬元。一位沿街流浪漢在報攤看到了這則啟事,他高興極了,因為是他在公園的躺椅上打盹時揀到了富翁的小狗。他第二天正要抱著狗準備去領(lǐng)二萬元酬金時,他發(fā)現(xiàn)酬金已變成了三萬元。他想,我為什么不等到富翁把賞金提得更高,再去領(lǐng)賞呢?那樣我就能得到更多的錢了。他又折回他的住處,把狗重新拴起來。果然,到了第五天,賞金已變成五萬元時,他才想把狗抱過去領(lǐng)賞??墒撬祷氐剿淖√帲瑓s發(fā)現(xiàn)那只狗已經(jīng)死了。因為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牛奶和牛肉,對這位流浪漢從垃圾桶里揀來的東西根本受不了。
在生活中不論要干什么,都要把握住適當?shù)姆执缢叨?,所謂“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貪心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你可能一無所得。
4. 不要盲目模仿別人
主人養(yǎng)了一頭驢和一只哈巴狗。驢子關(guān)在欄子里,雖然不愁溫飽,卻每天都要到磨坊里拉磨,到樹林里去馱木材,工作挺繁重。而哈巴狗會演許多小把戲,很得主人的歡心,每次都能得到好吃的獎勵。驢子在工作之余,難免有怨言,總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這一天,機會終于來了,驢子扭斷韁繩,跑進主人的房間,學(xué)哈巴狗那樣圍著主人撒嬌,它又蹬又踢,撞翻了桌子,家里都被它搞得亂七八糟了。這樣驢子還覺得不夠,它居然趴到主人身上去舔他的臉。這下,可把主人嚇壞了,直大喊救命。大家聽到喊叫急忙趕到,驢子正等著獎賞,沒想到反挨了一頓痛打,被重新關(guān)進欄子里。無論驢子多么扭怩作態(tài),都不及小狗可愛,甚至還不如從前的自己,畢竟這不是它所能干的行當。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有不適合自己的工作,與其盲目模仿別人,不如專心致志干好自己的本行。。
5. 不做弱者
有一次,小明一家人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父親、母親和7歲的小明。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歡快。父母讓小明看看盛開看鮮花的林中曠地。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第一朵花開放了,粉紅粉紅的,芬芳撲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森林附近。父親在看一本有趣的書。突然雷聲大作,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爸爸把自己的雨衣給了媽媽,雖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媽媽卻又把雨衣給了小明,雖然他也并不怕淋雨。小明問道:“媽,爸爸把自己的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我穿上,你們干嗎這樣做呢?”“每個人都應(yīng)該保護更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那么,我干嗎又保護不了任何人呢?”小明問道:“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人啰?”“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媽媽笑著回答說。小明朝薔薇叢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遮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經(jīng)沖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自衛(wèi)能力。“現(xiàn)在我應(yīng)該不是最弱小的啦,媽媽?”小明問道。“是呀,現(xiàn)在你是強者,是勇敢的人啦!”媽媽這們回答他。
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能夠關(guān)照和幫助別人的人就不是弱者,而是強者。
6. 赤腳為你開門的人
從前,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后來年輕人由于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nóng)活的癡迷樣子,苦勸過幾次,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成他成仙的障礙,有時還對母親惡語相向。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別人說起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攔,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里出走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終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開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路。吃過飯后,你即該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年輕人聽了非常高興,謝過高僧,就欣然下山了。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nóng)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shù),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chǎn)生了懷疑??斓阶约杭視r,他徹底失望了。日落時,他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己是午夜時分,。疲憊至極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huán)。屋內(nèi)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誰呀?”“是我,媽媽。”他學(xué)沮喪地答道。門很快打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里。在燈光下,母親流著淚端詳他。這時,他一低頭,驀地發(fā)現(xiàn)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剎那間,靈光一閃,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輕人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面前。
母親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永遠都是偉大的。在你失意、憂傷甚至絕望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你身邊立著的母親。不管你是怎樣的卑微和落魄,母親永遠是你可以停泊棲息的港灣,她的關(guān)愛和呵護一樣會把你渡上一條風(fēng)雨無阻的人生之船。
7. 點燃一盞燈
有一個小和尚怕麻煩師父,所以遲遲不敢再問問題,他對師父說:“您知道嗎?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想我已經(jīng)麻煩您許多次了,不敢再去打擾你!”大師對他說:“先去點燃一盞油燈。”小和尚照做了。大師接著又說:“再多取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小和尚也照著做了。大師便對他說:“其他的燈都由第一盞燈點燃,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沒有啊!”小和尚回答。“所以,我也不會有絲毫損失的,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是的,有多少黑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卻無損自身的光芒。當我們樂意和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幸福時,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產(chǎn)生更大的喜樂和滿足。
8.共同進退
過去,雪山上住著一只很特別的鳥,它的身體上同時長著兩個頭。奇怪的是,一個頭經(jīng)常能吃到香美甘甜的果子;另一個頭卻從來沒有嘗過美果的滋味,反而只吃到壞的、爛的果子。在一個暖風(fēng)徐徐的響午,鳥兒又飛向樹林覓食。正當它停下來要享用果子的時候,沒有嘗過美果的這個頭,生起了嫉妒心,嘀咕著:”真不公平,為什么我總是吃不到好東西!既然這樣,今天不如吃個有毒的果子,以后你也不必吃好的東西了!另一個頭聽了,安慰道:“雖然我吃了好的果子,但最終我們都能一起吸收營養(yǎng),同樣得到好的體力啊!”盡管這邊好言相勸,想不開的那個頭還是吃下了那顆毒果,當然,結(jié)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為嫉妒而害己害人的事件總是屢見不鮮,只要我們豁達一些,彼此都會得到利益,為什么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那么多人卻非要采取極端不理智的行為呢?
