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
濰坊市奎文區(qū)勝利東小學 王雪梅 馬金榮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塑造自主意識和勞動習慣。
2.通過勞動讓孩子逐步理解家庭生活和持家的艱辛,增強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3.動手勞作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提高心理素質(zhì)。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塑造自主意識和勞動習慣。
【教學難點】
加強勞動教育,重視勞動訓練,提高孩子的勞動意識,使之逐步成長為自立、自強、多能而高素質(zhì)的新一代。
【教學方法】
談話法、案例分析法和系統(tǒng)講授法并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各位家長,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走進家長學校的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們終生的教師,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孩子是生動的一代,他們生存于五彩繽紛,變化多端的社會,雖然遺傳了父母的基因,但他們更多地是在感受環(huán)境,接受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中長大。父母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而應是一種應對社會的能力。今天,我將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這個話題。
二、出示課題: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
三、案例分析:
1.講述案例《 家里的碗我來涮吧》
情景一:
小紅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媽媽躺在床上,就問:“媽媽你怎么了?”“我感冒了,不太舒服?!薄澳峭盹堈l來做呀?”“一會兒媽媽做吧。”媽媽邊說著邊爬起來,去廚房做好了晚飯,媽媽只吃了一點兒,就對小紅說:“你吃完后,把碗涮干凈,我不太舒服,先去歇一會兒?!薄澳悴皇钦f,什么事也不用我干,只管用心學習就行了嗎?我還有許多作業(yè)要寫,我可沒時間刷碗。”聽了女兒的話,媽媽一時愣在那兒半天回不過神來。
2.互動交流:
(1)您認為這種情況普遍嗎?
(2)您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原因有哪些?
(3)如果這是您的孩子您會怎么做?
3.感悟探索:
(1)有的家長非常溺愛孩子,什么都不舍得讓孩子做,甚至連孩子該自己做的事也一手包辦。這樣做表面上是疼愛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因為這樣做剝奪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有的家長對勞動持蔑視態(tài)度,常常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學習,長大就掃大街,當民工。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從心里蔑視勞動,把勞動視為低人一等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愿意勞動。
(3)有的家長自己就非常懶惰,家里亂做一團也不愿收拾,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模仿家長,養(yǎng)成好吃懶惰、毫無條理的生活習慣。
(4)有的家長自己從來不做家務,家里的衛(wèi)生都由保姆或鐘點工來打掃,孩子自然會產(chǎn)生“花錢讓別人替自己勞動”的心理。
4.小結(jié):咱們大家都知道生活是離不開勞動的,沒有勞動,就沒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沒有人類社會的進步。家長們咱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政治文明、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非常必要。雖然生長在“溫室”環(huán)境里的孩子對土地陌生了點,雖然稚嫩的小手對鐵鈀物什陌生了點,但他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雙手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來培養(yǎng)、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只有在他們享受勞動成果后,才能真正讀懂勞動的涵義。
5.指導措施:
小紅的媽媽非常傷心也非常震驚,于是她找到了小紅的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她的媽媽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
一個周末的晚上,小紅一家三口在一起吃晚飯,就在快要結(jié)束就餐時,媽媽突然說:“想跟你們兩個人商量點兒事。我們單位最近比較忙,晚上我還要把沒干完的工作帶回家里來做,那么干家務活的時間就相對少了許多。我希望你們支持我的工作,從今天開始,吃完晚飯后,自己洗干凈自己用過碗,你們覺得可以嗎?”爸爸首先表態(tài):“沒問題!就這點兒小事,保證完成任務,對吧,小紅?”小紅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吃過晚飯后,爸爸和小紅各自洗干凈了自己用過的碗。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爸爸、媽媽和小紅都是各自洗自己的碗,這件事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慣。
措施二:
周二的中午,小紅一家三口照例在一起吃午飯,吃飯的過程中,爸爸突然接到單位的電話,飯沒吃完就匆匆趕回去了。媽媽和小紅吃完了飯,媽媽說:“今天爸爸有事不能洗碗了,媽媽和小紅一起幫爸爸把碗洗干凈吧。”小紅爽快的答應了!
