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笑心晴”(有刪節(jié))
很多媽媽一直都在責(zé)怪孩子,隨便給孩子的性格和行為“下結(jié)論”!
(1)我的孩子不愛學(xué)習(xí),給他看書他也不看,給他講故事他也不聽。
(2)我的孩子性格倔強的很,不依他他就發(fā)脾氣。
(3)我的孩子老想著玩,一點不專心,坐不住三分鐘。
(4)我的孩子比較任性,非要別人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5)我的孩子太膽小了,不敢和別人說話,有時候還會嚇哭。
(6)我的孩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合群,不愛和小朋友玩。
(7)我的孩子做事磨蹭,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
(8)我的孩子太軟弱,別人搶他的東西,他也不會保護不會還手。
(9)我的孩子有點自私和霸道,不懂得跟別人分享。
……
類似這樣的描述,太多太多了。
表面上聽起來,“不愛學(xué)習(xí)”、“倔強”、“不專心”、“任性”、“膽小”、“不合群”、“磨蹭”、“軟弱”、“自私霸道”……好像確實是孩子存在很大的問題,或者出現(xiàn)了不良行為。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所謂的“問題”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孩子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比如,孩子剛剛建立自我意識,有“我”的概念,你就隨便給孩子扣上一個“霸道”“不會與人分享”的大帽子?
比如,孩子剛剛嘗到“占有”的滋味,明白得與失的意思,你就隨便對孩子的性格做出“小氣”“自私”的結(jié)論?
比如,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意愿,你就隨便給孩子貼上一個“不聽話”“叛逆”的標(biāo)簽?
第二,孩子永遠(yuǎn)充滿好奇心,永遠(yuǎn)都在探索。
比如,8個月的孩子喜歡扔?xùn)|西,是大腦在學(xué)習(xí)“客體永存”,孩子難道會一直這樣“喜歡扔?xùn)|西、不懂愛惜”嗎?
比如,孩子敲擊鍋碗瓢盆,通過聽聲音來感知世界,孩子難道是所謂的存心“搗亂”故意“淘氣”嗎?
第三,有多少“問題”是育兒方法造成的?
比如,孩子“不會說話”、“膽小”,那么請問問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有沒有引導(dǎo)和鼓勵?
比如,孩子“不愛學(xué)習(xí)”“不專心”,那么請問問自己,有沒有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孩子學(xué)的快樂嗎?
第四,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妄下結(jié)論。
比如,孩子偶爾出現(xiàn)了一兩次攻擊行為,就變成了“愛打人”;
比如,孩子希望媽媽聽他的想法買喜歡的東西,就變成了“倔強”;
比如,孩子一時情緒不好耽誤出門時間,就變成了“磨蹭”
分析了原因之后,我們再一起來想想這樣做的后果。
當(dāng)你為孩子貼上這些消極標(biāo)簽的時候,當(dāng)你為孩子扣上這些不良帽子的時候,你的孩子就會如你所愿,真的成為你嘴里所說的那樣!
教育的過程中,心理暗示的力量很強大?。。?/span>
孩子從媽媽那里接受到什么樣的信息,就會把這個信息逐漸轉(zhuǎn)化為自己個性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人生中,這個聲音一直會影響孩子,阻礙孩子成長。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家長說成笨孩子,他是不是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進而失去自信呢?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家長說成一事無成,他還會覺得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嗎?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家長說成膽小軟弱內(nèi)向,他怎么有勇氣去面對群體和社會呢?
也許你會解釋,這樣說是為了激勵孩子,用“激將法”。
我覺得“激將法”要看對什么樣的人使用,才會有效。
一個年僅幾歲的兒童,他怎么明白你的意圖?
他更有可能的做法是,越來越貼近你所做的“暗示”。
你越說他“叛逆”,他就越“叛逆”;
你越說他“任性”,他就越“任性”;
你越說他“磨蹭”,他就越“磨蹭”;
你越說他“膽小”,他就越“膽小”。
接下來,最重要的,如何改善“問題孩子”的狀況?
已經(jīng)習(xí)慣了給孩子下結(jié)論、帖標(biāo)簽的媽媽們,
我們應(yīng)該怎樣調(diào)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呢?
第一,用反義詞給孩子積極的鼓勵,而不是消極的評價。
當(dāng)你想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不好的評價時,先想想這個詞語的反義詞是什么,再說出口。
比如,孩子依賴性強,不要說“你怎么啥事都不會做?”而是改成“你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的小大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孩子貪玩,不要說“你怎么就知道玩?一點不愛學(xué)習(xí)?”而是改成“游戲的時間到啦,現(xiàn)在我們看一會書吧!”
比如,孩子任性、倔強,不要說“這孩子太任性了,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而是改成“寶貝,別著急,告訴媽媽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比如,孩子膽小,萎萎縮縮,不要說“你怎么這么膽小?。?/span>”而是改成“勇敢一點,媽媽喜歡你勇敢的樣子!”
比如,孩子沒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不要說“怎么三分鐘都坐不住???太沒耐心了!”而是改成“再堅持一會,媽媽知道你肯定可以的!”
經(jīng)常使用這些積極的鼓勵的語言,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自信,真的會朝著正面的方向前進!
第二,媽媽要相信孩子,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和時間。
媽媽對孩子的要求似乎很高,很完美,只要孩子有一個地方?jīng)]有達(dá)到她的要求,她就覺得孩子這方面不行。
成長,是一個過程;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待。
想一想,我們小時候,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不是也曾經(jīng)“淘氣”曾經(jīng)“任性”曾經(jīng)“膽小”嗎?所以,別著急,等待孩子慢慢開花!
第三,如果一不小心已經(jīng)傷害了孩子,要道歉和溝通。
有時候是這樣,雖然我們知道應(yīng)該怎么做,但是往往做不到。
可能你明白了應(yīng)該多用積極的語言去鼓勵孩子,不過偶爾情緒一激動,那些消極的負(fù)面的詞語還是脫口而出。怎么辦呢?一定要及時地和孩子溝通,必要的時候應(yīng)該道歉,放下家長的權(quán)威。
比如,寶貝,對不起,媽媽不應(yīng)該說你膽小,媽媽知道你是一個很堅強、很勇敢的孩子……這樣可以迅速把剛才傳輸過的負(fù)面信息,抵消掉,同時又建立了通暢的親子交流渠道。
【結(jié)束語】媽媽們請不要動不動就認(rèn)為孩子“有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不過每一個家長,未必都是好家長。
請重視語言的力量,請重視心理暗示的作用,不要隨便對孩子的性格特點,做出消極的評價,不要隨便對孩子的行為方式,做出錯誤的判斷。讓我們試著,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去鼓勵我們的孩子!
20110602孫岫整理
相鄰博客
- 年輕父母應(yīng)該來一次自我思想啟蒙運動 [2011-06-03 11:32:45]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