9.好好看門
有一天,一個財主要出遠門。臨走時,交代仆人阿木:“你要好好看門啊,別讓我們的驢子、繩子什么的,被偷走了!”阿木說:“您放心好了,交給我就沒問題了。”主人走后,阿木一個人覺得很無聊。忽然,屋外傳來一陣陣的鑼鼓聲,原來街上要演戲了!阿木高興地拔腿就往外沖,腳剛踏出門檻,耳邊突然響起主人交代的話:“阿木你要好好看門,別讓......"苦惱的阿木,搔頭想著該怎么辦呢?“有了!”他拆下門板,用繩子綁在驢子身上,快快樂樂地牽著驢子看戲去了。有個小偷,從財主家門口經(jīng)過,看到大門開著,于是溜進去,把家里的財物偷個精光。財主回來,看到家里家蕩蕩的,就氣呼呼地問阿木:“家里的東西呢?”阿木理直氣壯地回答:“您叫我看好門戶、驢子和繩子,這些東西不都好好的在這兒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啦!”財主生氣地說了:“叫你看門,就是叫你看好財物、家具、寶物都被搬走了,門板還有什么用?”
那些辦事死板、墨守成規(guī)的人,以為自己牢牢抓住了某些東西,其實卻不知自己失去了很多更寶貴的財富。
10.懷著一顆平常的心
一個樂于助人的青年遇到了困難,想起自己平時幫助過許多朋友,他于是去找他們求助。然而對于他的困難,朋友們?nèi)家暥灰?、聽而不聞。真是一幫忘恩負義的家伙!他怒氣沖沖,他的憤怒這樣激烈,以至于無法自己排遣,萬般無奈,他去找一位智者。智者說:“助人是好事,然而你卻把好事做成了壞事。”
“為什么這樣說呢?”他大惑不解。智者說:“首先,你開始就缺乏識人之明,那些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值得幫助的,你卻不分青紅皂白地幫助,這是你的眼濁;其次,你手濁,假如你在幫助他們的時候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之心,不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們的幫助天經(jīng)地義,事情也許不會發(fā)展到這步田地,可是你沒有這樣做;第三,你心濁,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應(yīng)該懷著一顆平常心,不要時時覺得自己在行善,覺得自己在物質(zhì)和道德上都優(yōu)越他人,你應(yīng)該只想著自己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窮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
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的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11.積累的結(jié)果
有一個少年,拜在一位師傅門下,想學(xué)功夫。但師傅并沒有教他,只是要他到山上放豬。每天清晨,他就得抱著小豬爬上山去,要上很多坡,要過很多溝,晚上再把小豬抱回來。師傅對他的要求只是不準在途中把豬放下。少年心里不滿,但覺得這是師傅對自己的考驗,也就照著做了。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就天天這樣抱著豬上山。突然有一天,師傅對他說:“你今天不要抱豬,上山去看看吧!”
少年第一次不抱豬上山,覺得身輕如燕,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似乎已進入了某種高手的境界。不是嗎?那頭小豬也在兩年的時間里已從幾斤長到了兩百多斤。
成功是積累的結(jié)果。這位少年所做的事,就是在不知不覺中點點滴滴地實現(xiàn)了自己成為一名高手的目標。
成功離不開生活中點點的積累和一種持之以恒的毅力。
12.寬恕是超凡的行為
如來佛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他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人們想殺一頭熊,會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頭。熊想吃蜂蜜時,必須先隹推開木頭,而木頭會蕩回來撞熊。熊生氣地更用力推開木頭,而木頭也更猛烈地撞擊它。就這樣不斷重復(fù),直到木頭撞死熊為止。當人們以怨抱怨時,便是在做同樣的事。人難道不能比熊聰明些?
