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背景』
李躍兒1958年生于山東省海陽縣的一個海邊小村。1980年在寧夏黃河邊的一個縣城中學任教。1982年在從事群眾藝術工作的同時進行中小學美術教育探索。經歷了對傳統(tǒng)教育的實踐、懷疑、排除,1995年創(chuàng)立李躍兒美術教育中心,同時開始心理學、教育學的學習與研究。1999年創(chuàng)辦李躍兒科學與藝術教育中心,現在北京開展現代教育工作。
其作品《誰拿走孩子的幸?!?,總結了作者歷經23載,親自實踐,終于摸索出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
她在該書的扉頁上寫道:我覺得一個女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具有認識幸福的智慧。有了這種智慧就能找到幸福。人幸福了,心也就滋潤了,就會生長出充分的愛。愛充分了,就會使你周圍的空氣充滿著幸福和愉快,周圍的人能夠呼吸到這種幸福和愉快,他們也會幸福和愉快。幸福是可以傳染的,女人應該是制造幸福的人。
我這樣幫助一個作業(yè)恐懼癥孩子
我了解到,這位媽媽(話題中的媽媽)一生下孩子就交給公公婆婆撫養(yǎng)。爺爺奶奶對這個孩子是怎樣教育的?他們是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正我不管你,你就自己玩吧。可以說在孩子上學前,這位媽媽從來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學習訓練,心理上她還是個嬰兒。她的精神沒有做好學習的準備,到了有一天,她被突然送到學校,按在課桌后面讓她學習,聽課時手要背在背后,寫字時不準發(fā)出聲音,再也不能瘋跑,再也不能瘋玩了。這也不許那也不許,這種突如其來的切換讓她無法適應。當老師在講幾加幾等于幾時,她的心早就飛到教室外面去了;當要求寫字必須一筆一畫而不能亂寫時,她哪遵守!寫不好就得重來,在老師的逼迫下,當她把一個字寫到第10遍仍然不能過關時,她會怎么想呢?她肯定覺得這件事一點都不好玩,便開始拒絕。越拒絕老師越逼,老師越逼她越拒絕,這樣就惡性循環(huán)了。
再之后,老師找家長了,訓斥她:你的孩子是怎么搞的?完全是個野人嘛,傻子嘛!這樣下去準得完蛋,以后別想考學了,肯定會被淘汰!家長一聽非常緊張,覺得問題嚴重了,就開始“抓”。抓的辦法就是想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其他小朋友,讓她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講道理,盯著寫作業(yè)……你想想,對一個從來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來說,是不是一下就能把字寫好?加上孩子本身,因為身體的因素,因為手的肌肉沒有發(fā)展完善,不可能一下子把字寫得像“印刷體”一樣。但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咱們中國的家長與老師都在這樣要求孩子。寫不好就罵就打,越罵越打越寫不好,越寫不好越罵越打,在家中,惡性循環(huán)又開始了。
上課不好好學,老師批評、罰站,回到家媽媽折磨??梢哉f,這個孩子成為這樣,除了在該構建的年齡沒有構建之外,還與媽媽與老師的雙重折磨大有關系。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辦?第一,家長的心態(tài)要回到孩子上學以前,讓孩子在你眼里成為一個什么也不懂、沒有一點社會性能力的孩子,這樣你才會心平氣和。第二,在一段時間內,不要希望他能完成作業(yè),不要希望他能把字寫得多么好,不要希望他能考上多少分。作業(yè),只要能寫就成;字,只要認得就成。第三,創(chuàng)造一些招數,設計美麗的陷阱,使孩子能對學習發(fā)生興趣,而不是坐在旁邊死死盯著。第四,與老師一道商量,拿出一個方案,見縫插針,潛移默化,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能力,慢慢使她適應課堂,適應各種規(guī)章制度。
具體到如何幫助這個孩子時,光說道理是不行的。對這個孩子,我曾經用了11天的時間想用和諧的方式讓她寫作業(yè),可是到了第11天,我的耐心真的到了底線。最后我用堅定的聲音說:劉思!請你老老實實地坐在這兒!不許離開凳子!如果我回來的時候你離開凳子,我就會用棍子狠狠地揍你!
10分鐘后當我來到教室時,見她仍然坐在凳子上面,我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我走過去,扶起課桌,像是根本沒有注意她還坐著,冷冷地說:“寫作業(yè)!”她說:“我不寫。”我說:“得寫?!彼鹜?,狠狠在我的腳上踩了一下。我迅速回應,也在她的腳上踩了一下。她傷心地伏在課桌上面放聲大哭起來??蘖舜蠹s半個鐘頭,哭了一身汗,哭得回腸蕩氣,哭得已經很舒服了。我覺得時機已到,便張開胳膊,一下將她摟在懷里。她想推開我,大聲嚷嚷:“走開!走開!你可惡!我不要你!”我加大力氣不讓她推開我。我摟著她的腰,將她的頭摟貼在我的懷里,用手拍著她的脊背,邊拍邊說:“劉思,老師知道你寫作業(yè)時很難受,很痛苦,很不喜歡。老師也為你難受,但是你想過沒有,你已經是個學生了,是學生就得寫作業(y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h2>
這時候,劉思突然伸出手緊緊摟住我的脖子,就像一個成年婦女那樣……她才8歲,完全是個孩子,這時候竟像成年婦女那樣摟住我,趴在我的肩上痛哭起來。她說,李老師,我不寫作業(yè),我不寫作業(yè)!我說老師知道。她繼續(xù)哭,直到將我的肩膀都哭濕了,哭得我忍不住陪著她一起流淚。我邊流淚邊繼續(xù)拍她,親吻她的頭發(fā),搖晃著,像搖晃一個嬰兒那樣搖晃她。這樣又過了一會兒,她突然抬起臉來,抽泣著說道:“李老師,只寫兩道行不行?”她坐了下來,開始寫作業(yè)。我本來已經忍住了眼淚,這時候唰地又下來了,一股苦盡甘來的感覺……
通過幫助這個孩子,使我明白了——教育,絕不是只有一種方法、一種思路;它可以正著用,也可以反著用。在我們實施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用辯證的思想。比如,我們一說到新式的教育就會提到“愛”,認為“愛”就不應該向孩子發(fā)脾氣,就不應該有懲罰。其實這是個誤區(qū)。一方面“新式”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教育不應該有新與舊的區(qū)分,教育應該是正確與錯誤的區(qū)分,好與不好的區(qū)分。另一方面,好的、正確的教育是什么呢?比如對于“愛”,你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認為愛就是和藹,就是不發(fā)脾氣。你是否想過在某種情況下,不和藹、發(fā)脾氣,甚至懲罰也是愛呢?砒霜雖然是毒藥,醫(yī)生有時候卻用它治病,這是為什么?我想對于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家長應該冷靜下來思考一下。真正能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不必要拘泥于別人怎么說。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中國古代名人-陶淵明 [2011-07-29 22:26:24]
- 中國古代名人-李清照 [2011-07-29 22:27:12]
- 名人家教之蔡桐木:孩子到底最想要什么 [2011-07-29 22:31:42]
- 名人家教之趙雨林:你會和孩子說話嗎? [2011-07-29 22:32:44]
最近訪客