小紅在吃過午飯后去睡午覺了,媽媽在她的床頭放了一張紙,上面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的作文。
我?guī)蛬寢屪黾覄?span>
媽媽每天工作都很忙,走進家門很疲勞。有一天,爸爸沒回家,在外面出差,這一天正好書房很臟,我放學回家抓緊把作業(yè)做完了。吃完飯,我開始幫媽媽做家務。我拿了一塊抹布,又拿了掃帚和拖把,準備清理一下書房。我拿起抹布擦書架,擦完后開始掃地,掃啊掃啊,我把垃圾都掃到了畚箕里面去了。然后拖地,我把地板拖得亮晶晶的。很快我把家務做完了,看看地上,干干凈凈的,書架上亮光閃閃,書也疊得很整齊,再看看鐘,正好七點鐘。為媽媽做了一件本來媽媽要做的家務,我真高興,下次我一定還要幫親愛的媽媽做一件我也能做的家務。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內(nèi)容是兔媽媽和兔寶寶比誰愛對方深,我也想到了媽媽是最愛我的,我?guī)蛬寢屪黾覄?,我也最愛媽媽?span>
小紅看到這篇文章后,開始主動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拖地、倒垃圾等等??磥硇〖t的心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觸動。
結(jié)尾:
由于天氣突然轉(zhuǎn)冷,爸爸著涼生病了,媽媽做好了晚飯,爸爸只是勉強吃了一點兒,就去臥室休息了。媽媽和小紅一起吃完了晚飯,媽媽正要收拾碗筷,小紅突然說:“媽媽,你最近的工作很忙,爸爸又生病了,你還要照顧爸爸,以后家里的碗由我來涮吧!”小紅的媽媽,聽了以后,激動的眼里噙滿了淚水。
互動交流:
(1)您認為小紅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
(2)您覺得他們成功的關(guān)鍵在哪兒?
(3)您認為小紅的改變僅僅是學會了涮碗嗎?
四、小結(jié):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毙⌒〉募覄談趧訁s可以培養(yǎng)孩子許多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zhì):“做家務”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按計劃進行大掃除或做好自己分工的家務”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在家庭中成員互相協(xié)作勞動”不僅培養(yǎng)了合作的精神還教會了孩子要控制好自己不能隨心所欲。故而在替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以種種理由來為自己辯解。其實,疊一疊被子,洗一洗碗筷,晾一晾衣服……這類輕微瑣細的活兒,孩子做了,能夠從中收獲許多。他們會從一次次簡單的體驗中去思索,甚至于能從一個小小的勞動細節(jié)中感悟出生命的真諦。勞動將使他們拒絕任性與放縱;將使他們學會要珍惜勞動果實,懂得要尊重勞動者。并能從內(nèi)心里真正地感受到:勞動是人的生命組成的一部分,勞動是光榮的、偉大的。
家庭是培養(yǎng)勞動習慣最好的地方,家長從嬰兒后期就應該逐步培養(yǎng)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如果孩子到十歲左右還沒有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糾正起來就需要多費時間和精力了,但為時還不晚。
具體措施如下:
1.從自我服務做起。
“自我服務”既是讓孩子先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整理書包和書桌,每天自己佩帶紅領(lǐng)巾,每周一早上升旗時,自己記得穿校服等。指導孩子先從簡單的做起,家長可以列一張孩子“自我服務”的內(nèi)容清單,貼在孩子的書桌旁,每晚進行清點為。家長不要承擔監(jiān)督工作,要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不信賴父母的意識。當孩子做得好時,應及時表揚,積極強化孩子的好行為,讓孩子將這種行為不斷鞏固并逐漸成為習慣。
2.給孩子分配家務活。
分配家務活應把握這樣幾個要給素,具體、可行、悅納、適量。具體就是指分配給孩子的家務活要明確,比如每天早上負責取報箱里的報紙,飯前負責擺碗筷等,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應當做什么;可行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勞動能力,如三、四年級的孩子可以獨立操作洗衣機、獨立去小區(qū)內(nèi)的超市買東西、可以自己打掃房間、整理書桌等,但還不能獨自做飯、獨自去銀行;悅納是指給孩子分配的家務應取得孩子的同意,從孩子喜歡的家務做起,這樣孩子做起來會有興趣和快樂的感覺,比如:三、四年級的孩子喜歡給陽臺上的花澆水,喜歡幫媽媽整理衣櫥;適量是指給孩子分配的家務一定不要太多,不要讓孩子產(chǎn)生疲勞感,否則孩子會因為害怕勞動而逃避勞動。
3.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父母都應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如果家里要請鐘點工,要對孩子講明原因,比如工作很忙、單位離家太遠、身體的原因等等,取得孩子的理解,同時把自己承擔的家務分工告訴孩子,比如爸爸負責每周洗車,媽媽負責購物、做飯等。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同時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勞動技能,從而獲得勞動的樂趣,不然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會因為不斷的失敗而受挫,甚至放棄做家務。另外,營造和諧的家庭勞動氛圍也很關(guān)鍵,比如爸爸周末先送媽媽去超市,然后去洗車,洗完車再到超市接媽媽回家,并幫助媽媽一起做飯,這樣的家庭氣氛會感染孩子,讓孩子自然地加入到勞動之中。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懂得合作的重要和愉快,對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大有幫助。