生活中學(xué)會了寬恕,學(xué)會了愛,就會減少許多煩惱。
13.螞蟻求生
螞蟻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蟻生兒,公蟻持家。他們在原野、荒灘上搬運食物,建設(shè)家園。想不到小小生靈,竟活得如此滋潤,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義。尤其令我震驚的是它們面對災(zāi)難時的行為。當野火燒起來的時候,你知道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嗎?眾多的螞蟻迅速聚攏,抱成黑團,然后像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我仿佛看見洶涌的火山在燒,一團黑風(fēng)正沿著山上滾下,我仿佛聽見噼哩啪啦的燒焦聲。那是最外一層的螞蟻用軀體開拓求生之路。假如沒有抱成團的智慧,假如沒有最外層的犧牲,渺小的螞蟻家族絕對全軍覆沒。
團結(jié)就是力量!
14.每個人都應(yīng)該學(xué)會選擇
上課時,老師給同學(xué)們講了兩個故事。場院上,一頭毛驢要吃草,在它左右兩邊各入著堆青草。豈料,毛驢犯了難,先吃這一堆還是先吃那一堆呢?毛驢在猶豫不決中餓死了。“老師,您的意思是__?”同學(xué)們一時不明所以。“我再講另一個故事,”老師看著同學(xué)們說:“兩個牧童進深山,入狼窩,發(fā)現(xiàn)兩只小狼崽。他倆各抱一只分別爬上大樹,兩樹相距數(shù)十步。片刻,老狼來尋子。一個牧童在樹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叫連天,老狼聞聲奔來,氣急敗壞地在樹下亂抓亂咬。此時,另一棵樹上的牧童擰小狼的腿,這只小狼也連聲嗷叫,老狼又聞聲趕去......這樣老狼不停地奔波在兩樹之間,終于累得氣絕身亡。”“這......"同學(xué)們還是有些不解,“老師......您......"老師笑了笑說:”驢餓死,狼累死,其原因是共同的:不會選擇。
一個人一生中的每時每刻,其實都是在選擇中度過。品味人生,最大愉快莫過于做出選擇,最大的痛苦也莫過于做出選擇,所以,每個人都應(yīng)該學(xué)會選擇。
15.面對緊鎖的大門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chǎn)?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給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chǎn)。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并把宅門打開。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但是面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哥哥左試右試,苦于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于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么時候掉在了路上。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自然,繼承權(quán)落在了弟弟的手里。
人生的大門往往是沒有鑰匙的,在命運的關(guān)鍵時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guī)的鑰匙,而是一塊砸碎障礙的石頭!
16.命運在自己的手中
一天,在五臺山的一座寺廟里,一人和老和尚聊起了命運。“世界是到底有沒有命運?”老和尚答道:“當然有。”那人說:“既然有命中注定,那奮斗還有什么用?”老和尚笑而不答,他抓起來人的左手,先說了手上有生命線、事業(yè)線之類算命的話,然后讓來人舉起左手并握緊拳頭。當來人拳頭握緊之后,老和尚問他:“那些命運線在哪里?”他機械答道:“在我的手中啊。”當老和尚再次追問這個問題時,來人恍然大悟,命運其實就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切的決定、思考、感受、行動都受控于某種力量,它就是我們的信念。
17.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前途
一只小老虎因母虎被殺而被一頭山羊收養(yǎng)。幾個月下來,小老虎喝母山羊的奶,跟小山羊玩,盡力去學(xué)做一只山羊。
過了一陣子,事情一直不對勁,盡管這頭老虎努力去學(xué),它仍不能變成一只山羊。它的樣了不像山羊,它的氣味不像山羊,它無法發(fā)出山羊的聲音。其他山羊開始怕它,因為它玩得太粗魯,而且它的身體太大。這頭孤兒老虎退縮了,它它覺得被排斥,覺得自己差勁,不各道自己錯在哪里。
一天,傳來一聲巨響!山羊四散奔逃,只有小老虎坐在巖石上不動。
突然,一頭龐大的東西走進它所在的空地,它的顏色是棕色,還有黑色條紋,它的眼睛炯炯如火。“你在這羊群中做什么?”那個入侵者對小老虎說。
“我是一只山羊。”小老虎說。“跟我來!”那頭巨獸以一種權(quán)威的口吻說。
小老虎發(fā)氣抖地跟著巨獸走入?yún)擦种?。最后,它們來到一條大河邊。巨獸低頭喝水。“過來喝水。”巨獸說。小老虎也走到河邊喝水,它在河中看到兩頭一樣的動物,一頭較小,但都是棕色而有黑色條紋的。“那是誰?”小老虎問。“那是你---真正的你!”“不,我是一只山羊!”小老虎抗議道。突然,巨獸拱起身子來,發(fā)出一聲巨吼,使整座叢林為之動搖不已,等聲音停止后,一切都靜悄悄的。
“現(xiàn)在,你也吼一下!”巨獸說。最初很困難,小老虎張大嘴,但發(fā)出的聲音像嗚咽。“再來!你可以辦到!“巨獸說。最后,小老虎感到有東西轆轆地響,一直下到它的小腹,漸漸地搖撼它全身,這時它瑞也忍不住了。
”現(xiàn)在!“這頭大斑斕虎說:“你是一頭老虎,不是一只山羊!”
