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家庭教育的幾個關鍵點
孩子的教育,特別是中學生的教育,是很多的家長費盡心血,甚至有些家長被孩子整得死的心都有了。為什么中學生教育這樣難?怎樣才能讓家長不再可憐?下面與各位家長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中學生的教育本身有其特殊性。因為,孩子到了青春發(fā)育期,生理變化很快,學習負擔相對于小學階段幾乎成倍的增加,再加之家長十多年的教育(而這十幾年的教育,常常是有問題的,只是因為那個時候孩子小,學習的壓力不是很大,都沒有表現出來)造成的問題,開始爆發(fā)。而家長這個時候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與對于自身的改變,于是就非常容易出問題。那就是孩子的逆反, 2、我們中國的家長在不自覺之中,許多家長常常養(yǎng)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對孩子提出要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家長就高興;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家長就不高興,生氣。實際上,這是我們家長根深蒂固的家長制作怪。一切都相對孩子安排,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一方面,孩子不愿意接受;另一方面,家長自己也感覺到受到傷害。 3、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之中,家長只是講自己的道理,而很少顧及孩子興趣、感受、能力。于是孩子就不愿意做,沒興趣做,或者做不到。 4、家長沒有明白,孩子的事情,家長只能影響,孩子最終決定。孩子在他的學習、生活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家長不能代替孩子。而很多的家長總是越粗代皰,代替孩子成長。于是導致孩子不承擔責任,不積極思考,懶惰,不開心。 5、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兒女自有兒女福。是孩子的事情,就要交給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面對,去解決,去承擔。如果家長擔待的太多,那是把本該孩子做的事情讓家長做了。表面看來這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孩子。因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愛,最根本的就是幫助孩子學會生活。而孩子是因為經歷而成長的。而且經歷是人生的一種需要,是生活本身的一個內容,是必須的。 6、家長在于孩子的交流之中,家長很少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總是一個救世主,總是一個教育者的姿勢出現,于是就使孩子很難真正的打開自己。跟個重要的,這種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會使得這種交流很難是建設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 7、家長常常過于著急。根據我多年對中學生問題的研究,孩子的教育他很少是動手術那樣,有什么問題,直接把他拿下就可以了。而更多的時候需要養(yǎng)病,一點一滴的工作,逐漸使孩子得到改變。而很多家長操之過急,總以為道理那么明白,孩子為什么總是做不到;總以為孩子答應過,為什么有犯了舊毛病管不住自己;總以為孩子參加過學習、訓練,怎么又這樣;總以為自己看了書,懂得了書上的道理,孩子就應該聽話。實際上,很多中學生的問題,需要家長持續(xù)不斷的,而且是以平等、交流的關系進行,使孩子內心心悅誠服的。要做到這一點,實際上,是家長自身的一個學習與修煉的過程。而家長很多時候沒有看到這一點,沒有看到這一點的艱巨性與長期性。 |
相鄰博客
- 北京四中的學習方法 [2011-07-06 20:57:4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