4.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當孩子做完一項家務時,家長應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應溫和地給予鼓勵和指導,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并讓孩子在勞動中鍛煉挫折的能力。表揚應以精神表揚為主,“你真棒!”或者“給孩子一個擁抱”都是很不錯的方法。最起初時,不要給予孩子物質(zhì)和金錢的獎勵。因為孩子尚小,家長培養(yǎng)的是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tài)度、勞動習慣,而不是讓孩子以勞動來獲取利益。如果家長以金錢獎勵孩子,孩子勞動的目的就變了,變成追求物質(zhì)或金錢等利益。一旦沒有了物質(zhì)金錢的刺激,孩子的勞動積極性也就沒有了,這點是家長應切實注意的。適量的物質(zhì)獎勵及按勞取酬的觀念應在孩子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培養(yǎng)起來后再實施。
5.經(jīng)常給孩子講勞動的重要性
讓孩子明白,吃得每一粒糧食、穿得每一件衣服,看得每一本書等都是勞動的結(jié)果,沒有勞動就沒有幸福的生活。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田地、紡織廠、建筑工地看一看,給孩子感性認識:沒有勞動,就沒有糧食吃;沒有勞動,就沒有衣服穿;沒有勞動,就沒有房子住。三、四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理解力,可以讓他們讀一些古今中外贊美勞動的文章,培養(yǎng)他們對勞動及勞動人發(fā)的感情,從而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并學會感激別人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6.鼓勵孩子參加義務勞動
鼓勵孩子參加義務勞動,培養(yǎng)孩子關(guān)心集體、關(guān)心別人、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掃樓梯衛(wèi)生是個很不錯的方法,家長負責拖地,孩子負責擦樓梯扶手??梢允孪热〉绵従拥暮献?,給孩子以表揚。別人的表揚比家長的表揚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勞動熱情,讓孩子明白熱愛勞動是討人喜歡、受人尊重的行為,從而強化這種行為,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當然,表揚要真誠和適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得到表揚才勞動的習慣,那就違背了培養(yǎng)正確勞動態(tài)度的初衷了。
【作業(yè)】
列一張家庭勞動分配表,打印兩份并讓每人簽名。一份貼在孩子書桌前的墻上,一份貼在冰箱上。注明:希望各位家庭成員自學完成自己所屬的工作,并互相監(jiān)督,根據(jù)每周完成情況獲得獎勵或接受懲罰。
附:家務勞動分配一覽表
〖2〗 每天或隔天每周完成情況評分爸爸清潔自己的煙灰缸、倒垃圾洗車、給金魚換水媽媽做飯、收拾飯桌、拖地、洗衣、簡單整理房間采購食品及日用品、徹底整理房間及廚房、衛(wèi)生間女兒或兒子澆花、飯前擺碗筷、洗自己的小內(nèi)衣、襪子、紅領(lǐng)巾、自己鋪床、整理書桌、去樓下取報紙徹底整理小房間建議每個月中定出一天為“公益勞動日”,家長帶孩子一起進行公益勞動,并寫下心得體會,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學會付出,并在付出和助人中體會到快樂的感覺。
相當多的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識到,孩子即將面臨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生活環(huán)境國際化的社會,有關(guān)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質(zhì),個人的能力應該如何培養(yǎng),家長們一臉茫然,于是他們認為能做的就是以全部的愛來支持孩子。然而,這種“承包一切的愛”實在沒有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少有用的養(yǎng)料,在座的各位如果想送給孩子一份一生都受用不盡的禮物,那就給孩子們一個勞動的機會吧!幫助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澆灌未來的理想之花。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寫不盡的是勞動的艱辛,道不完的是豐收的喜悅,正是這勞動過程中滋生的“營養(yǎng)”,可以使你的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和做人,到那時,你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我的孩子長大了!
來源網(wǎng)絡
相鄰博客
- 講稿: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2011-07-28 17:34:13]
- 講稿: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2011-07-28 17:37:57]
- 講稿:幫孩子認識自我 [2011-07-28 17:39:1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