小老虎開始了解它為何在跟山羊玩感到不滿意。連接三天,它在叢林漫步。當它懷疑自己是老虎時,它會拱起身子來大吼一聲,它的吼聲雖及那頭大虎那么雄壯,但已夠了!因為它終于認識了自己。
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前途。
18.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
大師帶著小和尚云游四方。這一天兩個人沿著一個山間小路往前走,感覺又困又累。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一個老人背著一個看起來非常沉重的包袱在往前走。大師忙拉著徒弟趕過去說:“老人家,我們幫你拿一會兒東西吧!”小和尚露出滿臉不高興的樣子。大師和徒弟幫老人拿了包袱走了一程,恰巧老人的兒子趕車來迎接自己的父親,就讓他們師徒搭上了順路車。小和尚的臉這才由陰轉(zhuǎn)晴。大師開導(dǎo)他說:“有因才有果,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比如你幫助別人提了東西,你認為耗費了自己的體力,耽誤自己的時間,但是,你現(xiàn)在就不用自己趕路了。”
生活就像山谷回聲,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種什么,就收獲什么。
19.你能夠選擇生活
從前,在一座寺廟里,住著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和尚。傳說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當?shù)氐囊粋€小男孩不信,自認為能夠難住老和尚,于是在手中握了一只小鳥到老人面前。抓著小鳥的男孩問這個老和尚:“師父,既然你那么有智慧,請問這只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和尚毫不猶豫的說:孩子,如果我說鳥是活的,你就會把小鳥掐死;如果我說是死的,你就會松開手讓它飛走。瞧,孩子,這完全在你。”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在你手中掌握著對自己生活的選擇權(quán)。
20.人生的指點
18歲的他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到外面的世界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前途。動身之前,他先來拜訪本鄉(xiāng)最受人尊重的村長,請求指點。村長聽了他的打算,想了想,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他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這3個,供你半生受用。另外3個你30年后我再給你。”轉(zhuǎn)眼3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他己步入中年了,他有了一些成就,也平添了很多遺憾。這一天,他回到了家鄉(xiāng),想起了以前村長對他說過的話。來到村長的住處,他才知道老人家早已過世了。他的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給他:“這是老人家生前留給你的,他說萬一有一天你回來時,可能想看它。”他急切地拆開信封,想知道人生秘訣的另一半,信紙上赫然寫著3個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這是經(jīng)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應(yīng)該說,這是人人都想追求的人生境界。
21.千斤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時把腿摔壞了,請毛驢把他背回家。毛驢向他要十斤山芋做報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過了一會兒,老山羊騎在牛大哥的背上緩緩走來,毛驢于是問:“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請你背它?”“千斤”。
毛驢冷笑道:“十斤山芋還不干呢?千斤?你可別做夢了!”牛大哥認真地說道:“不是我別做夢了,而是你別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誼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驢聽了牛大哥的一席話,搖著那扇長長的耳朵,低下頭不好意思地走了。
友誼的分量重千斤,友情是金錢衡量不了的。
22.窮和尚與富和尚
四川的邊遠地方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樣?”富和尚問:“你憑借什么前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裝水的瓶和一個盛飯的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有這種愿望已經(jīng)好多年了,想買一條大船南下,覺得還沒有把握去成,你這樣怎么能去呢?”
幾年后,窮和尚從南海歸來了,一直覺得自己尚不具備條件的富和尚面有愧色。四川與南海之間,相隔不知幾千里,富和尚不能去,而窮和尚卻去成了,為什么?
兩個人的差別在哪呢?主要在于敢不敢努力把理想付諸于實踐,富和尚老是希望條件“更成熟”,而窮和尚則認為可以努力一闖。
認真去做好每一件事,困難的事也會變得容易;不去做,容易的事情也會變成難事。
23.使對方服從
一位智者正在向人們授課,學(xué)生們總是把講堂擠得水泄不通,引起了另一位學(xué)者的嫉妒,就決定到智者的講堂找他辯論。
有一天,智者正在講課時,那個學(xué)者突然在外面吼著,并說:“尊敬你的人自會敬服你的話,但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就不服你,你能使我服從你嗎?”
“到我這邊來,我可以做給你看。”智者指著他的右邊答道。
學(xué)者昂然地推開大眾,走到右邊。
“請到我左邊來,比較好說話。”智者微笑著說,學(xué)者走到他左邊。
“嗯!不對。”智者又說道:“你到我前面來,我們也許可以好好談?wù)劇?span style="font-size:16px;">”
學(xué)者傲然地走到中間。
“你看!”智者說道:“你已在服從我了,因此我想你是一位非常隨和的人,現(xiàn)在,坐下聽課吧!
與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善于動腦,采取不同的策略,所謂”逢強智取,遇弱和擒”。
24.首先要改變自已
有個老和尚老了躺在床上,對他的弟子反省說:“年輕時我決心改造這個世界,我到過各個地方,向人們講述如何生活和應(yīng)該做什么的道理,但是,”他接著說,“看來是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為沒人聽我說什么。于是我決定先改變我的朋友,但是使我迷茫的是,甚至是我的朋友對我的話也不理會,他們也沒有發(fā)生任何我所希求的變化。”他停頓了一下,嘆息道:“可是到了現(xiàn)在,我生命的最后幾年,我才認識到,我真正能夠影響到的唯一的人就是我自已。如果我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應(yīng)該從改變我開始。”
人人都學(xué)會先改變了自已,世界才能夠隨之改變。
25.隨時留意我們所說的話
有一天一個人來找智者,傾吐他的悲傷和挫折,他因為憤怒地和朋友爭論而深感自責,他對自己脫口而出的出言不遜感到很不安,問先知要怎么做才能彌補自己的過錯智者要這個人繞著小鎮(zhèn)走一圈,在家家戶戶門前的臺階上放羽毛,他叫這個人晚上把羽毛放上去,第二天早上再去一一收回來,然后把結(jié)果告訴他。
第二天這個人滿臉愁容地來找智者。“大師,”他哭著臉說:“昨天晚上照你所說的話去放羽毛,可是當今天早上我回收羽毛的時候,卻一根都找不到了。”
“你所說的話也是如此,”智者解釋道:“一出口它們就飛了,再也收不回來了。”
隨時留意我們所說的話,因為它們可能比我們想象中更具力量。
26.養(yǎng)成自己找辦法的習(xí)慣
有兩個賊,一個老賊,一個小賊。老賊年紀老了,有一天,他的兒子問他:“爸爸!您老了,告訴我找飯吃的法子吧!”老賊不好推卻,便答應(yīng)了。晚上,老賊把小賊帶到一富人家,挖了一個洞,進到屋時,用萬能鎖,將一個大柜子的鎖打開,叫兒子進到里邊。等兒子進去之后,他又把柜子鎖了,并且大喊:“有賊!有賊!”他便走了。富人家聽說有賊,趕緊起來搜查,搜查結(jié)果,東西沒丟,賊也沒有看見,以為是有人惡作劇,就仍然去睡了。這時鎖在柜子里的小賊,不曉得他父親什么用意,只想怎樣才能逃出去。他急中生智,就學(xué)起老鼠咬衣裳的聲音,一會兒,里邊的太太聽到,就掌燈來看衣服。剛一開柜子,這小賊一躍而出,一掌把太太推倒,把燈吹滅,竟逃走了。富人家發(fā)覺后,又派人直追。追到河邊,小賊情爭智生,把塊石頭拋在河里,自己則躲在草叢中,追的人以為他已跳進了河里,便都回去了。小賊繞著道兒回到家,看見父親正在喝酒,就埋怨父親為什么把他鎖在柜子里,是不是想害死他。父親只問他怎樣出來的。他驕傲地把經(jīng)過說了之后,老賊便掀髡微笑道:“你此后不愁沒有飯吃了!”
當然,我們并不是鼓勵做賊,只是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冷靜積極動腦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7.一壺水
一片茫茫無垠的沙漠上,一隊商旅騎著駱駝在那時負重跋涉。
陽光很劇烈,干燥的風(fēng)沙漫天飛舞。而口渴如焚的商人們沒有了水。
水是他們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甚至是在沙漠中苦苦搜尋的求生目標。
這時候,頭領(lǐng)從腰間拿出一只水壺。說:“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我們要留到最需要的關(guān)頭。”
那水壺從隨行的人們手里依次傳遞開來、沉沉的。一種充滿生機的幸福和喜悅在每個人瀕臨絕望的臉上彌漫開來。
終于,這幫人一步步掙脫了死亡線,頑強地穿越了茫茫沙漠。
他們喜極而泣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那壺給了他們精神和信念以支撐的水。
頭領(lǐng)擰開壺蓋。汨汨流出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
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時候可能是清洌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駐扎著擁有清泉的信念。
在生活中,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勝利的基石。
28.熱愛生活
有一人在海岸上遇見一個水手。他們交談起來。那人問:“你怎么會愛海呢?那里可是經(jīng)常洶涌澎湃啊!海并不是經(jīng)常那樣的。有時,海是明亮而美麗的,但在任何天氣,我都愛海。”水手說。“當一個水手不是很危險嗎?”那人問。“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不會想到什么危險。我們家庭的每一個人都愛海。”水手說。“你的父親現(xiàn)在何處呢 ?“那人問。“他死在海里。”“你的祖父呢?”“死在大西洋里。”“而你的哥哥......""當他在印度洋里游泳時,被鯊魚吃了。”“既然如此,”那人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里去。”水手問道:“你愿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兒嗎?”“啊,他在床上斷的氣。”那人說。“你的祖父呢?”“也是死在床上。”“這樣說來,”水手說:“你就永遠也不躺到床上去了嗎?”
在懦夫的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是危險的;而熱愛生活的人,卻總是蔑視困難,勇往直前。
29.用火滅火
秋天的大草原好像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這時是游玩的好地方。這天,一群孩子們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快樂地嬉戲。忽然災(zāi)難降臨了,他們的身后驀地竄出一團大火,風(fēng)也呼嘯了起來,為烈火助威,風(fēng)風(fēng)火火,直向孩子們撲來!就在這緊要關(guān)頭,一位老人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他要孩子們不要驚慌,鎮(zhèn)定下來,并指揮孩子們動手拔掉面前的一片干草,清出一塊地面來。孩子們馬上按照老人的吩咐,七手八腳地猛干起來,很快就清出了一大塊地面?;鹗菑谋泵鏌^來的,老人讓大家站到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的北端,并把草堆搬到北邊去。他默默地望著漸漸靠近的大火,仿佛在沉著對待快要到來的大火。孩子們有人恐慌地問:“火再燒過來怎么辦?”“別急,我自有辦法。”一會兒,大火快燒近時,老人才拿了一束很干的草點燃起來,堆在孩子們北面的草立刻熊熊地燒著了,竟然逆著風(fēng)迎著大火方向燒去。這兩股火立刻打起架來?;饎菥尤宦×耍艚o孩子們的空間越來越大。兩股大火斗了一陣子,終于“精疲力竭”,慢慢地熄滅了下去。只剩下大股黃褐色的煙柱,還在草地上不住地盤旋上升。
當獲救的孩子們向老人討教“用火滅火”的奧秘時,老人說:“在烈火上面的空氣受熱后會變輕而上升,各方面的冷空氣就會去補充。這樣,在火的邊界附近,一定會有迎著的火焰流動的氣流。等到我們北面的大火靠近我們的草堆時,我把草堆點燃后。那么,我們這邊的火,就會朝著風(fēng)的相反方向蔓延開去,兩股火后面的草都沒有了,就會漸漸熄滅,當然,火不能點燃得太早,也不能太遲。”孩子們恍然大悟。
每個人都知道“水火不相容”;只有思路開闊的人,才能夠想到以以火滅火。
30.找到自尊和自信
悅凈大師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他坐在地上,長長的頭發(fā),滿臉的灰塵和疲憊,旁邊放著幾十根鉛筆和一個盛錢的盒子。過路的人紛紛把一些零錢扔到盒子里,然后,看也不看鉛筆,面無表情地走開了。悅凈大師的心中生起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元鈔票丟進賣鉛筆人的盒子里,就準備走開。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來,從盒子里取了一把鉛筆,并對賣鉛筆的人說:“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過經(jīng)營的商品不同,我推銷的是佛法,而你賣的是鉛筆。”幾個月后,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商迎上正在漫步的悅凈大師,并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jīng)記不得我了,但我永遠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覺得自己和乞丐沒什么兩樣,直到那天你買了我的鉛筆,并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為止。”自信心的威力是無窮的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yè)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自信心的威力是無窮的,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yè)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31.只想不做成不了任何事
有人問禪師:“成功的關(guān)鍵是什么?”“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你有沒有去多思想!”禪師回答道。這人滿懷“心得”,回去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開始多思多想。過了不久,他又跑來問禪師:“我每天除了吃飯,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成功還有多遠?”“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禪師問。
那人道:“想的東西太多,頭腦里都裝不下了。”“我看你除了腦袋上長滿頭發(fā),收獲的全是垃圾。”“垃圾?”“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產(chǎn)思想垃圾。”禪師回答道。
成功是一把梯子,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32.最重要的是確定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一位煩惱的婦人來找深遠禪師,說她正為孩子的功課煩惱。深遠禪師說:”孩子的功課應(yīng)該由孩子自己煩惱才對呀!”她說:“師父,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試第四十名。可是他們班上只有四十個學(xué)生。”不料,深遠禪師說:”你想想看,從今天開始,你的孩子不會再退步了,他絕對不會落到第四十一名呀?”婦人聽了展顏而笑。深遠禪師繼續(xù)說:“這就好像爬山一樣,你的孩子現(xiàn)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煩惱,鼓勵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會走出來的。”過了不久,婦人再次上寺廟敬香,并向深遠禪師道謝,說她的孩子果然成績不斷往上升。
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我們處在什么地方,什么高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怎么辨別方向,確定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33.重視每一件小事
如來佛帶著他的弟子阿難遠行,在途中如來佛看到地上有一塊破舊的馬蹄鐵,于是就讓阿難把它揀起來。但他的弟子阿難懶得為一塊舊馬蹄鐵彎腰,于是假裝沒聽見,繼續(xù)向前走。如來佛什么也沒有說,就自己彎腰揀起了那塊馬蹄鐵。經(jīng)過鐵匠鋪的時候,他用這塊馬蹄鐵換了三文錢,又用這錢買了十七八顆櫻桃。出了城,師徒二人繼續(xù)前進,經(jīng)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半天沒有喝水,如來佛猜到阿難現(xiàn)在一定渴得夠嗆,于是就讓藏在袖中的櫻桃悄悄掉出一顆,阿難一見,如獲至寶,趕緊揀起來吃。這樣如來佛走一段就丟一顆,而阿難就狼狽地彎了十七八次腰。于是如來佛笑著對阿難說:“如果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后面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干,將會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重視每一件小事,就能夠避免許多大的麻煩。
34.只要有一柄斧頭
山里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的辛苦建造下,終于完成了一間可以遮風(fēng)擋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成里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fā)現(xiàn)他的房子起火燃燒了。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fēng)勢過于強大,所以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呑噬了整棟木屋。當大火終于滅了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里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著藏在屋里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過了半響,樵夫終于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fā)現(xiàn)樵夫手里捧著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么值錢的寶物。只見樵夫興奮地將木棍嵌進斧刀,充滿自信地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每個人都會有經(jīng)歷過失敗和失意,重要的是在被擊倒后,不要喪失信心,并能重新振作起來!
35.品行最重要
有一位老和尚,凡是徒弟第一天進門,必要安排他做一例功課---掃地。當天,過了些時辰,新來的徒弟來稟報,地掃好了。師父問:“掃干凈了?”新來的徒弟回答:“掃干凈了。”師父不放心,再問:“真的掃干凈了?”徒弟想了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掃干凈了。”這時,師父會沉下臉,說:“好了,你可以回家了。我不收你做我的徒弟了。”徒弟很奇怪:“怎么剛來就讓回家?不收我了?”師父擺擺手,徒弟只好走人,不明白師父怎么也不去查驗查驗就不要自己了?原來,師父事先在屋子椅角旮處悄悄丟下了幾枚銅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掃地時發(fā)現(xiàn)。如果那些心浮氣躁,或偷奸?;耐降埽胖粫霰砻嫖恼?,不會認認真真地去掃那些椅角旮處的。因此,他不可能撿到銅板交給師父的。就證明他是一個懶惰的人。另如,徒弟要真的負責把地掃干凈,他就一定會撿到銅板,如果他藏匿了不交給師父,那么他也是一個貪婪的人。徒弟的品德修養(yǎng)是師父收徒第一要考慮因素。”
衣服上的破綻,可以縫補。而一個人要有好的品德,需要通過加強修養(yǎng)來克服。只有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完善,才能成為一個容易被別人接受的人。
36.方便他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古時一個荒僻的村落,有時你可以看到一位盲人在漆黑的街道上提著一盞燈籠在走著。有一個外地人不相信他是盲人,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白天和黑夜的一絲概念,提著燈籠他自己又看不見道路,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令人覺得迷惘和可笑嗎?
于是,他有一天忍不住上前問盲人:“很抱歉地問一聲,你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挑燈籠的盲人回答他:“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外地人問道。盲人說:“現(xiàn)在是黑夜吧?我聽說在黑夜里沒有燈光的映照,那么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什么都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外地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啊!”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為你自己?”那人又愣了。
盲人緩緩問那人:“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那人說:“是啊,這是經(jīng)常會遇到的事情。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不留心的人碰撞過。“盲人聽了,就得意地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也更讓別人看見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還有,當我走失了路時,人們也會因為我提著盞燈籠很容易地把我找回來。”
有奉獻才有回報,有付出才有收獲,一個人在給予別人寬容和愛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寬容和愛的。
37.堅持自己的主見
一個農(nóng)夫,有一天把土豆裝在驢背上去集市上去賣。做完買賣,他高高興興牽著毛驢回家,嘴里還哼著小曲。路上碰見一個人,那人說:“哎呀!真笨,有驢不騎,偏要費勁地走路。”農(nóng)夫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騎著毛驢回家,果然很舒服。不久,他又碰見一個人,那人說:“真不像話,毛驢每天為你辛苦勞累,你竟然還要騎著它,讓它得不到休息。”農(nóng)夫一拍腦袋說:“是呀,我真沒良心。”
他跳下驢來,卻不知怎么辦好,不騎也不對,騎也不對,怎么辦呀?他只好扛著毛驢回家。路上的人都笑道:“瞧,那個大傻瓜。”農(nóng)夫一氣之下,把毛驢扔下懸崖。看見的人都說:“真殘忍,好端端毀了一頭毛驢。”農(nóng)夫氣得哇哇叫:“我死了,總不會有人說什么了吧?”他一頭扎下懸崖。可是人們依舊說道:“這家伙真是不可救藥,連自己都敢扔。”
在生活中,堅持自己的主見是非常必要的。千萬不要被別人的評論牽著鼻子走。
38.了解事實真相
一位德高望重的醫(yī)師有一天晚上帶了一個年輕的女子回到房中后,就關(guān)起房門,在房里同居同食。徒弟們深怕大眾知道這件事,一直把守門外,有人找?guī)煾笗r,就以“醫(yī)師在休息”的話來擋駕。徒弟們想這樣下去究竟不是辦法,就鼓起勇氣去找?guī)煾?。才進門口,竟然看到一個長發(fā)披肩的女子躺在床上,并且還親見師父很自然地在她身上摸著。徒弟們一見,非常沖動,再也無法忍耐,向前一步,大聲問道:“師父啊!您怎樣做還能算是德高望重嗎?你怎樣對得起那些敬佩你的人呢?”醫(yī)師一點也不動氣,輕言慢語地說道:“我怎么對不起人家了呢?”
徒弟們用手指看床上的女子,以斥責的語氣道:“你看!”這時,床上的女子緩緩地轉(zhuǎn)過身來,徒弟猛一看,只見一張看不到鼻子、眉毛、連嘴角也爛掉的臉,原來是一個患了麻風(fēng)病的病人。原來醫(yī)師正在幫她治病,為了不傳染給其它人,所以沒帶她出去,也沒給人進來。這時,醫(yī)師把手上的藥往徒弟們面前一伸,泰然地說:“喏!那么你們來吧!”徒弟們跪了下來,說道:“師父!您能看的,我們看不到;您能做的,我們不能做!我們錯怪了您!”
有時,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也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啊!
39.言而有信
有一個富人,渡河時不小心掉進水里,他大喊叫救命,說如果誰救了他,他會給他百兩金子。剛好旁邊一個漁夫用船把富人救了上來。富人覺得漁夫很容易就能得到他百兩金子,開始反悔說:“我只能給你十兩金子。”漁夫說:“當初你答應(yīng)給我百兩金子,如今卻只給十兩,這豈不是不講信用么?”富人聽了勃然大怒:“你是個打魚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今天一下子就得到十兩金子,你還不滿足嗎?”漁夫氣得又把他推入水中,再也不理他如何哀求了。劃船走了。有人怪罪漁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怎么可以這樣做呢?何況你還能得到十兩金子啊!”漁夫說:“他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我寧可遭受菩薩的怪罪也不愿救出這樣的小人!”
應(yīng)該言必信,行必果。言而無信,必失信于人,失信于人,則失人心,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
40.一點都不覺得重
師父帶著剛出家不久的弟子出門遠游,徒弟一路上嘀咕,嫌他背的行囊太重,不時地要求師父找個地方休息,師父都不肯答應(yīng),永遠都是那么精神飽滿地向前走去。有一天,經(jīng)過一座村莊,一個婦女從家中走出來。在前面走的師父,忽然摸了那位婦女的手。那位婦女尖叫了起來。婦女的家人和鄰居,聞聲出來一看,以為一個和尚輕薄婦女,齊聲喊打。師父和徒弟飛快逃跑著,而且徒弟比師父跑得還快。至到村里人沒有再追上來了,他們才停下來慢慢走著。這時師父問他的徒弟:“你不是嫌行囊重,已經(jīng)沒力氣了嗎?怎么跑得比我還快呢?”徒弟說:“哎!剛才只想到逃命,那還顧得去想行囊重還是輕?”
目標不夠明確堅定的人,常常會產(chǎn)生心理的疲憊,嫌遠、嫌難、嫌重是必然的;如果有危機感,覺得非堅持下去不可,就會覺得什么擔子都重、什么事都不難了。不要把困難時時記在心上。
相鄰博客
- 成長中必須知道的30個故事(轉(zhuǎn)) [2011-05-27 22:15:0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